2014年湖北武汉中考满分作文
【作文原题】
在陈全忠的《大地上的读书人》一文里,一个贫穷的孩子为什么在山路
上读着借来的书而不觉其苦?一面带菜的学者为什么埋首于卷册间却能
自得其乐?因为他们到了蕴藏其间的趣味
其实,生活中做许多事情都是如此。发现趣味,就是发现事物有意思、
有吸引力的特性。发现了趣味,艰苦的生活就有了快乐。
依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发现趣味
学生兵电视剧
发现了学习之趣味,颜回在陋巷而不改其乐,孜孜向学;发现了科研的趣味,欧阳自远数十年不归故里,
终成伟业;发现了行医之趣味,胡佩兰开的是药,送的是情,重书医患和谐之篇章。发现了趣味,我们艰苦的生活就有了快乐。
发现求学之趣味,能让我们在无涯学海中到快乐之舟,充满动力,奋勇直前。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也。”颜回生活困窘,仍能孜孜向学;“此中有足乐,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不远百里,求教于鸿儒。看今日大师,莫不如此。一张张小纸条,一句句字斟句酌,季羡林先生发现了治学之趣,即便在狂潮中仍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可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典范。反观,享受着优越条件的我们,可曾因学习的压力烦躁不已?可否一次又一次抱怨学习的无趣?发现求学的趣味吧,趣味之舟能载你远渡学习之海,抵达人生的彼岸。
发现爱好之趣味,能让我们在疾驰的生活中慢下脚步,享受心灵的憩息。
战火纷飞,情势危急,桓温仍能处变不惊,从容对弈,不紧不慢,从容镇定,罗斯福在二战战火中仍能赏玩心爱的邮票。因为人生之趣,他们本来枯燥的人生变得多彩,看今日之生活,青少年孜孜埋首,埋首的对象却变作了手机、电视与
电脑,看似有趣,实则不然,君不见多少学生沉迷游戏,君不见多少少年埋首触屏虚度光阴。曾几何时,一个毽子也能让少年们高兴万分,一枚铜板也能让少年们欣喜若狂,彼时的生活,充满着趣味。发现高雅爱好的趣味,必能让我们被媒介填满的生活绽放出兴趣之花。
趣味如泉,能涤尽抑郁惆怅与颓唐;趣味似石,能磨掉锈迹,使才智闪光。当学生们焚膏继晷,彻底不眠时;当上班族面带菜,行匆匆时;当人们疾呼“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之时:我们是否该带着一颗积极乐观的心,去发现生活深处的趣味;趣味这眼心灵之泉,定会让艰苦生活的沙漠中,发出快乐之芽。
结婚纪念日句子氤氲什么意思曾文正公云“养活一团春意思”,让我们养活一团趣味的“春意思”,在快乐中拥揽天地,纳天地于吾心,让心魂氤氲飞升,渐渐散去,散去……
发现趣味,享受尘嚣中心灵的憩息。
【点评】
读完文章对作者智慧理解作文材料禁不住颔首称赞。文章结构清晰,采用了拟写分论点的形式来解读材料的中心观点。通过古今中外的经典事例来论证发现学习之趣、爱好之趣给人生活、精神等带来的积极影响,进而延伸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读来深感内容厚重。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给读者的印象是条理清晰,井然有序,但略显僵硬;然而文章几处引用可谓画龙点睛,着实惊艳。
【命题解说】
1.题意解读
弥渡卷蹄
第一段引用了《大地上的读书人》里的两个事例:在山路上读书的贫穷的孩子,在艰苦环境中对学问孜孜以求的学者们,有意强调了这些处在艰苦环境中的人们在自己做的事情中到趣味,忘记艰苦的生活状态。
第二段则从文中事例过渡到生活中的许多事,拓宽视野和思路。然后解释“趣
味”的含义——事物中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阐明到趣味的意义就在于让艰苦的生活有了快乐,帮助学生理解“趣味”及其作用。
本题应该就“趣味”及其对于艰苦生活的意义来做文章。本题既要写出事物中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趣味”是什么),又要写出艰苦的生活因“趣味”而快乐起来(“趣味”的作用)。
2.难点解析
材料第一段引用了《大地上的读书人》里的两个事例,事例通过两个疑问句来呈现,却给出了同一个答案。这就需要学生分析与思考,这两个事例中提到的人应该有相似点,进一步发问,有哪些相似点呢,仔细审读材料,我们不难发现两个疑问句给出同一个答案的前提,就是事例强调的这两类人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中自得其乐。再结合所给答案来分析,这两类人其乐是因为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中到了趣味。通过由浅入深地阅读、思考分析,我们得到了材料第一段的中心意思:前提(艰苦的环境)——原因(到书中的趣味)——结界(自得其乐)。
材料第二段共三句,可以分三层来理解,每一句为一层意思。第一句由从文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与思路,不只局限于“书中的趣味”;第二句强调趣味的内涵即事物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这就有意提醒考生区别“兴趣”“爱好”等近义词,准确把握材料的关键词;“发现了趣味,艰苦的生活就有了快乐”,这一句则明确告诉学生论述的重点不是停留在“发现”,而是应该具体阐明了趣味的深层作用与意义。
龙环葡韵【名师解读】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听后感首先从材料方面分析。这次的材料作文没有给考生太大障碍,首先《大
地上的读书人》是四调中的阅读,学生对文章应该有比较深入地了解了。其
次,材料的最后一段是明显的提示,“发现趣味”是其中的关键词。那么针对这个题目,文章体裁就十分广了,记叙文、议论文、和散文都是可选的,而且跑题的可能性不大。总体而言,这次中考的作文难度适中,给了学生发挥的空间。
审题过后,学生会发现下笔还是有难度的。从某种程度而言,这次的作文是命题作文,学生必须在“发现趣味”这个框架下寻线索。如果写记叙文,很容易就想到自己的某些兴趣爱好,那如果写某种体育运动或是唱歌等方向,文章就会显得十分浅显,立意不深刻,而且会有跑题的嫌疑,材料中指明了“发
现了趣味,艰苦的生活就有了快乐”,如果是兴趣,则应该表现出一种坚守和享受,乐在其中,显然这些平常的兴趣爱好就显得十分平俗,表现力和感染力都不强。同样的题材其实可以上升一个台阶,如体育就可以上升为一种体育运动中坚守的精神,唱歌就可以上升为对音乐的追求和向往,如《舌尖上的中国二》中那个拉提琴的小女孩,就是很好的素材。不过这类题材的受众面较少,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类似的经历和体会,那么文章最好以议论文的方式行文。
但是趣味不是单单指兴趣,“趣”也可以指意趣。那么不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甚至散文都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就如《大地上的读书人》一文,描述了许多研究者艰苦却自得其乐的事迹,那么学生在作文时就可以把文章立意定为在不同的环境中领会某一热衷事物的意趣。那么这个环境,可以是艰苦的环境,也可以是与我们社会普遍认同相违背的环境。就以阅读为例,我们可以写在城市的喧嚣中,阅读带给我们一份心灵的宁静,那么这类记叙文或者散文就可以带入更加丰富的情感体味。又或者根据热点“大学生卖猪肉”,“大学生卖米粉”这类的事例,他们改变了人们对大学生的传统观念,而选择了自主创业,而且是这种比较平凡普遍的方向。那么他们在创业中发现的是另一种我们难以体会到的趣味。这
类题材就是议论文很好的材料。“发现”、“坚守”和“快乐”,应该是整个作文的基调。
总体而言,今年的中考作文选择的方向比较广泛,但是创新点却很难。高分作文必须要注入学生们真实而细腻的情感,又或是发现了社会中难以被人们挖掘的细节。
【名师题解】
2014年武汉市中考作文题,至少有两大出人意料之外的地方:一是题型选择上,一改2012年“敬畏文字”、2013年“看见”所采用的命题作文形式。二是命题选材上,首次选用考生熟悉的材料。《大地上的读书人》一文,是该市四月份调考卷上的阅读题所选原文,考生都有印象,可快速唤起回忆、开启思维。该试题秉承了关注人、关注成长的命题传统:身在苦中,发现趣味,就会苦中得乐、以苦为乐。这样的命意,瞄准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可有效打开考生的“话匣子”。
首先,在选题上,要突出关键点。题目所给材料中有个中心句“发现了趣味,艰苦的生活就有了快乐”,这就是命题者给出的“意”,是写作者必须遵循的写作话题。写作中必须扣住三个核心要素:一是处在“苦”中,二是发现“趣味”,三是获得“快乐”——“苦”是基础,点到为止,不必过多着墨;“趣味”是重点,应该集中笔力,写深写透;“乐”是结果,无论先写后写,都要注意与“趣味”紧密勾连。
其次,在思路上,要善于突重围。比如,你可以变化顺序,先描绘“乐”,然后写“苦”,两相对比中指向“发现趣味”;你可以变化角度,写“为什么对生活中的趣味视而不见、走不出‘苦’的泥潭”、“趣味无穷、乐趣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