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美文
 
  篇一:励志散文 [1500字]
  如果青春是熏人欲醉的海风,那么自信就是这和风前行的路
  标;如果青春是巍峨入云的高耸,那么拼搏就是这山脉层层拔高的
  动力;如果青春是高歌奋进的谱曲,那么坚强就是这旋律奏响的最
  强音!
  回眸往昔,风流江山如画。抚摸着钟鼎上的甲骨铭文,青铜的
  纹理烙刻辉煌的过去,记录民族的兴衰;第一束阳光破开帷幕,新的
  世纪到来,这,是我们的纪元,是我们的天地,是我们一展才华的舞
  台。  乘着好奇心起飞,我们飞遍千山万水,成长的痕迹镌刻在记忆中,
  成为生命的永恒,随着青春前行,也许我们会体验到成长的痛苦,也
  许泪水会模糊我们不愿意哭泣的双眼,也许我们会面临一次又一次的
  艰难抉择,但我们不会退缩,更不会放弃,因为,我们是90后!
  我们是90后,我们是勇于拼搏的一代, 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我
  们到了自己心中的答案 ,所谓的励志成才,并不是要豪情满怀的
  向全世界宣誓,我将怎样立大志,我将怎样成为栋梁之才。它可以是
  静静而实在的,你可以默默地读一本对自己有用的书来提升自己,你
  可以利用网络来搜寻本专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你也可以利用课余时
  间去实践来丰富自己的阅历。总之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提醒着我们励志
  需要的不仅仅是激情,它是一种心境,也是一个蜕变的过程,尽管这
  一过程充满着艰辛。我最欣赏能把撒哈拉沙漠变成人们心中绿洲的三
  毛,也最欣赏它的一句话:即使不成功,也不至于一片空白。因为胜
  利女神不一定眷顾所有的人,但曾经尝试过,努力过的人,他们的人生总会留下痕迹!
  同学们我们要相信用我们年轻的生命和知识的精华创造的世界必然是美丽的,我们将以此作为内心不变的信仰。风在宁静时是无言的,那么就让我们的心跑动吧!当年轻的心为理想而跑动时,风就有歌了。水在静止时是无言的,那么就让我们的血液奔流吧!当他为梦想奔流时,水就有歌了。山是沉默的,那就让我们沿着前行着的脚步攀援吧!那拓荒者的脚步与回声便是对我们内心信仰的忠诚回应!
  篇二:经典美文诵读 [1500字]
  经典美文诵读
  诵读《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独唱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a:这些美丽的乡愁诗是我们民族热爱故土的鲜明印记
  b:就让我们唤醒心灵的耳朵去聆听古代游子对故乡深情的呼唤。 1: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齐)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独诵一次,齐诵一次):伤心人比黄花瘦,怯重阳九月九, 强登临情思幽幽, 望故国三千里,倚秋风十二楼。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清明节文章  b:《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国碎伤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时光飞逝,到了近现代,我们的国家民族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之中。 2:那些漂泊海外的游子们,他们的乡愁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
  1:更多一份沉痛与苍凉。
  (第一、二排):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第三、四排):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何):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肖):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学生反复)
  (肖):山河缺, 狂涛难把亲情隔。
  (何):亲情隔, 海峡离恨!  几时能歇?
  (1、2排):女娲再世缝天裂,
  (3、4排):中华儿女同心结,
  (肖、何):同心结, 大同华夏,海蓝天阔。
  (全体):祝愿我们的祖国早日团圆,祝愿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篇三:散文 [1500字]
  ——现代散文阅读(1)
  带着明确的“阅读关注”去读文章
  文体特征
  深入理解“形散而神不散”
  散文文体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指材料的散漫,但这些材料貌似松散甚至琐屑,但琐而有纲,琐而有序,被一条思想的红线贯串,聚合,这就是我们通常所称作的“神”
  从“形散”的角度看,散文是不易把握的一种文体。古今中外那些优秀的散文作品,就好比风行水上,纵横驰骋,洒脱不羁。刘熙载将此谓之为“飞”,认为“文如云龙雾豹,出没隐见,变化无穷”;又云“文之神妙,莫过于能飞。庄子之言鹏曰‘怒而飞’,今观其文,无端而来,无端而去,殆得‘飞’之机者”(《文概》)。散文这“无端而来,无端而去”的“飞”的艺术,同学们最需关注。
  阅读散文,思想倾向先可以不问,结构技巧也可以先不去管,关键在于必须窥见文章从何“飞”来,又如何“飞”去。这文章飞动的来龙去脉,人们常称之为“线索”。如果我们把作者行文的线索牵住了,然后再披文入情,沿波讨源,此时,其文章无论怎样“出没隐见,变化无穷”地飞来飞去,读者一样能够循干理枝,牵一线而明全篇。
  以孙犁《菜花》为例谈结构
  每年春天,去年冬季贮存下来的大白菜,都近于干枯了,做饭时,常
  常只用上面的一些嫩叶,根部一大块就放置在那里。一过清明节,有些菜头就会鼓胀起来,俗话叫做菜怀胎。
  慢慢把菜帮剥掉,里面就露出一株连在菜根上的嫩黄菜花,顶上已经布满像一堆小米粒的花蕊。把根部铲平,放在水盆里,安置在书案上,是我书房中的一种开春景观。
  菜花,亭亭玉立,明丽自然,淡雅清净。它没有香味,因此也就没有什么异味。彩单调,因此也就没有斑驳。平常得很,就是这种黄。但普天之下,除去菜花,再也见不到这种黄了。
  今年春天,因为忙于搬家,整理书籍,没有闲情栽种一株白菜花。去年冬季,小外孙给我抱来了一个大旱萝卜,家乡叫做灯笼红。鲜红可爱,本来想把它雕刻成花篮,撒上小麦种,贮水倒挂,像童年时常做的那样。也因为杂事缠身,胡乱把它埋在一个花盆里了。一开春,它竟一枝独秀,拔出很高的茎子,开了很多的花,还招来不少蜜蜂儿。
  这也是一种菜花。它的花,白中略带一点紫,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它的俱在,营养不缺,适于放在院中。正当花开得繁盛之时,被邻家的小孩,揪得七零八落。花的神韵,人的欣赏之情,差不多完全丧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