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项研究获得日本住友财团2008年度“日本研究基金”及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蒙元时期墓葬研究(项目批准号13CKG015)”资助。
略论宋元时期手工业的交流与
互动现象
———以漆器为中心
袁泉(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讲师)
宋元时期是我国髹漆历史上至为重要的发展阶段,其工艺技术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进入了繁荣时期,这不仅表现在漆器产品种类的基本完备上,也突出反映在工艺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上,素髹、雕漆、犀皮、戗金、螺钿等工艺各具特、日渐成熟。同时,这一时期髹漆、制瓷、金工、染织等不同手工业门类在器形、纹样和装饰技术等方面彼此渗透、互相影响,不仅在产品面貌上体现出相似的时代风格,更反映出多种手工业传统相对集中的区域性生产格局:我们或可将此类现象称为“异工互效”。本文以宋元漆器为主要研究对象,比较同时代的陶瓷器、金属器,探讨宋元阶段不同手工艺门类间的“异工互效”现象,并借以管窥这种工艺类同现象背后的手工业生产布局。
“异工互效”的问题,欧美和日本学者自20世纪70年代起已有涉及,研究成果多集中在
漆器与瓷器、金银器纹样的比对上。如勒夫·贝尔(Low-Beer )[1]对中国元明漆雕纹样和工艺进行探讨时,即参考了同时期的陶瓷纹样,亨利·加纳(Harry Garner )[2]则关注了吉州窑瓷器纹样与漆雕纹饰的渊源问题,李汝宽(Lee Yu-
Kuan )在《东洋漆艺》[3]一书中多次提及所谓“定器模式”和缂丝纹样对宋代螺钿漆器的影响,冈田让[4]对陶瓷器和漆器的纹样、造型进行了比较分析:这些均对以漆器为媒介探讨“异工互效”问题具有重要参考意义。近年来,日本多次举办宋元漆器特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借此关注漆器与陶瓷器、金属器、丝织品等其他工艺门类在形制、纹样上的相似之处。西田宏子指出,北宋素髹漆器借鉴了金属器的造型因素,从而呈现出胎体轻薄卷曲的时代特点;而南宋的无纹漆器则更多地参考了陶瓷容器的造型特点,模仿建窑结晶釉效果的黑漆碗就是典型
*
2013年·第11期
代表;宋元阶段流行的“屈轮纹”[5]漆雕纹样,则
可在同时期金银捶揲和陶瓷印花、刻花产品中
到相似的表现效果[6]。
这些研究均注意到漆器产品与其他手工
艺品的相互影响,这种面貌相似与工艺互动现
象又可分为性质不同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
陶瓷器为先导。在宋元时期的手工业品中,花
口、器腹分瓣、分曲的造型较常见。这种模式自
隋唐金银器开始流行,中晚唐时又被陶瓷器借
鉴,两宋时期则成为常见的瓷器造型元素[7]。随
后这些本非漆木材质和圈叠工艺擅长的器形
特征才开始大量运用到漆器中。第二阶段,随
着髹漆工艺的日益成熟,漆器在漆、造型、纹
样和工艺上与其他工艺制品开始更深入的交
流,甚至成为陶瓷器和金银器仿制的模本。当
然,多数情况下这种工艺间的相互影响很难归
诸于单向的模仿,而是同一时代文化下多种手
工业门类间的相互影响。
一工艺互动:漆器与瓷器、金银器
之间的融通
花口、分瓣、高圈足的器形以及屈轮纹、梅
梢月等纹样是宋元时期多种手工业产品中常
见的通用形制、纹样模式。实际上,漆器与陶瓷
器、金银器在形制、纹样上相似的现象背后,存
在着手工产业间更为深入的技术互动与交流。
下文以漆器的漆特征以及犀皮、描金、戗金、
彰髹等制漆工艺为考察对象,比较其与陶瓷
器、金银器装饰效果的相似性,管窥宋元时期
多种手工业门类间的相互交流。
(一)漆与釉
在考古发现的两宋漆器中,素面无纹的素
髹产品较多,其中以纯黑者居多,紫褐次之,
兼有朱,此即文献中提及的“黑髹”、“褐髹”、
“朱髹”。而这一时期南北方窑场均大量生产深
釉瓷器,如黑釉、褐釉、白地黑花、黑彩、铁锈
花等品种,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瓷器产品门类。
这两种现象间是否有内在联系。
据《髹饰录》记载,定州地区在北宋时期是
全国漆器的生产中心,同时北方定窑系的诸多
窑场在宋金之际也盛烧黑釉、褐釉的单釉瓷
器。这些瓷器“有紫定,紫;有墨定,黑如漆。
土俱白。其价髙如白定,俱出定州”[8]。从传世和
出土资料看,紫定即指釉紫褐、犹如“褐髹”的
单釉瓷器,而墨定又名黑定,以如黑漆著
称。将宋代褐髹漆器(封三∶1)[9]与定窑[10]、鹤壁
集窑[11]褐釉瓷器(封三∶2、3)相比较,可见一
漆的漆与深釉瓷器的釉具有极为相似
的表现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深釉瓷器
多胎质细白、胎体轻薄,与同一窑场生产的精
细白瓷一起代表了当时定窑系瓷器产品的最
高水平;施深釉的目的不是为了掩饰瓷胎
粗瑕的手段,更可能是对同一地区素髹工艺
的模仿。北方定窑系之外,江西地区也生产薄
胎褐釉瓷器,如赣州七里镇窑址出土的褐釉
盏(封三∶4)就是仿制两宋木胎褐髹漆碗的代
表例证[12]。
另一方面,当时盛行的瓷器深釉技术也
为漆器提供了仿效样式。福建建窑黑釉盏的结
晶釉呈现出兔毫、油滴的装饰效果,器物外壁
多施釉不及底,露出深胎体,口沿多饰银扣
(封三∶5)[13]。这些装饰特征逐一再现于宋元时
期的漆盏中,如福建邵武黄涣墓出土的银扣黑
漆盏,内外壁黑漆,漆面仿兔毫效果饰红褐
放射状线纹,外壁髹漆止于下腹,露出木胎,口
沿嵌银扣(封三∶6)[14]。
(二)犀皮与绞胎(釉)
犀皮工艺自宋以来较流行,是一类漆相
叠、花纹流畅、漆面光滑的漆器产品[15]。宋人吴
自牧提及东京城清湖河下有“戚家犀皮铺”、
“游家漆铺并立”,可见北宋汴京已有犀皮漆器
的专卖作坊。目前虽未见宋元犀皮漆器实物,
但可据文献推测其概貌。明代黄成著《髹饰录》
记载,犀皮漆器“文有片云、圆花、松麟诸斑。近
(明代)有红面者,以光滑为美”[16]。现藏于日本
的南宋犀皮漆盏托[17],纹样如松干之麟皴(图
一),恰为黄成笔下“松麟”的生动再现。传世的
明代犀皮漆圆盒[18],漆面黑红相间,纹样如行
云流水,匀称而多变(图二),正与《髹饰录》中
“红面”而“光滑”的记载相合。
图一
日本藏南宋犀皮漆盏托图二
故宫博物院藏明代犀皮漆圆盒
图三
日本救世箱根美术馆藏北宋磁州窑绞胎钵图四
韩国国立博物馆藏南宋青瓷绞釉盏图五
江苏武进南宋墓出土朱漆戗金奁图六福州茶园山南宋许峻墓出土鎏金银盏
■略论宋元时期手工业的交流与互动现象
2013年·第11期
图七江西上饶南宋墓出土吉州窑木叶贴花盏图八日本藏南宋吉州窑剪纸漏花玳皮天目盏
图九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藏宋代彰髹盒
图一〇江苏武进南宋墓出土彰髹盒
图一一日本藏南宋吉州窑玳皮天目盏图一二江西省博物馆藏南宋吉州窑剔釉填彩盏
犀皮漆器的纹样与陶瓷器中的绞胎、绞釉类产品相似,而宋元时期正是此类瓷器蓬勃发展的阶段。宋元绞胎技法以高温釉瓷器为主,纹样上一改唐代相对呆板的图案化镶贴,代之以回转自然的构图。与其说宋元绞胎(釉)瓷器是唐制的延伸,毋宁说是新时代的工艺创新,而此创新很可能受到了犀皮漆
器工艺的影响。目前发现的生产绞胎(釉)瓷器的窑址集中在北方,特别是中原地区,主要为磁州窑系生产传统覆盖下的区域,而此地区据《髹饰录》弁言所述也是“定州漆工”的重要影响区。
除区域重合外,宋元犀皮漆器和绞胎(釉)瓷器在纹样的效果上也可相互印证。
现藏于日
图一三
河北曲阳北镇出土金代大定二十四年款印花碗模图一五
日本大阪府逸翁美术馆藏南宋屈轮纹盘图一四
日本藏宋代螭龙纹漆盘
图一六福州茶园山许峻墓出土南宋银盒
略论宋元时期手工业的交流与互动现象
图一七
福州茶园山许峻墓出土南宋漆盒
2013年·第11
图一九
江西樟树出土元代釉下彩绘梅瓶
漆雕图二〇
四川德阳南宋窖藏出土银梅瓶
图一八江西九江出土南宋白釉褐彩梅瓶
本的北宋磁州窑绞胎钵(图三)[19]和晋祠博物馆
藏北宋绞胎梅瓶[20],其绞胎图案似犀皮漆面之
堆云、流泥纹样。韩国和日本的传世品中还有
一类青瓷绞釉产品[21],釉面为文献所记犀皮纹
样“松麟”之态(图四)。
(三)描饰与贴嵌
这两种工艺均为贴附于器表的装饰法,用
于漆工,多为描金、戗金和薄作螺钿。描金与戗
金都是以朱漆或黑漆为地,金饰纹样。描金者,
“纯金花纹也。朱地、黑质共宜焉。其文以山水、
翎毛、花果、人物故事等”[22]。戗金与之共为漆地
饰金,“朱地、黑质共可饰。细钩纤皴,流畅而忌
结节”[23]。如江苏江阴夏岗宋墓出土的黑漆戗金
盒[24]与武进南宋墓出土的朱漆戗金奁(图五),与
文献中“朱地”、“黑质”的记载相符。值得注意的
是,这些金饰纹样纤细写实的风格与两宋金银
器之錾刻鎏金和描金相似(图六)[25],故而日本
学者认为宋元戗金、描金漆器的盛行是受到金
银器局部鎏金、描金和贴饰金箔等华丽风格的
影响[26]。瓷器上贴描金饰的工艺在唐五代越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