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的来历
篇一:二1千字文教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千字文》教学设计
    陈好
    莲塘镇中心小学
    1
    第一课时
    一、 教学内容 1、简介《千字文》
    2、学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二、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诵读,能够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2、初步训练学生的韵律感,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熟读成诵。
    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热爱祖国文字并从中受到熏陶。
    三、 教学重难点
    1、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2、熟读成诵,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3、学以致用,把学到的汉字进行运用并进行拓展延伸。 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我们会背很多的唐诗。下面我们把《唐诗三百首》中的诗背诵一下。(生齐背) 吟诵着如此美妙的古诗文,我们觉得这些古代的大诗人真是太有文采了。他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你们想知道这些伟大的诗人小时候读什么书入门的吗?
    《千字文》就是其中一本,板书《千字文》。  2、简介《千字文》:
    《千字文》是我国最优秀的一篇国学启蒙教材,代表了中国传统教育启蒙阶段的最高水平。《千字文》通篇首尾连贯,音韵谐美,构思精巧、气势雄浑,条理贯穿,妙语连珠、文采斐然,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复,句句押韵,有条不紊的介绍了有关自然、社会、历史、地理、伦理、教育、人物掌故以及作人处事等方面的知识和道理,以及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一部袖珍百科知识全书。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称其为“绝妙文章”。 3、听故事:
    相传,梁武帝一生戎马倥偬,他很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在太平时期多读些书。由于当时没有一本适合的启蒙读物,起初,他令一位名叫殷铁石的文学侍从,从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迹中拓下一千个各不相干的字,每纸一字,然后一字一字地教学,但杂乱难记。梁武帝寻思,若是将这一千字编撰成一篇文章,岂不妙哉。于是,他召来自己最信
    2
    赖物。周兴嗣接受任务回到家后,苦思冥想了一整夜,思如泉涌,边吟边书,终将这一千字联串成一篇内涵丰富的四言韵书。梁武帝读后,拍案叫绝。即令送去刻印,刊之于世。这就是流传至今已1400多年的《千字文》。周兴嗣因出地编撰了《千字文》深得梁
字的来历
武帝的赞赏,提拔为佐撰国史。不过,据说周兴嗣因一夜成书,用脑过度,次日,已鬓发皆白。
    同学们肯定迫不及待想学习《千字文》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这本才子奇书的魅力吧! (二)学习前两句
    1、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2、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玄,天也;黄,地之也;洪,大也;荒,远也;宇宙广大无边。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太阳有正有斜,月亮有缺有圆;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昃:读音zè ,意为太阳偏西。 3、教师小结。
    4、学生练读。(多形式读)
    (1)全体学生拍手读: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2)男女生合作拍手读:例:女:天 地 玄黄(男:玄黄) 女:宇 宙 洪荒(男:洪荒)的
    (3)小组合作尝试打不同的节拍来读。
    古时候的文章就有这样的奥妙!既有好听的韵,也蕴含着不同的节奏,这就叫作韵律美了!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三)拓展活动:神奇汉字 (四)课外延伸:二十四节气歌。
    课下搜集古时描写四时更替、宇宙变化的语句,并交流。
    3
    第二课时
    一、 教学内容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二、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僻的字。
    2、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三、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诵读,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2、 通过熟读成诵,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3、 通过学以致用,把学到的汉字进行运用并进行拓展延伸。 四、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二)解释句子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季里忙着收割,冬天里忙着储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云气升到天空,遇冷就形成雨;露水碰上寒夜,很快凝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黄金产在金沙江,玉石出在昆仑山岗。
    【注释】①丽水:即丽江,又名金沙江,出产黄金。 ②昆冈:昆仑山。 (三)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4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四)小组交流。
    1、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2、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拓展活动。 六、总结。
    5
    篇二:千字文校本课程  教学计划
    《千字文》门类校本课程方案目标及要求
    一、 课程开发的背景或需求
    国学所代表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标志,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的精神层面与现在人的精神层面比较,所传达的是心灵的关怀,是启迪良知,明心见性。学习国学,我们会有一种完全不同的心灵体验,你会拥有更深邃的眼光和更深沉的情感,因此我们选择了〈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等作为校本课程的内容,结合现代学生的特点,把国学融入到校本课程当中,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使人生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 课程目标
    (一) 总目标
    通过学习国学《千字文》,体会并理解其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能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来了解千字文,传承国学,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诵读、理解、创新的能力。
    (二) 具体目标
    ( 1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背诵《千字文 》,体会国学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千字文》,体会和理解其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
    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渗透进学生的思想中;
    (3)能结合所学的内容,把千字文融入到创编操和自己喜欢的游戏中,在玩中学到知识,有所收获,形成学校校本特。
    (三)学段目标
    千字文是国学中的经典著作,它涵盖了天文地理以及道德伦理等内容,涉及面较广,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更加完善的是非观,将孝敬父母、爱祖国、忠诚自然的思想传递给学生,深入学生的心灵,提升他们的素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且对国学产生兴趣。四年级学生基于有过《三字经》、《弟子规》的基础,对于国学《千字文》的接受能力还较强,但其中有部分生僻字,学生理解起来稍有困难,故在教学中应分清重难点,把握好四年级学生的特点,让其在学习中真正的有所收获。
    (四)教学目标以一课为例举出三维目标 :
    以《千字文》第一课时为例,本课通过让学生闯关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搜集材料、汇报介绍千字文的来历,初步感受千字文的精华、韵律美及具有的教育意义。在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与学生共同诵读,使学生初步掌握内容,初步理解其意思。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通过启发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创编独特的诵读形式,从而激发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
    化的热情,并予以传承的思想感情。
    四、课程实施
    1、教学时间:课程为每两周一节课;
    2、授课内容:千字文内容以及所涉及到的知识及道理;
    3、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改变了原有的教和学的方式,用创设情境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千字文,结合我们学校的特点创编了“千字文健康操”,让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增强身体的锻炼,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内容,弥补了学校活动空间小,不能大范围活动的缺陷,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