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训练频道为⼤家整理的⼉童三字经全⽂及解释,供⼤家阅读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频道。
生死狙击激活码
《三字经》全⽂
  ⼈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不学断机杼窦燕⼭有义⽅教五⼦名俱扬
  养不教⽗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不学⾮所宜幼不学⽼何为
  ⽟不琢不成器⼈不学不知义为⼈⼦⽅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百百⽽千千⽽万
  三才者天地⼈三光者⽇⽉星三纲者君⾂义⽗⼦亲夫妇顺
  ⽈春夏⽈秋冬此四时运不穷⽈南北⽈西东此四⽅应乎中
  ⽈⽔⽕⽊⾦⼟此五⾏本乎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稷此六⾕⼈所⾷马⽜⽺鸡⽝⾗此六畜⼈所饲
  ⽈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匏⼟⾰⽊⽯⾦丝与⽵乃⼋⾳
  ⾼曾祖⽗⽽⾝⾝⽽⼦⼦⽽孙⾃⼦孙⾄⽞曾乃九族⼈之伦
  ⽗⼦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则忠
  此⼗义⼈所同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
  ⼩学终⾄四书论语者⼆⼗篇弟⼦记善⾔孟⼦者七篇⽌
  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学乃曾⼦
  ⾃修齐⾄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有连⼭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
包装盒的制作  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戴注礼记
  述圣⾔礼乐备⽈国风⽈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
202所
  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有左⽒有⾕梁经既明⽅读⼦
  撮其要记其事五⼦者有荀扬⽂中⼦及⽼庄经⼦通读诸史
  考世系知终始⾃羲农⾄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帝
  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武称三王夏传⼦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纣亡周武王始诛纣
  ⼋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强七雄出嬴秦⽒始兼并传⼆世楚汉争⾼祖兴汉业建柠檬怎么读英语
  ⾄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
  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陵北元魏分东西
  宇⽂周与⾼齐迨⾄隋⼀⼟宇不再传失统绪唐⾼祖起义师
  除隋乱创国基⼆⼗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
  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传南北混辽与⾦帝号纷
  迨灭辽宋犹存⾄元兴⾦绪歇有宋世⼀同灭并中国兼戎翟
  明太祖久亲师传建⽂⽅四祀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逝
  廿⼆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
  ⼝⽽诵⼼⽽惟朝于斯⼣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简彼⽆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虽劳犹苦卓苏⽼泉⼆⼗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犹悔迟尔⼩⽣宜早思若梁灏⼋⼗⼆对⼤廷魁多⼠
  彼既成众称异尔⼩⽣宜⽴志莹⼋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且聪敏尔男⼦当⾃警唐刘晏⽅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已仕尔幼学勉⽽致有为者亦若是⽝守夜鸡司晨
  苟不学曷为⼈蚕吐丝蜂酿蜜⼈不学不如物幼⽽学壮⽽⾏
  上致君下扬名声显⽗母光于前裕于后⼈遗⼦⾦满籯
  我教⼦惟⼀经勤有功戏⽆益戒之哉宜勉⼒
  《三字经》全⽂解释
  ⼈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启⽰〗⼈⽣下来原本都是⼀样,但从⼩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从⼩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个对社会有⽤的⼈才。
  【译⽂】⼈⽣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启⽰〗百年⼤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事。要想使孩⼦成为对社会有⽤的⼈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的教育,专⼼⼀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如果从⼩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不变坏,最重要的⽅法就是要专⼼⼀致地去教育孩⼦。  昔孟母,择邻处。⼦不学,断机杼。
  〖启⽰〗孟⼦所以能够成为历有名的⼤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作为孩⼦,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成为⼀个有⽤的⼈才。
  【译⽂】战国时,孟⼦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有个好的学习环境。⼀次孟⼦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
  窦燕⼭,有义⽅。教五⼦,名俱扬。
  〖启⽰〗仅仅教育,⽽没有好的⽅法也是不⾏的。好的⽅法就是严格⽽有道理。窦燕⼭能够使五个⼉⼦和睦相处,都很孝敬⽗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法分不开的。
  【译⽂】五代时,燕⼭⼈窦禹钧教育⼉⼦很有⽅法,他教育的五个⼉⼦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启⽰〗严师出⾼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对孩⼦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母和⽼师的本份,但做⼦⼥的也应该理解⽗母和⽼师的苦⼼,才能⾃觉严格要求⾃⼰。
  【译⽂】仅仅是供养⼉⼥吃穿,⽽不好好教育,是⽗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师的懒惰了。
  ⼦不学,⾮所宜。幼不学,⽼何为。
  〖启⽰〗⼀个⼈不趁年少时⽤功学习,长⼤后总是要后悔的。每位⼩朋友都记住这样⼀句话:“少壮不努⼒,⽼⼤徒伤悲”,要趁视⾃⼰⽣命的黄⾦时刻。
  【译⽂】⼩孩⼦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个⼈倘若⼩时候不好好学习,到⽼的时候既不懂做⼈的道理,⼜⽆知识,能有什么⽤呢?
  ⽟不琢,不成器。⼈不学,不知义。
  〖启⽰〗⼀个⼈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器⼀样,⽟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头没有区别,⼈也是⼀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个有⽤的⼈。
  【译⽂】⽟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三字经故事  〖启⽰〗学会亲近好的⽼师、好的朋友,并从他们⾝上学到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取⼈之长补⼰之短,才能不断地丰富⾃⼰的头脑。
  【译⽂】做⼉⼥的,从⼩时候就要亲近⽼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学习到许多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启⽰〗每个⼈从⼩就应该知道孝敬⽗母,这是做⼈的准则。要知道⽗母的⽢苦,才能孝顺⽗母,并激励⾃⼰刻苦学习。  【译⽂】东汉⼈黄⾹,九岁时就知道孝敬⽗亲,替⽗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母的⼈都应该实⾏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启⽰〗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的爱⼼。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就不应该计较个⼈得失,才会受到别⼈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的温暖。
  【译⽂】汉代⼈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从⼩就应该知道的。  ⾸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
  〖启⽰〗孝敬⽗母,友爱兄弟是做⼈的基础;能⽂会算是做⼈的本钱。要做⼀个德才兼备的⼈,就必须这从两点做起。  【译⽂】⼀个⼈⾸先要学的是孝敬⽗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深的数学,以及认识⽂字,阅读⽂学。
  ⼀⽽⼗,⼗⽽百。百⽽千,千⽽万。
  〖启⽰〗⼀到⼗看来很简单,但变化起来却⽆穷尽,算术这门学问越来越深奥了。⼏乎各个科学门类都离不开数学,所以必须认真地从简单的数⽬学起,为将来学习其他知识打好基础。
  【译⽂】我国采⽤⼗进位算术⽅法:⼀到⼗是基本的数字,然后⼗个⼗是⼀百,⼗个⼀百是⼀千,⼗个⼀千是⼀万……⼀直变化下去。
  三才者,天地⼈。三光者,⽇⽉星。
  〖启⽰〗⼈类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世界太⼤了。天空中的星⾠以及雷、电、风、⾬,⼤地的⼭川河流、花草树⽊、鱼⾍百兽,⽽⼈⼜是万物之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运⽤掌握的知识去改造世界。
  【译⽂】还应该知道⼀些⽇常⽣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三个⽅⾯。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亮、星星。
  三纲者,君⾂义。⽗⼦亲,夫妇顺。
  〖启⽰〗要使⼈与⼈之间有⼀个良好和谐的关系,每个⼈都要认清⾃⼰的地位,⼈⼈从我做起,才能天下安宁,⼈类永远和平。
  【译⽂】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与⼈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为准则,就是君王与⾂⼦的⾔⾏要合乎义理,⽗母⼦⼥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春夏,⽈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启⽰〗春、夏、秋、冬是因为地球在绕着太阳运转时,有时⾯向太阳、有时背向太阳、有时斜向太阳,因此有了温度不⼀样的四季变化。
  【译⽂】再让我们看⼀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
  ⽈南北,⽈西东。此四⽅,应乎中。
  〖启⽰〗我们的祖先最早⽤铁发明了“罗盘”,也就是我国四⼤发明之⼀的指南针,从⽽使确定⽅位变得⼗分简便,尤其在航海中指南针的作⽤太⼤了。在我们⼈类⽣活中⽅向是⾮常重要的。
  【译⽂】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是指各个⽅向的位置。这四个⽅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位定出来。
  ⽈⽔⽕,⽊⾦⼟。此五⾏,本乎数。
  〖启⽰〗“五⾏”学说包括很深的哲学道理,⾮常复杂、我们只要知道⼀些就⾏了。
  【译⽂】⾄于说到“五⾏”,那就是⾦、⽊、⽔、⽕、⼟。这是中国古代⽤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产⽣的。
  ⽈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启⽰〗五千年的中国⽂明史,有多少仁义之⼠⽤他们的⽣命和热⾎,谱写了⽆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迹。这些⼈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译⽂】如果所有的⼈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稻梁菽,麦⿉稷。此六⾕,⼈所⾷。
  〖启⽰〗⼈要吃饭就得耕耘播种。当我们吃到⾹喷喷的饭菜时,千万不要忘了⾟勤耕种的农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苦”,要知道爱惜每⼀粒粮⾷。
  【译⽂】⼈类⽣活中的主⾷有的来⾃植物,像稻⼦、⼩麦、⾖类、⽟⽶和⾼梁,这些是我们⽇常⽣活的重要⾷品。
  马⽜⽺,鸡⽝⾗。此六畜,⼈所饲。
  〖启⽰〗⼈类真不愧万物之灵,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把有些野⽣的动物,通过驯服和⼈⼯喂养成为⼈类的⼯具和⾷品。
  【译⽂】在动物中有马、⽜、⽺、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样本来都是野⽣的。后来被⼈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类⽇常⽣活的必需品。
  ⽈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启⽰〗七情是⼈⽣来具有的,谁也不可能抹煞它,但做为⼀个有志者,是决不能被感情牵着⾛的。⼈的感情是⾮常复杂的,要学会妥善处理⾃⼰的感情,才能活的安乐⽽有意义。
  【译⽂】⾼兴叫作喜,⽣⽓叫作怒,悲伤叫作哀,害怕叫作惧,⼼⾥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很贪恋叫作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匏⼟⾰,⽊⽯⾦。丝与⽵,乃⼋⾳。
  〖启⽰〗⾳乐可陶冶⼈的情怀,我国⽂明久远、历史悠久,⽂化丰富,⾳乐也⾮常突出。好的⾳乐可以增强⼈的修养,调剂⼈的⾝⼼,优美的东⽅⾳乐更具迷⼈的特⾊。
  【译⽂】我国古代⼈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种,即匏⽠、粘⼟、⽪⾰、⽊块、⽯头、⾦属、丝线与⽵⼦,称为“⼋⾳”。
  ⾼曾祖,⽗⽽⾝。⾝⽽⼦,⼦⽽孙。
  〖启⽰〗⼈类的繁衍,⼀代接着⼀代,⽣命的延续永⽆⽌境,我们每个⼈都担负着承上启下的责任和义务。
  【译⽂】由⾼祖⽗⽣曾祖⽗,曾祖⽗⽣⽗亲,⽗亲⽣我本⾝,我⽣⼉⼦,⼉⼦再⽣孙⼦。
  ⾃⼦孙,⾄⽞曾。乃九族,⼈之伦。
  〖启⽰〗九族之间的关系不仅是⾎统的承续关系,更是⼀种⾎浓于⽔的亲情。在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应该认识到⾃⼰的长幼尊卑地位,以及⾃⼰应负的责任和义务, 家庭才能和睦。
  【译⽂】由⾃⼰的⼉⼦、孙⼦再接下去,就是⽞孙和曾孙。从⾼祖⽗到曾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统的承续关系。
  ⽗⼦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启⽰〗家庭成员之间要礼貌相待,和睦相处,这样的家庭才是幸福的家庭。我们中国⼈很注重家族观念,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都能和睦相处,社会也必然了。
  【译⽂】⽗亲与⼉⼦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则忠。
  〖启⽰〗中国⼈从古到今,都⼗分重视礼义。这就是长幼的次序、朋友之间的信⽤。中国⾃古称为礼义之邦,象“桃园三结义”,⾄今受到⼈们的称颂。
  【译⽂】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官吏们就会对他忠⼼耿耿了。
  此⼗义,⼈所同。当师叙,勿违背。
  〖启⽰〗社会是复杂的,每⼈有各种亲属关系和社会关系。古⼈提出“⼗义”,这是处理各种相互关系的准则,乃⾄今⽇这些准则仍是维持社会安宁、推动社会发展的保证。
  【译⽂】前⾯提到的⼗义:⽗慈、⼦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忠,这是⼈⼈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启⽰〗⼈们在开始读书的时候必须打下⼀个良好的基础,⾸先是讲读发⾳要正确,辞意要清楚,要学会正确划分句⼦,这样才能领会⽂章中所表达的含义和观点。
  【译⽂】凡是教导刚⼊学的⼉童的⽼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为学者,必有初。⼩学终,⾄四书。
  〖启⽰〗为学必有初始阶段,任何⼀个⼤学问家,他的知识都是⼀点⼀滴积累的,只有扎扎实实打下良好基础,才能进军更⾼深的知识。
  【译⽂】作为⼀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论语者,⼆⼗篇。弟⼦,记善⾔。
  〖启⽰〗孔⼦是我国古代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物。《论语》的核⼼是如何“做⼈”,以及“做⼈”的道理。
  【译⽂】《论语》这本书共有⼆⼗篇。是孔⼦的弟⼦们,以及弟⼦的弟⼦们,记载的有关孔⼦⾔论的⼀部书。
  孟⼦者,七篇⽌。讲道德,说仁义。
  〖启⽰〗孟⼦,名轲,尊称孟⼦,也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儒家思想的代表。是孔⼦的三传弟⼦,也同样讲仁义道德。
  【译⽂】《孟⼦》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的⾔论。
  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
  〖启⽰〗孔伋是孔⼦的孙⼦,《中庸》的作者。《中庸》是关于⼈⽣哲学的⼀本书,它对中国⼈的⼈⽣观影响很⼤。
  【译⽂】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伋,“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
  作⼤学,乃曾⼦。⾃修齐,⾄平治。
  〖启⽰〗曾⼦是孔⼦的弟⼦,名参。《⼤学》是四书中的⼀部书,和《中庸》⼀样,也是⼀部修养性的书。
  【译⽂】作《⼤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四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
  〖启⽰〗书有深浅难易的区分,我们读书必须从浅易的开始读起,奠定求知、做⼈、处世的基础,再进⼀步学习更深奥的知识。
  【译⽂】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启⽰〗中国的古代⽂化是个⾮常丰富⽽伟⼤的知识宝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学者,从事着这⽅⾯的研究和探索。做为⼀个中国⼈,我们要爱护祖先留下的遗产, 并为此感到骄傲。
  【译⽂】《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有连⼭,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启⽰〗《易经》虽是我国古代⼈占⼘的书,但它其中阐述了极为深奥的哲学道理。像阴阳消长,物极必反的论述随处可见。
  【译⽂】《连⼭》、《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启⽰〗《书经》是⼀部⼗分有价值的历史资料,从内容⽅⾯来看,很类似我们现在国家的政府档案,可以使我们了解当时历史,从中学到许多有益的知识。
  【译⽂】《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典,是⽴国的基本原则;⼆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告;六命,国君的命令。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启⽰〗周公是周⽂王的第四⼦,在周⽂王的所有⼉⼦中最有才⼲,也最有仁慈之⼼。武王死后,由周公帮助成王辅佐朝政,由于他的贤德,把国家治理得⼗分富强。
  【译⽂】周公著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
  ⼤⼩戴,注礼记。述圣⾔,礼乐备。
  〖启⽰〗中国传统的礼义道德,其中很⼤部分到今天仍是有益的,我们要从这些有益的成分中吸取营养、⾝体⼒⾏。
  【译⽂】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
  ⽈国风,⽈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启⽰〗我国最古⽼的⼀本诗集叫《诗经》,共汇集了周代诗歌三百零五篇,所包含的题材⾮常⼴泛,有的反映复杂的社会形态,有的反映⼈民的⽣活状况及⼀般百姓的思想和感情等。
  【译⽂】《国风》、《⼤雅》、《⼩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实在是值得我们去朗诵的。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启⽰〗我们读春秋,除了能够了解当时⼀般政治和⼈民⽣活情况,更重要的是累积前⼈的经验,成为⾃⼰做⼈处事的借鉴。
  【译⽂】后来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为的分辨。
  三传者,有公⽺。有左⽒,有⾕梁。
  〖启⽰〗《春秋》是鲁国的史书,内容⼗分精采,但⽂字记事都⾮常简洁。加之年代久远。所以必须详读三传,才能研读明⽩。
  【译⽂】三传就是⽺⾼所著的《公⽺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梁⾚所著的《⾕梁传》,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
  经既明,⽅读⼦。撮其要,记其事。
  〖启⽰〗学习和掌握各门类的知识都要牢记⼀条原则,学习历史更是如此,这就是提纲挈领,掌握主要脉络。对于重点历史事件要记住它的起因和结局,才能很好地掌握这门学问。
  【译⽂】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书。⼦书繁杂,必须选择⽐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五⼦者,有荀扬。⽂中⼦,及⽼庄。
  〖启⽰〗五⼦当中,我们⽐较熟悉的,恐怕只有⽼⼦和庄⼦,他们博学⼴闻,象⽼⼦,就连孔⼦都曾向他请教过礼的问题。庄⼦则经常⽤寓⾔的形式表达思想,是⾮常有趣的。
  【译⽂】五⼦是指荀⼦、扬⼦、⽂中⼦、⽼⼦和庄⼦。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书。
  经⼦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启⽰〗我国的春秋战国时代,是各种哲学思想百家争鸣的时代。像荀⼦的⼈性本恶说、扬⼦的⾃利说、⽼庄的顺其⾃然说等等。这些思想都是我们宝贵的⽂化遗产。
  【译⽂】经书和⼦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
  ⾃羲农,⾄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启⽰〗历史学家⼤体把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即上古、中古、近代。中国历史从商代以后才有了较可靠的记载,这以前的历史是个神话和传说的时代,即上古。
  【译⽂】⾃伏羲⽒、神农⽒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常伟⼤,因此后⼈尊称他们为“三皇”。
  唐有虞,号⼆帝。相揖逊,称盛世。
  〖启⽰〗尧是位很贤德的帝王,他把帝位禅让给有贤能的舜做继承⼈。当然舜也不负众托。在他们所处的这段历史时期,是中国上古历的黄⾦时代。
佛山顺德陈村
  【译⽂】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位帝王,尧认为⾃⼰的⼉⼦不肖,⽽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称颂。
  夏有禹,商有汤。周⽂武,称三王。
  〖启⽰〗夏商周,在中国历合称三代,每⼀代的时间都很长,夏朝统治四百年,商朝统治六百年,周朝统治⼋百年。这⼀时期的历史仍然掺杂了许多神话和传说。
  【译⽂】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王和武王。这⼏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称为三王。
  夏传⼦,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启⽰〗从禹把帝位传给⼉⼦启之后,⼀个家族统治国家的历史持续了⼏千年,⼀直到⾟亥⾰命*了最后⼀位满皇帝,家天下的统治才最后真正结束了。
  【译⽂】禹把帝位传给⾃⼰的⼉⼦,从此天下就成为⼀个家族所有的了。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结束了它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