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教案(共10篇)
语文教案 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曲作者王绩的生平创作,积累文学知识;
  2、了解五言律诗这一体裁;
  3、积累名句;
  4、反复诵读,品味语言,体会诗人的孤独和苦闷;
  5、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6、完成背诵。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景感染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品读与想象结合法,拓展法,比较阅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采薇教案
  体会作者惆怅、孤寂的情怀,感受汉语言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训练,了解诗的内容;借助品读、想象,感受诗人孤独仰郁的心情,感受汉语言的美;积累名句。
  【教学难点】
  赏析诗歌,领悟诗中情趣,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1、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熟读并尝试先背诵课文;
  2、准备多媒体教学。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导入:
  秋天傍晚时分,诗人遥望山野,看到一派秋颇浓的山野景,看到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全诗于萧瑟恬静的景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幅山中秋景画——《野望》吧!
  2、作者简介: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古绛州龙门县(山西万荣县通化镇,通化镇1972年由河津县划入万荣县)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生平不拘礼教,豪放纵酒,屡被弹劾。自比嵇康、阮籍、刘伶和陶渊明。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和抑郁的感慨,与唐初流行的浮靡诗风显然有别。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3、背景介绍:
  作者仕途不得志,而天下大乱,故托病辞官归田而作,借此排遣自己的孤寂心情。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全体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诗歌。 2、疏通文意,注解重要字词,请学生翻译,并注意提醒校正。
  东皋:作者家乡,归隐之地。皋,水边地。
  薄暮:傍晚。
  徙倚:徘徊。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
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领学生再次品读诗歌,了解诗歌大意,请同学翻译诗句。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返还家园,猎马带着鸟兽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2、诗句赏析。
  (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作者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2)树树皆秋,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这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