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指的是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或者作用。近年高考对虚词的考查呈逐渐淡化的趋势,课标全国卷已经取消了专门的虚词考查题,但虚词在文言文阅读理解以及翻译句子中的作用不容小觑,有必要进行分类归纳、比较鉴别。
典题探究
【典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赵岐字邠卿,京兆长陵人也。岐少明经,有才艺。仕州郡,以廉直疾恶见惮。
先是中常侍唐衡兄玹为京兆虎牙都尉,郡人以玹进不由德,皆轻侮之。岐及从兄袭又数为贬议,玹深毒恨。延熹元年,玹为京兆尹,岐惧祸及,乃与从子戬逃避之。玹果收岐家属宗亲,
陷以重法,尽杀之。岐遂逃难四方,江、淮、海、岱,靡所不历。自匿姓名,卖饼北海市中。时安丘孙嵩年二十余,游市见岐,察非常人,停车呼与共载。岐惧失,嵩乃下帷,令骑屏行人。密问岐曰:“视子非卖饼者,又相问而动,不有重怨,即亡命乎?我北海孙宾石,阖门百口,势能相济。”岐素闻嵩名,即以实告之,遂以俱归。嵩先入白母曰:“出行,乃得死友。”迎入上堂,飨之极欢。藏岐复壁中数年,岐作《厄屯歌》二十三章。
后诸唐死灭,因赦乃出。三府闻之,同时并辟。九年,乃应司徒胡广之命。会南匈奴、乌桓、鲜卑反叛,公卿举岐,擢拜并州刺史。岐欲奏守边之策,未及上,会坐党事免,因撰次以为《御寇论》。
灵帝初,复遭党锢十余岁。中平元年,四方兵起,诏选故刺史、二千石有文武才用者,征岐拜议郎。车骑将军张温西征关中,请补长史,别屯。大将军何进举为敦煌太守,行至襄武,岐与新除诸郡太守数人俱为贼边章等所执。贼欲胁以为帅,岐诡辞得免,展转还长安。
及献帝西都,复拜议郎,稍迁太仆。及李傕专政,使太傅马日磾抚慰天下,以岐为副。日磾行至洛阳,表别遣岐宣扬国命,所到郡县,百姓皆喜曰:“今日乃复见使者车骑。”
曹操时为司空,举以自代。光禄勋桓典、少府孔融上书荐之,于是就拜岐为太常。年九十余,建安六年卒。敕其子曰:“我死之日,墓中聚沙为床,布簟白衣,散发其上,覆以单被,即日便下,下讫便掩。”岐多所述作,著《孟子章句》《三辅决录》传于时。
(节选自《后汉书·赵岐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兴二年,辟司空掾 辟:被征召。
B.阖门百口,势能相济 济:成功。
C.迎入上堂,飨之极欢 飨:款待。
D.即日便下,下讫便掩 讫:完毕。
解题思路: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采用逐词逐句排除的方法答题虽然可行,但费时太多,不可取。在大致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推断其义,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济”,接济,帮助。
答案:B
2.(考点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解题思路:近几年来,文言虚词题考查的主要形式是把文言选段中包含某文言虚词的句子,与课文中含有同样文言虚词的句子进行比较,辨析异同。这其实是典型的考查知识迁移能力的题目。考生解题时,应准确回忆所学课文中的文言虚词词义,并联想这个文言虚词在其他课文中的词义,然后把文段中的文言虚词与之进行比较,分析异同,从而作出准确判断。A项,都是副词,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相当于“竟然”“却”。B项,第一个“乎”表揣度、推测语气,第二个“乎”表反问语气。C项,第一个“为”与后面的“所”连用表被动,第二个“为”是介词,相当于“向”“替”“给”。D项,迷惑性较大,表面上均是“于是”,但第一个“于”与“是”组成固定结构,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相当于“因此”;第二个“于”是介词,相当于“对”“对于”。
答案:A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岐年轻时就通晓经书,富有才华,曾经建议俸禄为两千石的官员应该辞去官职为父母守孝,后因宦官担任太守职位而感到羞耻,于是愤而辞职回到家中。
B.延熹元年,赵岐为躲避唐玹的迫害而在各地逃难,孙嵩把他藏在家里的复壁之中,他才得以保全性命,遇赦之后因边疆发生战事被提拔任命为并州刺史。
C.中平元年,朝廷征召赵岐为议郎,车骑将军张温请求任命他为长史,大将军何进推举他担任敦煌太守。等汉献帝定都长安,他又被任命为议郎,逐渐升为太仆。
D.在曹操担任司空的时候,赵岐曾经推举他担任自己的官职,而他自己也被推举担任了太常。建安六年去世的时候,他吩咐儿子丧事从简,态度极为豁达。
解题思路:命题者编制试题时,故意把甲人当乙人,把甲做的事加在乙身上或把对甲做的事说成对乙所做,从而造成干扰,引起错解。这类题如果考生稍加细心很容易辨别。D项,“赵岐曾经推举他担任自己的官职”错误,原文为“曹操时为司空,举以自代”,应是曹操举荐赵岐。
答案:D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仕州郡,以廉直疾恶见惮。
(2)岐欲奏守边之策,未及上,会坐党事免,因撰次以为《御寇论》。
(3)贼欲胁以为帅,岐诡辞得免,展转还长安。
解题思路:一般来说,高考要求我们翻译的句子,并非每一个词语都难度大,都难以理解,往往是只有两三个词语难度较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翻译句子其实就是对关键词语的确切认知。这些关键词语多为多义词、活用词以及古今异义词等。(1)关键词“仕”“以”“见”等;(2)关键词“及”“会”“坐”“撰次”等;(3)关键词“以为”“诡辞”“展转”等。
参考答案:(1)(他)在州郡做官,因为廉洁正直疾恶如仇而被人忌惮。
(2)赵岐想要呈奏防守边疆的策略,还未来得及献上,恰逢因为党事而被罢免,于是编纂了《御寇论》一书。
(3)叛贼想要胁迫赵岐担任元帅,赵岐说假话敷衍才得以避免,辗转回到了长安。
参考译文:赵岐字邠卿,是京兆长陵人。赵岐少年时就通晓经术,颇有才学。在州郡做官,因为廉洁正直疾恶如仇而被人忌惮。
(永兴)二年,被征召为司空掾。他上书建议俸禄为两千石的官员应该辞职为父母服丧,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正赶上河东太守刘祐离职,而中常侍左悺的兄长左胜代替他,赵岐鄙视痛恨宦官,当天就离官回家去了。京兆尹延笃又请他来担任功曹。
这以前,中常侍唐衡的哥哥唐玹担任京兆虎牙都尉,同乡认为唐玹不是凭自身才德晋升的,所以都瞧不起他。赵岐及其兄赵袭又多次说了些贬斥唐玹的话,唐玹就对他们恨得咬牙切齿。延熹元年,唐玹担任京兆尹,赵岐害怕祸事临头,就与侄子赵戬逃走躲避他。唐玹果然收捕赵岐的家属宗亲,用重法来诬陷他们,(他们)全被杀害了。赵岐便逃难四方,长江、淮水、海边、岱山,没有不曾去过的地方。隐藏了自己的姓名,在北海的集市上卖饼。这时有位叫孙嵩的安丘人,二十多岁,在集市上游玩,见到赵岐,一看就觉得赵岐不是一般人,于是停下车子喊赵岐上车同行。赵岐大惊失,孙嵩就拉下车帷幔,让骑马的随从们赶走行人。他秘密地问赵岐:“我看你不是卖饼的人,我一问你,你的脸就变了,你不是有深重的冤苦的人,就是流亡的人吧?我是北海孙宾石,全家有百口人,情势上能够救助你。”赵岐平日里就知道孙嵩的名字,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他,于是同他一起回了家。孙嵩抢先一步禀告母亲说:“我出去走走,竟得到一位可以以命相托的朋友。”孙嵩把他迎进客厅,饭菜招待,十分高兴。他把赵岐藏在复壁中好几年,赵岐作《厄屯歌》二十三章。
后来唐玹一帮人都死了,赵岐遇赦重见天日。朝廷三府听到后,都来征召他。延熹九年,司徒胡广请他,他才应允。这时,正赶上南匈奴、乌桓、鲜卑反叛朝廷,公卿推举赵岐,他被提拔为并州刺史。赵岐想要呈奏防守边疆的策略,还未来得及献上,恰逢因为党事而被罢免,于是编纂了《御寇论》一书。
灵帝初年,又遭遇党锢之禁十多年。中平元年,各地兵起,(皇帝)下诏挑选曾经任过刺史、俸禄为两千石而有文武才能可以任用的人,于是征召赵岐为议郎。车骑将军张温西征关中时,请求补(赵岐)为长史,另外领一队人马屯驻。大将军何进又推举赵岐为敦煌太守,走到襄武,赵岐和新任命的诸郡太守多人都被叛贼边章等人抓获。叛贼想要胁迫赵岐担任元帅,赵岐说假话敷衍才得以避免,辗转回到了长安。
到献帝定都长安时,他又被任命为议郎,不久升迁为太仆。等到李傕当权,派太傅马日磾去安抚天下,让赵岐做副使。马日磾走到洛阳,上表建议另派赵岐去外地宣扬国家的法令,(赵岐)所到郡县,百姓都高兴地说:“今日竟能重新看到朝廷使者的车马。”
这时,曹操担任司空,推举赵岐代替自己。光禄勋桓典、少府孔融上书推荐他,因此就地任命他为太常。九十多岁,建安六年去世。他(死前)吩咐他的儿子说:“我死的时候,墓
穴中用沙堆成床,身穿布衿白衣,头发散着放在上面,再用单被盖起来。当天就下葬,下葬后就埋起来。”赵岐有很多著述,专著《孟子章句》及《三辅决录》在当时流传。
方法归纳
在具体的使用中,虚词的用法灵活多变,它不仅需要我们朗读并背诵一定的文言文来形成语感,识记其基本用法来形成知识系统,还需要我们具备在具体情况下推断其用法和意义的能力。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推断方法。
1.代入筛选法
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如2012山东高考卷“卒不为宗亲求位/为击破沛公军”,“为击破沛公军”在高中课本中已学,知其作“替”解,那么就将其意代入“卒不为宗亲求位”看是否通顺即可判断。又如“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但以刘日薄西山”,“但以刘日薄西山”也是高中课本学过的,知“以”作“因为”解,将其意代入“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看是否通顺即可判断。
2.语法推断法
有些虚词可以从语法的角度分析其意义。首先抽出句子主干,划分句子成分,而后根据虚词的位置判断其功能。一般来说,代词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和定语,副词充当句子的状语,介词往往与名词、代词组合构成介宾短语充当句子的状语、补语,连词在句中只起连接作用,不作句子成分。如2012广东高考卷“于是三十余年之纠葛,豁然一清/并开引河,导之入淮”,很明显前一句的“之”并非在动词之后作宾语,而后一句却作了动词“导”的宾语。又如2012山东高考卷,“以为华而少实/我腾跃而上”,前句中“华”与“实”意义相对,故“而”应表转折关系,后句中的“腾跃而上”中的“腾跃”是个状态性的词,而“上”又是动词,故“而”在此应是表修饰关系。
3.结构推断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