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
一、本课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梳理课文情节脉络。
2、细读课文,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进行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形象的写法。
3、品读课文,感受鲁迅作品语言的特点。
4、联系背景,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二、目标确定依据
(一)课程标准
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初二学生。这个学段的学生,对散文有了初步的认知,如前面已经学习了朱自清的写景散文《春》、鲁迅的叙事散文《阿长与山海经》等文章,对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和回忆性散文的特点等有了一定的感知和理解,但还没有形成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还不能自主的实现阅读到写作、知识到能力的迁移和内化。
学生在初一上学期就阅读了名著《朝花夕拾》,对本课主要内容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但对于具体细腻的人物描写、细节刻画和作者情感还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并且,学生也读过不少鲁迅的作品,对鲁迅的人生经历、思想境界、作品风格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感知,但都是知识碎片式的知识点,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知识网络。
本年龄段的学生,思想稚嫩,认识感性浅显,生活体验单纯,思考问题缺乏深度缺乏理性。加上与鲁迅生活的年代距离远差别大,对把握文章的深刻内涵,理解人物的精神境界,体会作者的价值趋向等,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不过,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好胜心强。倘若教师在班级中创设交流、探索、合作的良好氛围,在教学中“还政于民”,引导得当,学生定会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知识转为能力,从感性走向理性,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三)教材分析
《藤野先生》是一篇传统课文,是鲁迅对20世纪初自己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经历的回顾,重点叙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地歌颂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洋溢着作者一腔的爱国之情。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学到叙事性文章的写法,也能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四)单元学习目标
了解回忆性散文、传记的特点,比如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描写等。还可以从中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
掌握本文通过
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四、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相关背景资料。
六、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目标1和2
第二课时,完成目标3和4
七、评价任务
(一)1、(8分钟)限定8分钟默读课文一遍,训练默读的速度和效果。
要求:(1)划出生字新词;(2)标注自然段序号。
2、(5分钟)设计表格,提供一定的框架和样板,让学生以填表的形式理清文章脉络,达到整体感知的效果,完成目标1。
(二)(30分钟)让学生再读课文,关注细节描写,分析品味,做好批注。然后小组内交流,全班展示,师生互评,教师适时点拨,让学生了解回忆性散文的特点,学习选取典型事件、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表现中心的方法,完成目标2.
这个环节是课堂的中心环节,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思维的拓展和训练,赏析能力的提升以及阅读和写作的结合,朗读技巧的点拨,都在这个环节中完成。
(三)(15分钟)指导学生对重点段落或文字,进行精读、品读、指导读,联系已读过的鲁迅作品,体会鲁迅生动、幽默、富于感情的语言特,完成目标3.
(四)(8分钟)抓住文中流露作者对藤野先生情感的句子,结合对人物的细致描写,体会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敬佩、感激和怀念之情。把握贯穿文章的情感线索,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弃医从文”的人生目标转变,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尊心,完成目标4.
(五)(12分钟)进行片段写作训练,巩固课堂重点知识的学习,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六)(9分钟)设计同步练习题,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课堂总结,回扣教学目标,完成课堂量化任务,促使学生形成清晰条理的知识体系,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八、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同学们,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一篇文章,作者回忆了自己的启蒙老师,那老师的“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的鲁迅信服、敬畏。这篇文章是……(学生齐答:《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那位启蒙老师叫……(寿镜吾)。
但鲁迅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另外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板书文题、作者,播放课件)
(二)板块一:检查预习,掌握字词。
提前下发预习案,布置学生有效预习。
检查预习情况,完成导学案上的“预习检测”中4个题目
1、《藤野先生》选自,作者,原名,字,我国伟大的家、家和家。以前我们学过他的文章、。
2、《朝花夕拾》共有10篇回忆性散文,分别是《狗.猫.鼠》
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绯红( ) 烂熳( ) 芦荟( ) 解剖( )
不逊( ) 匿名( ) 诘责( ) 瞥见( )
4、理解下列词语。
匿名:不具名或隐藏真名。
不逊: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标致:漂亮。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
油光可鉴: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顿挫转折。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
这四个题目做完后,先在屏幕上公布答案,然后同组同学按顺时针顺序交换,对照屏幕上的答案标出出错的地方,再拿回自己的进行改错和巩固。
(二)版块二:速读课文,理清脉络。
限时8分钟默读课文,要求:①划出生字新词,②标注自然段序号。
填写以下图表(略。学案上),完成情节的梳理。
说明:这个表格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完善。时间设定5分钟。
(三)板块三:品读细节,分析人物。
1、15分钟自读课文11—23段,抓住细节描写的文字,分析人物形象,做好批注。
2、根据示例,赏析文字。
示例:第六段“其实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用了外貌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外貌、举止和声调方面的主要特征,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一个正直的学者形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15分钟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所做的批注。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在全班展示交流。
班级交流展示。赏析同一处文字的小组,可以互相补充,教师适时做好恰当评价和巧妙点拨。对于学生没有分析到的重点文字,教师做补充分析。
需要重点分析的地方
(1)“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戴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用了外貌描写,形象恰切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穿衣服马虎的特点,体现了藤野先生是一位不拘小节的人,和后文写他治学的严谨形成对比。
(2)“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
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运用动作和语言描写,写他认真为“我”修改讲义、指出绘解剖图的错误的事情,表现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敬业、热心、严格要求并关心、帮助学生,体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
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
(3)“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用了语言描写,写他为“我”不信鬼神之说、敢于解剖尸体而高兴,表现其真挚、诚恳;他问“我”关于中国女人裹脚的事,表现其刻苦钻研、勇于探索、求真的精神。
(4)“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了和藤野先生分别时他赠送照片时的情景,表现了和“我”分别的不舍和对我的关心牵挂,刻画了一个善良细心的老师形象。
4、概括藤野先生人物形象(学生概括、互相补充完善,教师完成板书):
藤野先生是一个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热情关心、严格要求、正直无私、真挚诚恳、 实事求是的没有民族偏见的好老师。
分角朗读课文,体会藤野先生的形象特点,感悟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先生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四)板块四:课堂总结
1、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画出思维导图。
2、学生思维导图展示。(实物投影仪)
3、教师总结评价本堂课同学们的表现。
(五)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
鲁迅《朝花夕拾》
梳理文章情节:在东京(1—3)
在仙台(4—35)
离开仙台后(36—38)
藤野先生:不拘小节、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正直无私、良心发现
真挚诚恳、实事求是,没有民族偏见
(六)教学反思
在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同时,展开横向思维,读懂事件与主题的关系;在引导学生欣赏名家作品的同时,使学生受到前人高尚情操的熏陶,达到既学知识又学做人的目的。
本文篇幅较长,涉及的人和事较多。如果讲课时不分巨细、面面俱到,势必会顾此失彼,给学生“零碎”的感觉。授课时,应从整体入手,板块式设计,让学生从整体上着眼,从细节描写的角度分析对人物形象的刻画。
教学
中要始终突出以学生为本位的思想,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法重点就在探究学习上,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时可采用默读法、圈点勾画法,充分思考做好批注后,再进行讨论和交流展示等。
第二课时
(一)导入设计:
教师:鲁迅的《藤野先生》,让一个不拘小节、严谨认真、为人正直的学者栩栩如生地站在了我们的面前,鲁迅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鲁迅的语言艺术。
(二)板块一:品味语言,体会思想感情
1、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清国留学生的?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谈你喜欢的原因。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体会,尤其是下面几处重点的描写要用心赏析,并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①作者抓住清国留学生的主要特征——将长辫盘在头顶,来描写他们的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丑恶形象。
②用两个贴切的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的感情。
③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恶浊生活的憎恶、失望和不满。
2、你认为课文中还有哪些语言也很有特?出来,想想有什么特。
让学生在分析中学到赏析方法,然后以点带面,进行全文的语言品味和感悟。
(三)板块二:深层思考,体会爱国深情
1、作者为什么要弃医从文?
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探究。
“匿名信”和“看电影”这两件事深深地刺激了鲁迅。匿名信事件使作者深感弱国弱民倍受歧视的悲哀,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愿望。“看电影事件”使作者深感医学只能解救病人肉体上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医治中国民众的愚昧、麻木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鲁迅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精神,这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
补充鲁迅的人生经历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2、出饱含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当时的情感。
(1)“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用这样的反语来表达作者的自尊心所受到的挫伤,思想上所受到的极大的震动,以及改变的志向,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