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植树节黑板报三年级
  导语:植树节是伴随着汗水和快乐的,看到自己亲手种下的树,会感觉到由衷的喜悦哦!大家就一起来体会植树的乐趣,也为环保做出努力哦。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下植树节手抄报吧。
  古往今来,有许多崇尚植树造林的趣闻佳话,源源流传,鼓励后人。 植树手抄报内容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朱棣迁都北京,随后便提出在坛庙、道路、长城等处广植树木。他还到太庙亲手种下第一棵槐树,且令人“周以为护,时为灌之”。由于看管周到,该树枝叶繁茂,独领太庙柏之首,被尊为“神树”。明代后期在京城内广植行道树,紫禁城四周夹道皆槐树,十步一株。从东华门至景山,夹道也都植有槐树,今景山西街仍留有当时栽植的古槐数株,至今已300多年。[2]
  有位名将沙其俊,他骁勇善战,在多年的军旅生涯中,每打一次胜仗,都下令全军在获胜的战地上栽好一株杨树。后来就连抓到的俘虏也令其栽树,作为“同庆”活动。随着沙其俊率兵打仗的不断胜利,这种“庆功栽杨”开展到栽柳、植槐,后来许多诸侯国把这种植树活动,作为一种庆典形式延续了很久。
  三国东吴名医董奉,医术精湛,济贫善施,为人治病不收财礼。他只要求治好一个轻病人,种一株杏树,治好一个重病人,种五株杏树。天长地久,他的房前屋后竟有10万余株杏树,人称“董林杏仙”。后来,每当杏子成熟,董奉就把它换成粮食,赈济穷人,这就是历代传为美谈的“杏林佳话”。
  唐代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特地从长安带去柳树苗种,植于拉萨大朝寺周围,以表达对柳树成荫的故土的思念。因此,这些树被称为“唐柳”或“公主柳”。现在已成为藏汉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