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优秀9篇)
中国传统文化篇一
我国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其中也不乏有很多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今天我就给大家说说端午节。
为什么端午节会在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过呢?那是因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屈原在这一天遭人迫害,被迫投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将他投江死亡的这日定为“端午日”。
在我国,端午节这天有很多的民间习俗,包粽子是大家最喜欢的习俗,这天,一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包粽子,有说有笑,其乐融融,粽子熟了,大家又会坐在一起吃粽子,香喷美味的粽子香飘满了屋;赛龙舟也是我国端午节传统的节目,亲朋好友相伴而行,到江边观看龙舟比赛,看,一艘龙舟快速的驶过来了,激起了江边观赛人的热情,大家为它鼓掌加油。
在我的家乡,每到端午节,每家每户还会准备一些艾草,插在大门和窗户上,我问奶奶“为什么要在门上插草呢?”奶奶说“这是咱这的习俗,插上艾草,蚊虫蛇蚁就会远离咱家,让咱家人都健健康康的。”家里有小孩的,还会给小孩的衣服上挂上做的“五毒葫芦”,祈求保佑孩子健康。这些虽然只是一些习俗,但却在我们家乡形成了一种文化。
端午节虽然只是众多节日中的一个,却给我们带来了欢乐,也让我增长了知识,愿端午节的传统文化能够继续传承。
中华文化对世界面临难题的启示篇二
中华文化的当代意义不仅在于对中华民族生命发展具有重要性,对当代中国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性,从人类生活面临的矛盾冲突也可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的价值所在和当代意义。当代人类生活面临着五大冲突急需解决,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心灵)、文明与文明的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有史以来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但现代性的展开加剧了这些矛盾,冲突日趋紧张,已经成为世界的难题。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仅靠西方现代性的价值是不可能解决这些矛盾、化解这些冲突的。有识之士把眼光转向包括中华文明在内的其他文明。中华文化的“天人合一”,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利于化解人与中国传统文化节日
自然的紧张;“忠恕之道”秉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有利于处理人与人的矛盾冲突;“和而不同”的态度有利于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己合一”之道有利于解决个人与社会的矛盾。中华文化中有许多思想理念对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冲突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因此,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一个重要的目的是围绕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让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一起为人类提供所需要的精神指引。什么是体现“中国”的方案?很明显,就是用中华文化的理念智慧,结合中国的实践,提出既合乎中国的具体实际又具有普遍意义的理念。从文明的角度说,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主要文明体系之一,数千年连续发
展、博大精深,支撑了中华民族在广大的地域上的众多人口,以高度成熟的文明发育,可持续地在亚洲大地发展壮大,并深刻影响了整个东亚地区。它的文明积累与智慧不仅在过去为世界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也必能为当今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像孔子在2500年前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而不同”,不仅是人类处理相互关系的普遍原理,也深刻体现了中华文明处理人类难题的智慧,20世纪5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就是这样的“中国方案”。因此,我们只有全面总结中国历史发展的丰富经验,深入探寻中华
文明的实践智慧,认真体会中华文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文明的自觉,才有可能真正提出面对人类难题的“中国方案”。这里的“中国”是以五千年文明的文化积累为依托,离开了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传承发展,就不可能提出这样的“中国方案”。所谓文化的软实力,最根本的就是来自中华文明赋予我们的世界观和以此处理复杂事变的能力,这是支撑一个大文明数千年发展的内在力量。传承发展伟大的中华文明,用中华文明的智慧去和世界人民一起面对时代的挑战,才能获得世界人民的尊重,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文化智慧,让中国对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
中国哲学家冯友兰曾经说:“在世界上,中国是文明古国之一。其他古国,现在大部分都衰微了,中国还继续存在,不但继续存在,而且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是古而又新的国家。《诗经》上有句诗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旧邦新命,是现代中国的特点。我要把这个特点发扬起来。”“旧邦”就是有古老文化历史的国家,“新命”就是其生命不断更新发展。让我们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