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文件要求“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中国情人节“七夕”首次写进中办国办文件。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理念,积淀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包含着“天下大同”“天下为公”的理想精神,传承着“爱国如家”“先忧后乐”的家国情怀。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息息相关。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缩影,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容和精神内涵,是一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近几年,原本是我们生活世界一部分的传统节日,似乎离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而“洋节”风却越来越盛行。在洋节对我们传统节日的冲击下,自己是否过于重视洋节而忽视了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呢?
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传统节日
赞天地之化育——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社会伦理观念。
比起西方的圣诞节,我们的春节更加喜庆欢乐。
报四时之恩赐——中秋
中秋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与西方相比,我们更看中“家“的内涵与意义,家团圆,人团圆,小家聚力,爱之长存。
感先贤之圣德——端午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屈原、哥白尼、拉伯雷、何塞·马蒂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凝心聚力,同舟共济,激流勇进,奋力前行,大国精神随处彰显。
念祖先之恩德——清明
清明节,原为二十四节气中“春雨惊春清谷天”中的第五个节气,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人们把祭祀先人与中国传统重视孝道、慎终追远的民族性格直接联系起来,清明节习俗体现了中国人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其文化意义正是中国社会数千年来得以和谐稳定发展的支柱,有助于在古人与今人、前人与后人之间建立和谐的代际关系,进而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乃至万物之间的和谐关系,这是清明节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人文内涵所在。
比起万圣节,清明节多一分思想感情上的敬畏与缅怀。
孝亲人之大恩——重阳
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崇孝活动。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老年节。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
您陪我长大,我陪您变老。最美的时光里,陪伴在你左右。父母渐渐苍老的容颜,记载着我们走过的漫长而艰辛的岁月,感念父母对我们生命的赐予和生活的辛酸与沧桑,感谢父母对我们的无私付出和养育之恩。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久久”的陪伴是最好的礼物。
”重阳“天下父母共同的节日,也教会我们一种责任。
结恋人之良缘——七夕
农历七月七日,七夕节。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每个中国人都是听牛郎织女的故事长大的,最美丽的传说里一定有葡萄架下的悄悄话。爱情对我们来说不是西方的豪放肆意,是裁下银河一角,用恒久星辉,幻化成诗的语句说给你听。
论浪漫,七夕节比情人节的节日起源来的更有戏剧性。
由此可见,中国不但不缺节日,中国的节日更不缺底蕴。继承节日中的文化传统与精神内涵,把传统节日作为争强民族自豪感的支撑。
传统的节日文化是一个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享受的民俗文化,有助于形成一个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其中所蕴涵的审美情感和趣味,它的精神影响力是巨大的。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就是因为有这些东西来包装着我们,中国民俗文化倘若被遗弃了,那我们也就算不上一个完整的中国人。传统和现代并不是矛盾的,如果我们的社会让人觉得是高度现代化的,同时也是很传统的,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面生活的话,你会觉得很舒服,要现代的有现代的,要传统的有传统的,一个民族的自尊和自信都得以保持。
中国的孔子学院早已走出国门,将中国文化传遍世界。唯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中华民族在其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标志。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节日,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法宝。
传统节日需要的是保留着最初最本质的情怀,经过历史长河的淘洗,传统文化有着非凡的
教育意义,给予传统文化和民俗以更加尊崇的地位,自豪地将中国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和富有魅力的传统习俗推向全世界,这是中国成为一个大国尤其是文化大国的标志。 而作为华夏子孙的我们,将传统节日继承下去,我们有责任!
传统文化保护怎么从节日抓起 中国的传统节日如何真正吸引孩子
话题背景:又是一年圣诞季。近日,温州教育局通知“各级各类中小学(幼儿园),不在校园里举行任何与圣诞主题有关的活动和庆祝。”引发了苏州家长、老师和网友的热议。
调查:苏城校园“洋节”味并不浓
记者发现,相比闹市、商业区、涉外宾馆等地闪亮热闹的圣诞节日气氛,苏城多数中小学校校园内的“洋节”氛围不算浓。“又不放假,正常上课的,学校没有专门组织活动。”多数学校的老师这样告诉记者。
记者又随机采访了一些家长,多数小学生家长表示,学校没啥活动,但作为父母,会为孩子准备一些节目,比如DIY圣诞树,吃顿自助餐,当然最重要的是送礼物;而不少中学生家长则吐槽说,“作业做完就该洗洗睡了,明天还得上学。”
一些主打外语特的民办学校相对来说,更重视这个“洋节”。比如苏州外国语学校国际部的“环球之旅”活动,苏州国际外语学校的圣诞篝火晚会,园区外国语学校国际幼儿园部举办了亲子圣诞游园会……
老师:过节就图个欢乐增进感情
“学生自己提出来,也是迎接新年,看他们欢欢喜喜地布置教室,排练节目,还精心挑选了礼物,我挺支持他们,班会课再加调课,凑足时间,让他们开心一下。”一名初二的班主任老师说。园区西交大苏州附中的周晓阳校长还亲自扮了回圣诞老人。立达中学的同学们手绘了许多漂亮的圣诞节宣传海报,学校发到了校方的平台上,“各班根据自己需求弄班会,校方当然都允许。孩子们迎接新年,放松心情的同时也能增进彼此的情感,展示自己的才艺,同时还能增加国际文化理解,有何不可呢?”立达中学华晔老师说。她还介绍,此前的万圣节,学校老师和教工子女还利用这个机会,搞了一次化妆读书寻宝活动,师生反响都非常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