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后感2000字
本栏目提供了中外名著的读后感范文和参考,希望您在此能到您所需要的读后感范文,对于提升自己的鉴赏和阅读水平有所提高。本站时时更新,欢迎收藏本站(ctrl+D即
可收藏)以获取第一手资料!
最近,我看了一本散文书——《朝花夕拾》。这是一本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就更加
充满了个体生命的童年时代与人类文化发展的童年时代所特有的天真之气。书中有批判,
有嘲笑,可以视为鲁迅的杂文笔法向散文的渗透,不仅使其中的韵味更加丰厚,而且显示
了鲁迅现实关怀的一面,这也是真正的鲁迅。这本书确实非常好看。《朝花夕拾》与一
般的自传或回忆录的写法不同,它不是个人生活的编年史,而只是从生活回忆中选取一些
有意义的片断,写出一组既各自独立又具有连续性的系列散文。鲁迅的生活阅历相当丰富,即使在本书中所反映的青少年时代,可写之事也很多,但他只从中选取了十个题目,这与
他一贯主张的“选材要严,开掘要深”的严谨的写作态度有关。这十篇散文,每篇都有很
深的思想意义和很高的艺术水平,在众多散文中,可以称得上是上乘之作了。这本散文中,我觉得最好的一篇是《阿长与〈山海经〉》,这一篇散文里,鲁迅曾怀着真挚的感情
为长妈妈呼唤:“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他的魂灵!”这种刻骨铭心的人间
挚爱,显露了鲁迅心灵世界最为柔和的一面。还有那《二十四孝图》中的“卧冰求鲤”、“老莱娱亲”,被鲁迅斥责了一顿,好有趣! 《朝花夕拾》以清新、平易、深情、舒缓的
笔调记述了鲁迅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生活片断,展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亲
朋师友的挚诚怀念,寄予了对现实的思考。希望大家多多去看《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经典作品。我在假期里读了这本书,他给我的感触很大。初读《朝花夕拾》
不觉得这像一本名著,反而觉得像是一个朋友在与你闲聊家常,鲁迅的作品可以说是独一
无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满是好词佳句的华丽。却更能吸引读者,仿佛
在给你讲故事一样。
一个以笔代,同恶势力不屈抗争的伟大斗士,此刻成了一个远游归来的慈爱温和的
长者,在自己魂牵梦萦的故乡和心灵的家园中轻轻拂去岁月的积尘,而后,气定神闲地娓
娓道出一个个生动清晰的故事,一个个鲜活形象的人物——长妈妈、衍四太太、五猖会上
的无常、百草园中的美女蛇……
在这个摇曳多彩的记忆里,我最爱留恋徜徉的便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充
满了生趣的小小百草园。
幼时的鲁迅,不时到园里的泥墙根去捉蟋蟀,常常拔起何首乌接连不断的根,为贪嘴
而去摘带刺却酸的覆盆子。童心总是充满无穷的好奇和探究的渴望,小小的百草园给了他
无尽的欢乐,幼嫩的心灵也因此变得新鲜透亮。
读《朝花夕拾》,我也真正领悟到,正是大自然和淳朴的乡民给了幼年鲁迅美和爱的
启蒙,使他拥有了一颗丰富细腻而向往美好的心灵,并丝毫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变得粗
糙麻木。以致二十多年后当他回忆起故乡的旧事与童年的乐园,哪怕是对其中的一草一木,依然充满了深深的眷恋。
鲁迅先生的童年也并不乏味,他虽是乡下人,却可以随城里人一同上学;它有趣味横
生的百草园;他在雪地捕鸟;他在上课时偷偷画画。似乎鲁迅的童年是在一首圆舞曲中结束的。“枯燥,乏味”则是鲁迅先生对书屋最好的诠释。稍稍偷懒一会儿,就会被寿镜吾老
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来。从这本《朝花夕拾》里散透出的天真烂漫,
似乎感染了我,让我看到自己童年的光辉事迹。
在喧嚣嘈杂的都市中,在容易迷失自我的生活里,送你一本《朝花夕拾》,愿你的心
情变得平静而释然。正如书名“朝花夕拾”,这本书就是在长大以后,把自己小时候的琐
屑一点点拼凑起来。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事,因为有了爱,鲁迅做的最好。
鲁迅先生留存于世的诸多作品,《呐喊》《野草》《故事新编》等,今天读来依然令
人难以释怀。在如今物欲横流的尘世中,人们夜以继日地为名利而奔波劳累,为情感而困
惑烦恼,又有多少人早已忘记了花草的芬芳,鸟儿的啁啾,忘却了人始终是来自自然而又
归于自然的“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规律呢?
在喧嚣嘈杂的都市中,在容易迷失自我的生活里,送你一本《朝花夕拾》,愿你的心
情变得平静而释然。正如书名“朝花夕拾”,这本书就是在长大以后,把自己小时候的琐
屑一点点拼凑起来。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事,因为有了爱,鲁迅做的最好。
范文二:朝花夕拾读后感
鲁迅的名字,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读到他的文章,却是在课本里《从百草园到三味
书屋》,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鲁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以来都是高不可
攀的偶像,加上他是世界上非常有名的文学巨匠,更是有点恐惧,不敢轻易读他的书。怕
读不懂,自己太俗了。但自从读过鲁迅《少年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下子,似乎把我和偶像的距离拉近了。朴实的文笔,细腻的情感,使我感觉到好象在一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爷爷交谈。
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
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
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最令我难忘的,是《阿长与<;山海经>》和《藤野先生》这两篇文章。阿长是阿长与山
海经的主人公。她是鲁迅幼年时的保姆,是在鲁迅童年生活中影响力最大的人。她睡相很
难看,总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她平日喜欢“切切察察”;满肚子繁琐的道理,常给
鲁迅讲故事。文中处处体现了阿长对鲁迅的爱,和鲁迅对阿长的怀念。
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
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
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
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
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鲁
迅在《朝花夕拾》中对一个人用了相当多的笔墨,那便是鲁迅的保姆“长妈妈”,她是个
需要一分为二看待的人。因为社会的影响,“阿长”保留了许多迂腐的习俗,像在新年的
早晨要吃福橘,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还盲目地对“长毛”的故事妄加评论,甚至还
踩死了“我”喜爱的隐鼠。因此,“我”对她怀恨在心。看到这,读者在脑子里勾勒出的
是一个活脱脱粗俗、守旧的妇女形象。然而,鲁迅对她的印象远不止这些。她有可爱的一面。“阿长”知道“我”喜欢《山海经》,跑了许多路,帮“我”买来了《山海经》。由此,“我”又认为她“有伟大的神力”。在《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鲁迅表达了他对阿
长的爱,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让阿长安息。还有几个人物,我对他们的印象也是极深的。一位是范爱农先生,鲁迅一开始对他的印象是不好的。原因是范爱农的老师徐锡麟被杀害后,范爱农竟满不在乎。鲁迅对他的看法几乎是渐渐改变的,直至范爱农就义,鲁迅开始
变得景仰他了。另一位是衍太太,她在《父亲的病》中出场。在“父亲”临终前,她让鲁
迅叫父亲,结果让父亲“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痛苦。”后来“父亲”死了,这让“我”觉得是“…我?对于父亲最大的错处”。衍太太对
别的孩子们“很好”:怂恿他们吃冰,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鲁迅表面上赞扬她,
实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因为这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
《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
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读后感栏目精心推荐:
今天又捧起《朝花夕拾》,注视着作者的童年,体味着其中的酸甜苦辣,不由得想起
我自己的童年,与作者的童年相比,少了许多新奇与发现。比起作者在百草园中的发现之旅,我的童年还是多了份快乐与刺激。原来,我们最喜欢下雨天,雨停了以后,门前的水
泥路往往有许多积水,我们就急急忙忙趿拉着拖鞋跑下楼来,与同伴一起儿打水仗或是扔
拖鞋,回家以后身上往往都是湿漉漉的,有时玩着玩着又下起了雨,但我们全然不顾,依
然兴致勃勃地玩着。有一次,同伴不知从哪来了一块木板,他坐在上面,让别人推,像
是冲浪似的十分刺激。我们每个人都试了试。我玩的时候,由于身体没保持住平衡,一下
子滚了出去,弄得像落汤鸡一样,回家招了妈妈一顿骂。
读后感范文
《二十四孝图》讲述了鲁迅在儿时阅读“老菜娱乐亲”郭巨埋儿等故事,通过对比古
今不同的版本,十分不解,甚至反感。我也读了读,发现其中一些故事荒诞愚昧,富有迷
信彩,虽然使读者明白孝顺的道理,但其中大多是把原来的加以夸张虚构,哭泣能使竹笋得以成长吗?赤身躺在冰上能有鲤鱼跳出吗?当然不可能,这说明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忍。
初读鲁迅先生的书就像品一杯淡雅的茶,开始时可能会觉得很平淡,但回味后齿唇间都是余香。初读时,你也许感到有一些不知所云,细想来才能感到其中之真谛,然后便能深深震撼你的心灵。亦如这本《朝花夕拾》,读完这本书,我感受到的是信念。
读后感大全
中外名著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