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生名言的完整版是这样的:天才,是1%的天赋加上99%的努力,那1%的天赋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努力都重要!
:《鬼谷子-盛神》。本版不同于通行的传统版本,大家可以搜索对比,自己判断一下,看看那一个更合乎逻辑。
 
盛神法王龙。
 
盛神中有王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人。
 
养神之所,归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故人与生,一出于化物。(注)
 
是以德养王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
 
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
 
而知之者,内修炼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
 
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术必有不通,其通也。
 
王气得养,务在舍神,此之谓化。化有王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心也、德也,神其一
长也。
 
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
 
存而舍之,是谓神 化归于 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
 
王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
 
人们让自己的神旺盛的方法要效法龙让自己成王的方法。
 
盛神的过程中有成就帝王之气象,在其中,神是起最大作用的,心是他的住所,(人的)德识素养是他的外在表象。
 
养神的原理来自于道的规律。大道的规律就是:天地之始所生者一。所以说是一切的开端、头绪。生化了万物、生化了天地。这个之中,包含了生化万物、天地的无形生化之气,这个先于天地而成,人们看不到它的形状,不知道他的名字,所以称呼他为神灵。所以,道,就是神明的起源,而就是一切演化、变化的开端。依据一其化端的原理,人先天的德行素养以及生命也都同是万物生化之气的产物。
 
因此,类比于上述的模式,用个人的德识素养培养个人思想的王道之气--即思维模式,
其前提条件就是要让心能得一(即兴趣注意力的专一、专注)心能得一之后再用(后面的)方法来成就个人思想的王道之气
 
成就个人思想的王道之气的方法,就是经过兴趣、注意力的专一、专注得来的。只有将已经有成就的个人思想的王道之气即人的内在气质和思维模式固定、稳定下来,这种内在气质和思维模式才会成为能够对自身起作用的事物。九窍、十二舍者,是人感知外界的必经通道,是由兴趣注意力统筹管理的。天生就具有完美的内在气质和思维模式的人,称呼为真人。真人与天地共为一体--万物即我我即万物的天人合一之态。
 
能知道、了解成就个人思想的王道之气方法的人,是通过内修炼(平静安静宁静定静等道家静功功态。寓指纯粹理性而不掺杂主观情感。)的状态而了解、知道的,这种能够做到内修炼的状态的人称之为圣人(圣者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纯粹理性)。纯粹理性的圣人是用类比的推理方式知道成就个人思想的王道之气的方法的。
 
人是要通过九窍、十二舍来了解外界万物的。遇到让人疑惑的地方,就会引起人们的兴趣、注意。遇到感兴趣的事物就要研究,而在研究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问题,有问题就要解决它。
 
个人思想的王道之气要想得到并培养其成长,重要的就在于让旺盛、专一的内在气质和思维模式稳固下来。这个过程就是教化的过程。能够化育个人思想的王道之气的有志、思、神、心、德五种事物,其中神起统筹管理的主要领导作用。
 
要用自然融洽志、思、神、心、德的方式来养育个人思想的王道之气,个人思想的王道之气的孕育来自志、思、神、心、德的协调融洽。在神其一长的过程中志、思、心、德四者本身也不能让他们衰弱了,同时志、思、心、德四个方面的强大的作用也不能让他们没有了作为。
 
成就个人思想的王道之气(即内在气质和思维模式)并将它稳固下来,这就称作神的思维方式内化成了自身的思维方式,做到这一点的就可以称作为真人
 
真人的一举一动都是自然而然的符合大道的规律的。真人能够掌控自身兴趣注意力的专注之力从而顺其自然的利用万事万物万法以为自身服务。真人顺应自身的天赋能力来实行自身德行素养的教化成长,用无为不干涉的指导原则来统筹志、虑、思、意四个方面的强大的作用去做功。
 
成就个人思想的王道之气的人,必然是自身思想体系不自相矛盾且逻辑(形式逻辑)能够通达自洽的人!神盛之后乃能养志。
 
---------------
 
注:其他版本的故人与生,一出于化物不在此处。移作此处理由:先论大道规律一其化端,次论人同大道一出于化物,后再论依道之规律得养王气之法。。。
 
---------------
 
写给单纯考据论证者的一封公开信
 
对这些所谓的考据论证方式,我只说一句,你看到的,只是别人让你看到的,在儒家掌握话语权的两千年里,什么都有可能发生。教科书改了,千百年以后,谁还能从书本表面的记载看到、知道真实为何物?
 
篡改事实、作假以为我用--歪曲、篡改、诬蔑道墨法等各家文化以愚民弱民来为统治阶层服务--的动机、条件、传统,儒家全都具备。
 
盛神,就是让你成为你自己的个性化,这是与儒家社会化--工具人化是对立矛盾的。而且这里的字内涵--让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王、自己的主人;而且王气在风水中有帝王之气的意思--在儒家那里是犯忌讳的!
 
这里我们暂且不说原书具体说的是什么,只说儒家会让论证如何使每个人都成为具有帝王气象的自己的主人的论述著作流传于世吗?要知道,历代大规模农民起义多数都是以道家名义来的。
 
在谈及上几个世纪科学与宗教的冲突时,爱因斯坦说:当宗教团体坚持认为《圣经》中所有论述都绝对正确时,冲突就产生了。这意味着宗教这一部分对科学领域的干预;教会与伽利略和达尔文的学说之间的斗争就属于此列现在宗教领域和科学领域的冲突,主要来源于人格化的上帝这一概念。不许宗教干预科学领域,这是解决二者冲突的前提;而致力于把人格化的上帝从宗教中清理出去,让宗教变得更高贵爱因斯坦的名言。这就是爱因斯坦为宗教所作的定位。爱因斯坦对于《圣经》里所宣示的全能的,公正的,仁慈的……能给人以安慰、帮助和引导的人格化的上帝,也就是被信仰和膜拜的唯一的、绝对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对象,素来是深恶痛绝。他说,正由于人格化的上帝这一观念的简单性这一优点,使它能被最不开化的头脑所使用。他又说,人格化上帝这一学说,其实就是把巨大的权力交给牧师手中的那个恐惧和希望的源泉

    爱因斯坦认为,所有事件都有客观既定的规律。在此以外,无论是人类的统治还是神的统治,都不会作为自然事件的独立原因存在。但尽管如此,科学要想驳倒那种主张存在一个干涉自然事件的人格化的上帝的学说,也不可能,因为这种学说仍能在科学知识尚未涉足的领域中到避难所。据此,爱因斯坦劝告一部分宗教代表,不要去做这种蠢事,
因为这不但是毫无价值的,而且是很不幸的,它将对人类带来不可估量的害处。他也期望宗教导师们,必须有气量放弃人格化上帝的学说

    如果一种宗教驱逐了人格化的上帝,也就没有了任何神灵,那剩下的将是什么呢?在爱因斯坦看来,就是宗教负荷的那部分传统文化,或人文精神,应该也包括他希望的,对真、善、美的培养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