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小学生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1.一年级小学生数学教案 篇一
  一、联系生活、复习引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说说在我们生活中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从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说说它们的的形状。
  3、摸一摸手中的物体,有什么感受?与同学交流想法。
  4、引导学生说出有些物体的一面或几面是平平的,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认识图形。
  1、认识长方形。
  (1)让学生动手出长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认识长方形并出示图形。(电脑出示:从长方体中取下长方形。)
  (2)其余生也手中物体中的长方形的面,看一看,摸一摸。
  2、能不能从其他物体上到其他的图形呢?(学生独立、小组内、与教师一起)。
  3、汇报交流,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电脑演示)
  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立体图、平面图)
  5、用自己的办法把他们图形画下来。
  三、联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辨认,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2、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同学相互说说。
  四、课堂活动。
  1、小明和同学们一样也认识了这些图形,这是小明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电脑演示)你们能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出今天学的这些图形吗?
  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量和小明的不一样。
  五、课堂小结
  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六、布置作业
  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同学们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爸爸和妈妈。 
2.一年级小学生数学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巩固14个生字,会写“牙、尺”两个字。
  2、体会自选商场为人们带来的方便。
  3、愿意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通过实物,把字词与认识的事物结合起来。
  课前准备:生字卡、商品名词卡
  教学过程:
  (一)、巩固字词
  1、出示本课不注音的9个词语,你还认识他们吗?
  2、认读词语中的生字
  (课件将生字变为红)。
  齐读生字
  将词语中的熟字去掉,指名认读生字
  将生字打乱顺序认读。
  3、朋友。(拼合体字:场、奶、笔、作)
  4、课件出示:小兔走迷宫(在迷宫里认读生字)。
  5、出示“面包、牛奶”等9种商品图,学生贴商品词卡。
  (贴对了带领全班齐读,错了同学纠正齐读。)
  6、商品分类:哪些东西摆在同一个货架上?指名摆词卡,读词。
  7、小结:商品分类摆放了,人们在自选商场购物真方便。
  (二)学习课文
  1、师:小明逛了自选商场,他是怎样夸自选商场的?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学生反馈(东西多,买东西方便)
  4、出示句子朗读指导。
  自选取商场里的东西真多。
  在自选商场里买东西真方便。
  5、说话练习,要求学生用上课文中的9个词,并边说边出示商品词卡。
  出示:自选商场里的东西真多呀!有XXXXXX,有XXXXXXXX,还有XXXXXX。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牙、尺”两个生字。
  2、你会书空“牙”吗?(“牙”的第二笔“竖折”要一笔写成。)
  指名书空。
  3、学生齐书空,教师范写。
  4、教师范写“尺”,提醒“尺”的撇、捺要舒展。
  5、学生各描红、临写1个。
  6、师生共同评议、修改。
  (四)生活识字展示、交流
  1、学生将课前收集的商标拿出来,指名认读自己收集来的商标上的汉字。
  2、逛“自选商场”。
  (1)四人小组将商标分分类。
  (2)全班“购物”:你喜欢什么,就拿什么,再想办法(请教同学)记住它们的名字。看谁记得最多,最能干。
  (3)反馈:我在自选商场买了XXXXXX、XXXXXX、XXXXXXXX。
  (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所购的“物品”。)
  (4)评选“识字大王”。
  (五)总结。
  同学们真能干,不仅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还用自己的办法认识了好多商标上的字,老师希望你们以后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认识更多的字。
3.一年级小学生数学教学反思 篇三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过生日》情境图进行一些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通过学生亲身经历比较蛋糕、西瓜的大小,理解整体与部分。在比较三杯饮料装的多少的活动中,能让学生懂得形状、高度一样,装得饮料也一样高的杯子,粗的杯子装得多,细的杯子装得少。最后通过两瓶形状不一样,眼睛很难分辨的饮料,能促进学生动脑筋、想出不同的办法解决问题,让他们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通过上课,我觉得有以下不足:
  1、忽视了给学生合作学习、讨论的机会。针对本课的特点,应该让学生讨论、多说。但我之前考虑一年级学生刚进学校,好动的天性加上没有认真听讲的习惯,以及课堂纪律方面还不够完善,害怕课堂组织教学耽误时间,所以没有进行小组讨论。
  2、数学语言不规范、不简练。课堂中出现的两瓶饮料图进行比较,用语言来说,学生读不出来,我也随便读了句饮料和饮料谁装得多。
  3、相对本班学生实际来说教学活动开展的有些快,估计部分学生没有真正领悟。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引以为戒,弥补不足,争取更好。
4.一年级小学生数学教学反思 篇四
  《9加几》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第9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20以内进位加法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它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9加几》作为第一课时,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性和速度产生直接的影响。我设计了“9加几”这节课,目的在于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同时渗透
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基本达到了预设的要求,完成了教学目标,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
  1、探索新知。其中有一个环节,我在黑板上贴出了左边9个,右边6个的彩小圆点,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本意是想利用直观的物体,通过移一移或圈一圈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凑十的过程,但是课堂上我竟然把这环节漏了。
  2、巩固新知,寻规律。我出示了“9+□=1□”,让学生说一说□里可以填哪些数。这里应该可以让学生说的更多一些,说出每种可能性,同时是对9加几的练习,然后将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整理成有序的算式,从而让学生观察、发现规律。而课堂上,我却只让学生随便说了几种可能性,就直接将答案用课件显示了出来。
  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其中一道练习题我设计了套圈游戏,在介绍游戏规则时,我假定了每种动物只能套一次,这其实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很不利。本身套圈游戏就该关注学生的思维的发展,能不能想到同种东西可以套两次,而我却直接将学生的思维定住了。
  记得指导老师说过,一节课的教案至少需要修改三次,第一次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进行备课,第二次和参考资料对比后修改,第三次修改则是在课上完之后,发现课堂中的不足后再次修改教案。如果每节课能做到这样,那新教师一定能进步的非常快。我想我会不断努力,勤思考、勤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5.一年级小学生数学教学反思 篇五
  《连加连减》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的。主要教学重点在学生能借助具体情境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以及掌握其计算方法。为了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教学时,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几个层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我将书上静态的例题,用课件以搬南瓜这一故事情节呈现,变成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先搬来2个南瓜,小女孩又搬来1个南瓜,让学生感受"添上、再添上"。然后又通过摘丝瓜这一事件,先摘了3条丝瓜,又摘了1条丝瓜,让学生感受到"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这样既让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的基础上,我没有直接让学生列出算式,而是采用讲故事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之间将看到的情景以小故事的形式讲出来,既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最主要的是学生在讲的过程中对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的更深刻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三、教方法,熟记运算顺序为了解决连加、连减时,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这一难点,在教学时我教给了学生一个好方法,主要是通过在第一步算式下画横线来确定运算的顺序,然后记下第一步的得数,用第一步的得数再接着往后算,从而解决了这一难点。在让孩子回答口算答案时也要多强调计算步骤,渗透有序思考的数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数学是民主化、个性化和活动化的课程,因此在教学本课内容时一定要多提供数学活动交流的机会,鼓励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另外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在教学过程中,我自己的教学语言有时重复较多,这点还需要注意,语言应当精炼简短,课堂效率才能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