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义利之辨
    这是半个世纪前的老故事,但至今读来依然让人唏嘘:1941皖南事变发生后,新四军军长叶挺不幸被俘。国民党当局想拉拢这位北伐名将,提出委任他为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当时第三战区管辖苏、浙、皖、赣、闽五省,坐拥数十万大军。面对诱惑,叶挺断然拒绝,宁为阶下囚,不为邪恶势力的座上宾。这种气节,印证了叶挺的一贯信念:富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有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杜甫有诗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在传统文化的价值排序中,义比利更具道德优先性,理想的人生不能为了荣华富贵而践踏仁义道德,在物质利益之上,更应注重道德修炼。这是古人义利之辨的价值起点,在今天仍然烛照我们前行。
  诚然,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有追求正当利益的权利。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就是义,岂能把利益和金钱放在最先位置,甚至为了利益可以牺牲原则、为了富贵可以突破底线、为了享受可以不顾道德?对领导干部而言,尤其应该摆正义与利的关系,可以追求个人的合法权益,但不可以有自己的灰私利,更不能把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工具,理当做
到破除私心、成全公义。这是领导干部应该秉持的义利观,也是中央领导一再强调为官发财应该两道的深意所在。
  宋朝大学问家司马光说过: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贪污腐败之所以禁而难绝,作风积弊之所以顽固反复,制度设计的漏洞、监督约束的缺席固然是重要方面,但义利观混乱导致的价值崩塌、底线失守,则是内在原因。反对四风本为直指积弊、斩断特权,一些人却痛心于隐性福利的丧失,私利的魅影清晰可辨;简政放权本为提高政府效率、激发社会活力,一些部门却认为是动了自己的奶酪,私利的蛊惑蠢蠢欲动。这都说明,制度运行需要心理基础,只有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才能从内心深处遵守法律,让权力主动钻进制度的笼子。
  当今时代,市场经济高歌猛进、社会财富不断积累。有人甚至片面地认为,消费主义成为畅行无阻的价值准则,物质利益更是衡量一切的价值尺度。在这样的现实语境中,拿出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勇气,具备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的胸襟,保持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的作风,才能不断补足精神的钙质、吸收思想的营养,进而涵养正确的义利观,抵御私利的诱惑。
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往往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对领导干部来说,不怕物质诱惑多么炽烈,就怕内心自律溃败;不怕监督存在留白,就怕不能战胜心魔。处在义利之间的领导干部,尤须慎思之,明辨之。
名利情欲来诱惑,别忘停顿十秒
    有位艺人在高空钢丝绳上表演。抬脚、转身、倒走……动作如行云流水。突然,他停止了表演,站在钢丝上不动了。大约10秒,艺人恢复了表演。事后他对助手说:当时,一阵风把灰尘吹进眼中,我以为今天完了,但又不甘心,我对自己说,平静、稳住、坚持。刹那之间,泪水来了,把灰尘冲了出来。
  人在高处,往下看时,景象大幅度缩小,视觉信息大减,身体最易失去平衡。艺人在高处走钢丝,要战胜视觉信息缺乏和不稳定双重挑战,稍稍走神,就可能掉下来。突然有灰尘吹进眼中,走神几乎难以避免。然而,停顿10秒,稳定了信念,平衡了身体,避免了伤亡。停顿10,又何尝不是人生必修课。
  有感于少数演艺明星违规遭指责,一位老艺术家发出告诫:你用20年经营的地位,可能
2秒钟就给毁了。我们在得意的时候,要多想想自己应该控制什么。此言入情入理,发人深思。由未名到成名,相当于站到了演艺高处,面对鲜花掌声,心智很容易失衡。滚滚红尘中,当然也难免灰尘”——名利情欲诱惑。稍稍走神2秒钟就能毁了20年。若是每当灰尘来袭,马上停顿10,想清应控制什么,又应坚持什么,捐钱“2秒之灾也许就不会发生。
  有句话我们也很熟悉:一念之差,再也无法回到从前。某地研究机构对话47名落马贪官,绘出了职务犯罪心理轨迹图:掌握权力——受到诱惑——“一念之差(侥幸心理)——权钱交易——钱财来得容易——以权谋私欲望变得更强烈。一念之差,显然是个要害环节。一个人从普通科员晋升到厅级干部,大约得花20来年,一念之差不仅毁了人生前20年努力,也毁了人生后20年幸福。灰尘来袭,不忘停顿10,平衡平衡心理,坚定坚定信念,守住法纪底线,或许能避免沉重的代价
  一个人从困境到顺境,从默默无闻到名誉加身,从没有权力到手握重权,从平凡岗位到身居高位,都是失衡高发期。若是不能把握住自己,最易生出错觉,最易言行失当,也最易一失足成千古恨。事实已反复提醒我们,当事业步入高峰时,警惕自己失控远比提防外
界风雨来得重要。一条直接途径便是,学会停顿10:把握住自己,不因春风得意而忘形,不因诱惑纷扰而走神
  彭德怀曾说:不论怎样忙,每月总要抽半天时间,把自己做过的事请认真检查一遍,看哪些做对了,哪些做错了,以便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别忘停顿10,就是如此这般勤检点。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不怕念起,就怕觉迟。正所谓: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忙碌中不忘时不时停顿10,检点检点人生,灵魂就不会因迁就肉体而不到,人生旅途中就不会因小节不自律而生大害。
人世间许多事都能从头再来,惟独人生具有一次性,可以回首瞻望,却无法回头重走。在许多时候,从天堂到地狱的距离,也就是对瞬间失衡的把握。在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生中,检点和反省实在是须臾不可丢弃的宝贝。一次次停顿10,信念会更坚定,前行步履会更稳健,就能做到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慎终如始,终无败事。
抱一为何如此难?
    去过崂山北九水的游客,多会在山涧里的一块大石前驻足。令他们停下脚步的,不是磐顽之石,而是石上镌刻的两个字抱一
  抱一,出自《道德经》,文字虽简,却颇耐咂味。一滴水,折射七光。何谓抱一?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理解。
  采菊东篱,悠然南山明月松间,清泉石上,这是陶潜和王维的抱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是岳飞和辛弃疾的抱一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是保尔的抱一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这是雷锋的抱一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这是杨善洲的抱一”……
  置身大千世界,面对世间万象,要保持一颗沉潜笃定的素心,矢志不移,心无旁骛,委实不易。
  抱一之难,难在外面世界的精彩。音之魅,之眩,犬马之逸,时时扰人五心;得与舍,公与私,义与利,常常令人两难。数十年持续发展所带来的,不惟物质的空前丰富、
需求的不断满足, 还有形形分外的诱惑。而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一粒陷入淤泥的种子,都拥有一颗清莲的心。
  抱一之难,难在内心的羸弱。君不见:穿得草鞋,嚼得菜根,却抵不住糖弹;兢慎于始,公廉于卑,却收不好官子。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反思蜕堕失守之因,有温水煮蛙、蚁穴溃堤的微渐不惕,有片石破窗、滴墨染缸的一发不收,也有忘却所来、迷失所去的歧途不返。归根结底,无不由弃抱一始,而致以抱憾、抱愧、抱恨终。
  抱一不易,当炼定力。风吹过,但见草伏、树摇、云走,而山自岿然不动。幻变和纷扰永远是世界的常态。愤懑于这个世界怎么了,纠结于这个世界会好么,不如起而为之,让这个世界看我们
  打铁须得身硬,定力须有支撑。这个支撑,来自竹签子也穿不裂的坚定信仰,来自钢筋铁骨铜豌豆的坚强意志,更来自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坚实底气。诸葛有云: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坐得住冷板凳,嚼得香苦菜根,身在陋巷胸怀苍黎,夙夜在公不忘进取,如是,或可令矢志于抱一得更加内生、从容且平静持久。
此心安处是故乡,无论何时何地,若得抱一故乡将不再遥远。
托起逸夫楼的是财富品质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逸夫楼。日前,107岁高龄的邵逸夫先生辞世后,人们纷纷感念这位老人对教育和公益事业的贡献。在网上,流传一幅逸夫楼分布图,红点密密麻麻遍布全国。当逸夫楼成为这一代读书人的难忘记忆,它引发的思考还在继续。
  回顾邵先生的传奇人生,财富是一个关键词。有人说,在邵逸夫一生中,有两件事最重要——努力挣钱、努力捐钱。辛苦打拼、诚信经营,是一个创业者的本;而如何看待和运用财富,则更加考验品质与境界。当年,邵逸夫说了一句令人深思的话:人说赚钱难,但有了钱怎样去用,把钱用在最适当的地方,那才是更难的事!
  30年间,捐建上万座逸夫楼,捐款数十亿元,成就斐然的邵氏公益,对这一难题作出了精彩回答。努力捐钱的动力从哪里来?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用回到民众一个企业家最高的境界是慈善家”……在巨额捐赠之外,我们或许更应珍视托起一座座逸夫楼的财富理念。富润屋,德润身,源于社会,而又回馈于社会、造福于大众;完善自身,而又推动社会进步,这样的财富观,不也是一种丰厚的馈赠?
  斯人已逝,而有了钱怎样去用的时代之问,依然拷问着今天的人们。改革开放30多年,观察社会之变,由穷到富是一个维度。日渐鼓起的腰包,日益发福的体态,不断升级的家当,见证着世世代代穷怕了的国人的命运转变。人们一方面享受着越来越富足的物质生活,另一方面也遭遇了空前的迷惘与困惑。
  我们的社会,有邵逸夫这样的慈善家,也有郭明义这样的奉献者,他们的财富不论多少,都彰显着一种扶助他人、有益社会的精神气质。但也有一些人,或者手里有几个钱就不着北,喜欢炫富嘚瑟;或者把成功与金钱画上等号,深陷拜金主义围城;或者对公益一毛不拔,对自己挥金如土,走不出奢靡享乐的泥沼。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过:对金钱有正确态度,才会真正体味到生之乐趣。掉到钱眼里,能看到多大的世界?满身铜臭,又何以让自己的生活充满芬芳气息,何以为别人带去一缕玫瑰心香?
  去年以来,土豪一词风行一时,褒贬不一。从财富观的视角看,土豪折射出复杂的社会心态,既有对银行卡里8位数、五道口有3套房的物质憧憬,也暗含有钱没文化的讽喻,还隐藏对贫富差距、阶层流动的焦虑。羡慕嫉妒恨的五味杂陈中,却也汇聚着共识。人们开始意识到,财富绝不只是钱的问题,它包含审美、品位、道德等诸多因素。如果说未经反思的生活不值得过,那么没有精神底蕴的财富也终将是镜花水月。
  两千多年前,《左传》中就有这样的警世之语:富而不骄者鲜。今天,当物质潮流席卷而来的时候,如何守护精神家园的独立与纯粹,毋让心为物役;如何使财富成为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催化剂,做到富而思源、富而思进,确乎是迫切的现实考题。各地巍然屹立的逸夫楼,就是一个个启迪心灵的财富地标,启示我们追求有品质的发展,创造有品格的幸福,实现有境界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