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为什么一定要捐赠
《凤凰周刊》特约撰稿员 陈文军
  中国的富人应该认识到,富人捐赠是富人产权对穷人人权的约定机制。捐赠不仅给了穷人生存和发展的希望,更给了富人自己身心的自由。如果有一天,富人捐赠在中国蔚然成风,真正国泰民安的日子就来到了。
  捐钱“自私心还是高尚心
   因为几位世界超级富豪的捐赠壮举,有关富人捐赠的争论,近一段时间在国内媒体、网络上热烈起来。
  其一是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宣布将逐步移交微软的管理工作,将更多时间投入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盖茨已把290亿美元捐给了这一慈善基金会,声称将会把500亿美元的财产全部捐献,只给自己的3个孩子留下几百万美元遗产。
  其二是世界第二大富豪沃伦·巴菲特,宣布把总价值约370亿美元财富捐给5家慈善基金会,占他个人总财富的85%,创美国有史以来个人慈善捐赠额之最。
  其三是世界第十大富豪、华人首富李嘉诚,宣布未来将把三分之一的个人财产捐作公益慈
善之用,有关资产会放入其名下的李嘉诚基金会。据《福布斯》2006年全球富豪排行榜资料,李嘉诚个人的财富约188亿美元(约1,466亿港元),三分之一即约480亿港元。
  在国内,人们通过正在热卖的《蒙牛内幕》一书了解到,中国乳业巨头蒙牛集团老总牛根生,作为蒙牛最大的自然人股东,竟然将自己约占10%的股份全部捐出,创立老牛专项基金,成为全球捐股第一人
  于是,大家都在探讨一个问题:富人为什么要捐赠?
  一种说法是,富人通过捐赠成立慈善基金,进行投资,不仅可以避税,而且收益率比私人投资的回报率还要高,捐赠只是富人追求资本增值的手段。另一种说法是,富人已经很有钱,物质上已经得到了满足,所以捐赠只是为了个人社会声誉、名垂青史,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这两种说法把富人捐赠的最终根源归结为他们的自私心。
  与之相对立的是高尚心假说,认为富人的财富取自于社会,应该回馈社会。财富是属于全人类的,所以富人慷慨捐赠,是在发扬爱心,尽社会责任。富人的捐赠之举,来源于人类的高尚美德。通过媒体,有人以盖茨、巴菲特为例,揶揄中国富人吝于行善,言下之意是,中国的富豪们品格还远远没有达到高尚的境界。
  中国人习惯于从道德标准来评价事物,对于富人捐赠这件事也是如此。如果一味地认为富
人捐赠就是出于自私动机,的确与事实相违背,因为捐助毕竟为社会、为他人做出了奉献。但是,如果单纯认定富人的捐赠就没有一点利己之心,比如提高社会知名度、美誉度,促进产品销售,进行合理避税等,恐怕也不是事实。人的道德心理因素极其复杂,无法确切把握,把富人捐赠行为归结为道德心理因素,富人的捐赠行为就成了一时的义举。
  富人的捐赠行为,到底是出于心理与道德的冲动,还是属于现代社会正常的规律、机制?捐赠作为富人的道德义务,是可为也可不为的事,但是,如果捐赠是一种社会机制,那么就一定要做了。
 
  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契约
   世界似乎永远逃脱不了分成穷人和富人的格局,即使把所有穷人都消灭了,在富人中又会出现一批穷人;如果把所有富人都消灭了,在穷人中也同样不可避免地产生富人。问题不在于世界上总是有穷人和富人,而在于穷人和富人之间的矛盾对立。在一个优胜劣汰的社会里,激烈竞争在马太效应作用下,总是让一部分人越来越富,另一部分人愈来愈穷,这样就产生了穷人问题和富人问题。
  穷人问题是生存问题,因为继续穷下去,他们甚至连维持生命的基本食物都没有了。如果一个人连生命都没办法维持,谁能保证他会干什么。穷人的生存问题于是就转化成穷人的逻辑:与其饿死,不如和富人拼命。按照中国农民起义者的鼻祖——陈胜的逻辑就是,反正是要死,不如举大义而死。穷人问题的最终归属,都是走向暴力革命。到那个时候,富人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很难再有保证了。
  富人问题是财产问题,富人财富越多,就越需要保护它们。财产能得到保护的惟一办法,就是借助于暴力工具,如军队、警察等。而且通过拥有和借助这些暴力工具,掠夺财富比平等交易积累财富,来得更容易。如果富人用钱建立暴力工具——形成暴政,再利用暴力工具来挣钱,穷人的生命更没有保障。在这种情况下,穷人最终不是饿死,也会在富人的暴政之下生命时刻受到威胁,这就更增加了穷人举大义的理由。
  无论是穷人的起义,还是富人的暴政,人类社会始终贯穿着穷人与富人之间以暴易暴的残忍逻辑。民族国家历史上的内乱和战争,大部分是因为贫富两极分化造成的。人类进入到近代社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也难以摆脱穷人和富人之间以暴易暴的逻辑,直至现代国家,人类终于到了克服贫富对立、以暴易暴的办法,这就是人权与产权的契约平衡。
  对于富人,最害怕的是财产损失,他们需要产权;对于穷人,最担心的是活不下去,他们
需要人权。在现代国家中富人和穷人之间达成了一个基本契约:富人保证,保障穷人人权;穷人保证,尊重富人产权。
  穷人的人权包括生存权、发展权。生存权指维持生命持续的权利。也就是说,富人不仅不能威胁穷人的生命,而且如果穷人因为缺乏基本食物和住所面临生存危机时,富人必须为穷人提供食物等,保障穷人能够活下去。发展权指穷人必须得到教育、就业机会等,能让自己和自己的下一代获得发展的条件,穷人能够活下去,不仅仅是因为有了食物,还要有希望。
  富人的产权包括财产权,交易、投资权。财产权指富人的财产是不可侵犯的,富人有权对自己的财产进行交易、投资。穷人不能掠夺富人的财产,也不能阻碍富人进行财产交易、投资的自由。人权和产权的契约平衡,是现代国家宪法中最基本的两个要素,保证了穷人和富人的和平相处与国家的长治久安。
  当然,契约的法律条文并不能代替实现它们的社会机制。人权和产权的动态平衡则隐含着,富人向穷人捐赠是一种必然和正常的社会机制。
 
  捐赠,富人兑现对穷人的约定
   产权和人权的区别在于,财产可以不增值,人是一定要活下去的。然而,穷人即使没有任何人侵犯他的人身安全,也没有任何人限制他的人身自由,一旦失业了或者遭遇天灾人祸,最终变得一无所有,而且又不能侵犯富人的财产,那他就只能饿死了。尽管法律上保护他的生存权,但在现实世界中他依然生存不下去,这就不能保证他不再一次举大义,结果是富人的产权也荡然无存。
  从人权和产权的动态平衡来看,只要富人的产权依然存在,穷人的生命就必须得到保障。穷人没有能力养活自己,富人就必须通过捐赠养活穷人。富人养活穷人的惟一理由,不是出于道德的原因,而是人权和产权的契约使然——富人延续了穷人的人权(生存权),等于保障了自己的财产权。
  在社会激烈竞争中,首先是穷人的生命陷入困境,而不是富人的财产陷入困境。为什么富人就那么心悦诚服地向穷人捐赠,养活穷人呢?因为其一,如果穷人的生存危机导致以暴易暴,最终就不再是争夺财产,而是富人了;和财产相比,当然是重要。其二,在市场竞争中,富人可以失去财产变成穷人,他们肯定也不愿意因为饥饿等原因失去生命。对富人自身而言,保障人权也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维护富人的产权,穷人一定要遵纪守法,而且要持续一贯地尊重富人的财产。同样,
为了维护穷人的人权,富人一定要捐赠,而且要持续一贯地捐赠。穷人遵纪守法、尊重财产是一种社会机制;富人捐赠养活穷人,或捐助教育、医疗等给穷人一个希望,也是一种社会机制。
  很多人把富人纳税与捐赠混为一谈,二者其实是不同的。政府为富人提供大量服务,纳税是富人为此而支付的费用。穷人同样也要纳税,只不过穷人因为没有多少财产,需要政府的服务量小,支付的服务费(税额)也比富人少。捐赠则是富人兑现自己对穷人在人权上的约定。尽管政府在收取富人税收后,也会通过转移支付手段,把一部分财政收入用于保障穷人的福利,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只能说,税收中有捐赠的成分,但税收不能等同于捐赠。
  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通过国家税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养活穷人制度,满足了穷人的生存权,所以富人的捐赠,主要集中在给穷人一个希望(发展权),如捐助学校、医院、图书馆、体育中心、就业培训机构、研究机构、伸张正义团体等。在一些发达国家,为穷人获得发展机会的富人捐助形式随处可见,成了现代社会运作机制中最通常的一个部分。
  政府是穷人和富人之间在人权和产权契约上的见证人和执行者。政府一方面利用法律,保护富人的财权,维持自由贸易和投资;另一方面通过税收,以国家福利的形式,满足穷人
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然而,穷人和富人利用政府这个中间人,不仅要耗费庞大的中介费用,而且搞不好中间人就会变成暴政和强盗,既侵犯穷人的人权,又掠夺富人的财产。
  捐赠绕开了政府这个中介,它是富人与穷人之间最直接的、富有成效的契约对话,穷人感受到富人把自己当人看待,获得了做人的尊严;富人也感受到穷人对自己的敬重、对财产的尊重。捐赠的伟大在于,它是富人自觉、直接地兑现对穷人的人权约定。
 
  为了自由,富人一定要捐赠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希望自己拥有更多的财富。可是,财富只是人生的手段,不是目的,人生的目的是获得自由。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极其富有,而他的四周都是难以度日、生命垂危的穷人,用嫉妒和仇恨的眼光看着他,为了安全,这位富人只能在自己的豪宅四周建起铁栅栏,把自己围在里面,除了保镖在身边,他不能上任何地方去,那么财富给这位富豪带来了什么呢?是被财富所累,更加不自由。富人的最大自由,就是被穷人看成普通人,可以像平常人一样,在菜市场、商店转一转而不被人注意,可以在公园里跑步而没有任何安全担忧,在各地旅行被人们平等对待。
  富人需要为自己营造一个享受自由的社会环境。当他们通过持续不断的捐赠,兑现对穷人的人权承诺,获得穷人的尊重和平等对待,消除社会对富人嫉妒和仇恨的种子,他们才能真正享受财富带来的自由。当人权和产权契约在社会中保持动态平衡,人们失去了以暴易暴的动机,社会才可以长治久安,大家都可以平静地享受生活。
  《蒙牛内幕》一书中说到,牛根生女儿经常被同学吃大户,而且总是被嫉恨,和同学关系不太好。可是,当她的同学们听说牛根生把自己的股份全部捐赠出去了,他们对她的态度变好了,关系也融洽了。捐赠带来的宽松、自由可见一斑。
  中国的许多富人不愿捐赠,根本原因是,他们不认为,甚至不明白,捐赠是兑现富人对穷人的人权约定,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契约平衡机制,而只是把捐赠行为当成可有可无的事。他们还错误地认为,捐赠是在为社会承担责任,为他人尽道德义务,既然是为了别人,偶尔捐赠一下还可以,如果连续不断地捐赠,感到冤得慌,尤其在得不到社会赞誉的情况下。
  中国的富人应该认识到,富人的捐赠是富人产权对穷人人权的约定机制。捐赠不仅给了穷人生存和发展的希望,更给了富人自己身心的自由。富人一定要捐赠,因为他们希望得到自由。如果有一天,富人捐赠在中国蔚然成风了,真正国泰民安的日子就来到了。
  来源:2006年第26
评论
国内富人为什么不愿意捐?

其实作为富人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很愿意捐赠的.
但是只因在中国,我想一般般富的人捐个几万,几十万的,我想这些钱有多少是真正给予那些需要的人呢一半还是十分之一...
还有国人通常会把富人的捐赠以及慈善事业,会冠上一个商业抄作,避税..等等这样那样的帽子.
加之些富人并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有多富如果把大笔大笔的钱拿去捐,会让国人怀疑他有更多的钱从而引来更多的人来要求捐啊什么的....为自己增加麻烦而且增加各种不安全的因素.

作为国人还是先把自己的思想素质提高先吧.
富人捐赠,可以缓解贫富差距,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阶级阶层冲突,避免社会矛盾
激化.

所以无论是出于什么心态,只要富人肯积极捐赠,而且的确使穷人受益,就应该支持并持肯定态度.
虽然中国人说 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 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但对于富人捐赠,只要是其合法收入,捐出去的钱能够用到需要的地方。以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我们应该只看其行为而不看其动机。 

  想起智囊中的一个故事  唐朝御史大夫柳贬职为沪州郡守时渝州有位秀才叫牟,他的文采并不高,却拿着自己的作品上门拜见。柳很殷勤地夸奖勉励他,但家人认为这样太过分了。

   柳说:“巴蜀一带多豪杰之士,而这押衙(管理仪仗侍卫的官)的儿子独爱好文学,如果不诱导奖励他,他将失去这种志趣。因为我的称赞,别人必定以他为荣,因此能减少三五个乱民,不是很好吗?”
因为是财富的来源不同啊,正常市场经济国家的富人的财富来源于“穷人”或者不那么富有的人购买他的产品和服务。因此,有大量的人能够达到购买他的产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他的产品能够生产出来,能够卖出去是他之所以成为富人的基础。而这样的富人捐赠也有一个“养鱼”和“维护鱼池”的心理。让穷人家的孩子能够读书能够持续发展,本身就是对自己财富的持续增长有益无害。捐赠,是对社会,对人性的一个认同。
而我国的富人,不多说了,大部分是靠权力和勾结权力掠夺他人的财富。与“穷人”或不那么富有的人完全无关,无需要取得他们的合作,相反,这样的富人还很怕穷人受到良好的教育,害怕他们聪明了以后知道真相起而反对自己。所以,你跟这种富人说什么捐赠简直就是对畜生弹琴嘛。反过来推,国内能够出于良好动机捐赠的富人那是要圣人的良心的,因为他的回报是看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