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欲典身筹钱救白血病者:校方称为此
骄傲
泪,不由自主流下
孩子们含着泪踊跃捐钱。
在医院,大学生和陈辉母子哭成一团
昨日,郑州万余学子在《典身契约》上签字救陈辉的报道发出后,将陈辉患病打工救母的事迹,再次推向令各界人士感动的高潮。那么,这些学生是怎样想到、并发起这一特殊救助行动的呢?记者采访了活动的几位发起人,他们说:“是对陈辉孝义的感动,逼出了这份契约书。
昨日下午1时许,记者来到郑州交通学院,此时,《典身契约》活动发起者乃殿雄和郎迎丽正在忙活着,准备去医院看望陈辉。在该校的新闻通讯社工作室内,同学们已买好了一束鲜红的康乃馨,桌子角落还堆放着3大袋苹果和橘子。
“我们正准备去探望陈辉呢!”郎迎丽笑着迎了上来。提起《典身契约》,郎迎丽说:“起初,我们也就是抱着试试看
的态度,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响应,1万多人啊,学院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
看着一沓按着红手印的签名,郎迎丽说,11月15日,看到本报刊发的关于陈辉救母的报道后,她和同寝室的四五个同学边流泪边讨论这件事,觉得太感人了,就想到了捐款。
汽车运用工程系8班的乃殿雄说,前天,他去食堂吃饭时,听有同学们讨论陈辉的事,就知道学校有很多人也在关注陈辉。那一会儿,他突然听到一位同学说“现在不能,不然可以帮帮他”,脑子中立刻闪出一个念头,“不能,可以出卖自己的劳动来赚钱捐给陈辉”。
“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其他人时,大家都表示赞同。经过5天商量和不断完善,最终,我们确定用《典身契约》的方案,发动全校学生的力量,靠劳动赚取报酬,救助陈辉。其实,我们的《典身契约》是被陈辉的孝义所感动逼出来的,他的义举那样惊天动地,不去帮他总觉得是一种遗憾和愧疚。相信陈辉制造的这种感动也能逼着更多的人去制造感动……”乃殿雄说。
当得知网络上有人说他们是在炒作自己时,郎迎丽微微笑了:“我们的行动也许是让那些冷漠的人颤抖了,才会这样说,每个有良知的人都会被陈辉的孝义感动的。人家能以生命为代价去行孝道,我们只牺牲一年时间去帮他,有什么不好?我相信我们的行动会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也会有更多人
加入我们的队伍。”
正在学生们“典身”救孝子的活动轰轰烈烈地进行时,昨日,通过报纸和网络看到这件事情的该校老师们也把话题转向了陈辉。
交通工程系大一辅导员张辰霞在看到《典身契约》后,惊喜地说:“这些孩子的想法太奇特了。”她说,昨日早上,刚到教室就听到学生们在议论陈辉的事情。当她听说学生们搞了一个《典身契约》活动,又看到这么多人加入这个行列时,又惊又喜。
汽车运用工程系的房颖老师说:“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在现实社会中,孩子们拥有更多的是热情。我相信,陈辉的事情教会他们的不仅是如何用爱心去帮助别人,更多的是他们学会了如何将陈辉身上的‘孝义’等传统美德诠释得更加完美。”
昨日上午8时,来自江苏南京的刘志国致电本报说,他一直关注着陈辉事件的进展,早上他在网络上看到本报的报道后,感到十分兴奋和感动。
河南周口的王恒宇来电说,学生是非常贫穷的,但他们的精神是富裕的,他们是有血性有感情的青年。就是因为陈辉这样的人存在,有这些热情澎湃的学生,这个社会才让人感到更加温暖更加和谐。
此外,报道经新浪等各大门户网站转载后,众多网友对
郑州交通学院的学生也给予了赞扬。
新浪一网友说:“ 感动!感动!留给我的只有感动!面对这样的情景我们如何不感动,想想我们是如何对待我们亲人的,我感谢那些有良知的大学生,他们在这一时刻站出来是对爱的支持。”
另外,针对一些人对学子们的做法持不同意见,新浪一网友写下:不是一切大树/都被暴风折断/不是一切种子/都不到生根的土壤/不是一切真情/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不是一切梦想/都甘愿被折掉翅膀/不,不是一切/都像你说的那样/不是一切火焰/都只燃烧自己/而不把别人照亮/不是一切星星/都仅指示黑夜/而不报告曙光/不是一切歌声/都掠过耳旁/而不留在心上/不是一切呼吁都没有回响/不是一切损失都无法补偿……
捐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法制社会科研究员祁雪瑞说,学生的这种做法是对陈辉孝义的支持,是对这个社会孝道和爱心的支持。“和他们相比,那些面对社会上真感情而持冷漠态度的人,应该为自己的冷漠感到羞愧、内疚。因为社会上富有爱心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社会才更加和谐稳定。”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陈辉的做法令人感动,这些学生的做法也是对这种美德的支持,是爱心的体现,他们的行为不但对学生起到了教育作用,也对社会上一些面对真情持麻木态度的人起到了教育作用。”河南教育学院胡雪
艳老师说。
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肖遂康教授说:“不管怎样,我为陈辉而感动,为这些学生而感动。他们虽然都还是孩子,但都具有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陈辉体现了‘孝大于天’的传统道德,学生’’典身‘救孝子既是爱心的体现也是对孝道的尊重和维护。”
昨日下午,郑州市管城区东关小学以陈辉身患重病而弃学打工救母为载体,三至六年级千余名师生含泪上了一堂特殊的思想道德教育课。
昨日下午3时,该校三至六年级的所有班级同时打开多媒体,将陈辉打工救母事迹的每一篇报道、每一张图片投射在黑板前的屏幕上,各班老师或学生在讲台前绘声绘地朗读这个动人的故事,讲台下一双双眼睛注视屏幕上的投影,倾听着特殊的感恩课。
六年级2班的教室里,班主任读到陈辉住校第一周回家后只花8块钱时,眼泪夺眶而出,她的声音由哑变低,最后变得全班学生几乎听不到,随着老师的哽咽声,全班61名学生眼含热泪轻轻地默读着,随后孩子们的声音压过老师,这才给了老师擦眼泪的机会。
该校五年级4班班主任杨宝玲在讲台前领读时,感动得不能自已,“老师,这儿有餐巾纸,您擦擦眼泪吧……”同学呜咽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