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 我们受特殊保护
一、填空
1、在我国,未满(18)周岁的公民为(未成年人),(18)周岁以上的公民为(成年人)。
2、不同国家的法定成年年龄不同,(英国)、(德国)、(法国)和(中国)的成年年龄是(18周岁);(日本)、(瑞士)的成年年龄是(20周岁),(奥地利)、(意大利)的成年年龄则是(21周岁)。
3、很多法律规定都涉及具体(年龄)的节点,不同年龄阶段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意义。
4、我国制定了专门的法律,以更有效地(保护未成年人),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
5、专门为未成年人制定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
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6、(义务教育)关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不仅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而且对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民族的(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我国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而制定的法律,于1986年通过,经2006年和2015年两次修正。强调(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的理念,关注(弱势体)的受教育问题是这部法律的重要特点。
9、《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各项合法权利的法律。这部法律于1991年通过,经过两次修正,明确了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10、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
体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各司其职,才能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
11、从世界范围观察,青少年犯罪已经呈现出(低龄化)、(手段智能化)、(团伙性)和(暴力性犯罪增多)的特点。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关键在于集合(全社会力量),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作为未成年人,要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知法)、(守法),铭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制定的法律。改法明确了各级教育、行政、司法部门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家庭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教育)、(防范)和(矫治)等职责。
13、(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未成年人生活、成长的主要场所。(父母)作为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有(管教)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
14、199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宣布每年的(5)月(15)日为(国际家庭日),以提高国际社会对家庭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家庭的和睦、幸福与进步。
16、我国于2015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2016年3月正式施行,该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以(文明)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依法履行(监护)和(教育)职责,不得实施(家庭暴力)。
17、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旨在为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儿童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该公约将“(儿童)”界定为(不满18周岁)的任何人,而我国通常用“(未成年人)”的概念指代这一体。《儿童权利公约》是(第一部专门保障)儿童权利且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性公约,阐述了应赋予所有儿童(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截止2017年,该公约共有(196)个缔约国,是联合国所有人权条约中缔约国(最多)的一个。我国政府于(1992年)批准了《儿童权利公约》。1992年4月1日,《儿童权利公约》在我国正式生效。
18、一个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态度,可以反映它的文明程度。全社会应当树立(尊重)
、(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
19、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不少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创业。在此过程中,一些人选择将未成年子女留在家乡交由他人监护照料,导致大量(农村留守儿童)出现。
20、关爱和保护(农村留守儿童),不仅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也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21、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维持他们的合法权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二、简答
1、我国为什么制定专门的法律来保护未成年人?
答:为更有效地保护未成年人,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
2、专门为未成年人制定的法律有哪些?
答: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我国为什么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答: (1)是我国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
高全民族素质而制定的法律;
(2)强调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的理念,关注弱势体的受教育问题是这部法律的重要
特点。
4、我国为什么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答: (1)它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各项合法权利的法律;
(2)为促进为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了更好的法律保障,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关心
和爱护。
5、《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主要规定有哪些内容?
答:这部法律明确了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6、怎样保护未成年人?
答: (1)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
层体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
(2)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各司其职,才能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
7、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是什么?
答:从世界范围观察,青少年犯罪已经呈现出低龄化、手段智能化、团伙性和暴力性犯罪
增多的特点。
8、怎样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答: (1)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关键在于集合全社会力量,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
长的良好环境;
(2)作为未成年人,要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知法、守法,铭记“勿以恶小而
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9、 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社会的责任是什么?
答:全社会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
10、为什么要关爱和保护农村留守儿童?
答:关爱和保护农村留守儿童,不仅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
也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11、怎样保护农村留守儿童?
答: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维持他们的合法权益,是各级政府的重
要职责,也是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第十二课 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一、填空
1、为了更好的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处罚侵害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我国制定了(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并在其他一些法律中规定了保护未成年人的(特别条款)。同时,作为公民,未成年人的一般权利也受到法律的同等保护。(知晓)法律,(学好)法律,(用好)法律,才能依法维护权利。
2、在公民权利受到侵害时,应当运用(相应的法律)维护自身权利。
3、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还体现在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方面:通过对实施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及时(教育)、(矫治),将未成年人与可能诱发犯罪的环境隔离开来,以保护其健康成长。
4、(法律)是保护我们权利的最有效、最有力的手段。当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当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维权,而不能采用违法方式维权。同时,权利的行使和保护也有(边界)。权利人应当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和保护权利,而(不能超越)法律范围滥用权利,超越法律的诉求得不到法律的支持。
5、法律既(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也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惩处)。一方面,在我们权利受到侵害时,需要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遵守)法律,做(守法)公民,不违法犯罪。
6、在校园生活中,同学们之间相处有很多难以忘怀的愉快时光,但有时也会出现不和睦的音符,如(孤立自己不喜欢的同学)、(恃强凌弱)、(强行向同学索要财物)等。随着科技的发展,网上传播谣言等(网络欺凌)行为也越来越多。这些欺凌行为不仅严重侵害了他人的权利,危害到我们的身心健康,也破坏了和谐有序的校园生活。
7、我们应该勇敢地对(欺凌行为)说“不”。对于校园欺凌行为,我们可以向有关国家机关请求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大家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美好的校园生活。
8、针对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问题,2016年11月,教育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向校园欺凌和暴力“亮剑”。
9、我们在和他人接触时,应当注意自己的(身体隐私部位)不能被人随意触摸。一旦有人侵犯我们的身体,应当设法尽快(远离并告知)父母和老师。
10、性侵害未成年人是(非常严重)的犯罪。未成年人要加强(自我防护)意识,远离性侵,学会(自卫)。在出现性侵害事件后,应当立即向(父母)、(学校)报告,由有关部门追究其法律责任。
11、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成长。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该及时将情况告诉(家长)或(老师),(寻求法律专业人员)的帮助,向(有关部门寻求保护),运用(法律维护)我们的权利。
12、未成年人在维护自身权利时,应要学会(保护自己)。当遭遇侵害时,应当(冷静应对),尽量(避免危险),(设法逃离)现场,(及时报警)求助,以保证自身安全。
13、依法维权要靠证据,一切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可以成为证据,例如(合同)、(书信)、(指纹)、(录音)、()、(证人证言)等。
二、简答
1、未成年人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18成人答: (1)知晓法律,学好法律,用好法律,才能依法维护权利;
(2)在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当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维权,而不能采用违法方式维权;
(3)应当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和保护权利,而不能超越法律范围滥用权利,超越法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