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高频考点知识梳理
单选题
1、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游记,状写名山大川,惊湍飞瀑,晴湖雪巘,乃至亭台池榭,美不胜收。
②因此,游记小品,是最具个人风采的美文。
③游记小品,堪称文苑奇葩。
④陶弘景在南朝游记小品名作《答谢中书书》中云:“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⑤小品,独抒性灵,信笔挥洒,自由书写,文极简洁而意味隽永,情思摇曳,韵趣天然。
A.①②③④⑤B.③④①⑤②C.⑤③④①②D.⑤①③④②
答案:B
答题时先出本段中的总领句——“游记小品,堪称文苑奇葩”;再根据前后照应关系,“南朝游记小品名
作”扣住“文苑奇葩”,故第④句应紧跟其后,同时“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领起第①⑤句(两句分别对应“游记”“小品”);第②句为总结句,应置于结尾处。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连贯句子的能力和逻辑能力。做这样的题,既要考虑到所给的多个句子之间的内容及逻
辑联系,又必须结合已经给出的语言环境。具体方法是①中心句,一个语段,一般都是围绕这一个中心来安
排的;②梳理思路,总体上看,句子之间有相并关系,相承关系和相属关系,从局部看:有承接、解说、对比、递进、因果、转折等关系等;③抓关键词,调整句子的顺序还可借助“首先”“其次”“换句话说等。
2、下列对《钱塘湖春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至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答案:D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
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
【点睛】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
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
黄瓜火腿3、对下面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略无阙处(完全没有)B.空谷传响(响亮)
C.属引凄异(连接)D.林寒涧肃(肃杀,凄寒)
答案:B
B.“响”在此处的意思是“回声”。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文学文化常识等知识。考生要根据肯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4、下面对文章《与朱元思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qq名字男生
A.本文生动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抒发了作者爱慕美好自然和避世退隐的情怀。
B.第一自然段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在富春江上所见所感的概括,也是本文所写山光水的总体特点。
C.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富春江清澈、湍急的特点。
D.第三自然段先描写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动,显示山中热闹的景象。
答案:D
选D。“以静写动,显示山中热闹的景象”有误,应为“以动写静,反衬出山林之寂静”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分析能力。
5、下列对《答谢中书书》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让人感到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答案:C
C项,“猿鸟乱鸣”中的“乱”应是“此起被伏”的意思,体现清晨的热闹与生机,而不是“让人感到繁多杂乱”。
故答案为: 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分析选择即可。
6、下列选项对《钱塘湖春行》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答案:C
本诗描写的是西湖早春的景,因此诗人看到的不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因此C错误。ABD 正确。
【点睛】本题是从诗的意境、内容、感情、语言方面进行赏析的,是一个选择题,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答题时要在理解本诗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判断各个选项的赏析是否正确。
7、下列加粗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欣然起行康肃忿然
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反溯流逆上矣
xp系统优化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bp是什么岗位D.夕日欲颓欲壑难填
答案: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中重点词语意义的能力。
A.……的样子。
B.于是。
C.只是。
D.快要/欲望。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中重点词语意义的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
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8、下列加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向西。)
B.夹岸高山,……互相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往高处远处伸展。)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词,奔跑。)
答案:D
D错,“奔”为动词名用,意为“奔马”。
【点睛】古文中词类活用的现象较常见,大概有“名作状”“名作动”“形作动”“动作名”“使动”“意动”等活用方法,做题时要根据词性的变化来判断。
9、对下面加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天山共共:同样的颜。
B.水皆缥碧缥碧:青白。
C.急湍甚箭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
D.皆生寒树寒树:寒冷中依然葱郁的树。
答案:D
D项寒:是使动用法“使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冷”,故选D。
【点睛】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针对这种类型,方法是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
10、下列语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天下独绝。译文:世上独一无二。
B.直视无碍。译文:可直接看到,毫无障碍。
C.猛浪若奔。译文:凶猛的波浪好像奔跑一样。
D.负势竞上。译文:山峦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答案:C
C“猛浪若奔”应翻译为“凶猛的巨浪像奔马一样”。奔:动词作名词用,这里指飞奔的马。
戒指带法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出关
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
词必须翻译到位。
11、以下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传.不习乎
A.温故.而知新B.一箪食,一瓢饮.
C.饭.疏食饮水D.学而时.习之
答案:B
例句: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传:老师传授的知识。动词用作名词。
钱塘湖春行赏析
A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故:学过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B 一箪食,一
瓢饮:一碗饭,一瓢水。饮:水。动词用作名词。C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名词用
作动词。
D 学而时习之: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时:时常。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事半功倍。另外,在积
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12、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有关四位红军领袖的评价,其中不匹配的一项是()
A.——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他说话平易,生活简朴,是一个精
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还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B.周恩来——他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
的纯粹的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C.彭德怀——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
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
D.贺龙——他对自己的无产阶级出身很是自豪,他常常笑着称自己是个“苦力”,他的自豪的热情未免有点幼稚
天真,但是极其真诚。
答案:D
D.应是徐海东而不是“贺龙”。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是对文学名著基本内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