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
一、教材分析
这首诗是部编本教材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中的第二首,本单元都是吟咏山水美景,抒发自己人生感悟的作品。对于学生有着美的熏陶,情感的渲染力。
二、学情分析
望岳原文
这堂课所教授的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诗词鉴赏能力,能够通过反复的诵读大致理解诗词表现的意思和所叙述的事情。但由于其本身的年龄和阅历的限制,还是不能深入真切理解诗人所表达的真实情感。所以在讲课的时候我们可以结合诗人当时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教师的适当指导品悟才能体会诗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1 .以读促品,通过朗读、品读诗句,理解作者情感。
2 .品味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受诗人的心境,体会诗中的意境。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以读促品,通过朗读、品读诗句,理解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品味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受诗人的心境,体会诗中的意境。
五、教法
1 .情境教学法:播放相关图片和音乐,介绍作者生平,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3 .点拨法:教师适当的点拨,能让学生对作者和这首诗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六、学法
1 .诵读法:在反复散读、诵读、品读等各种朗读形式下,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情感上的调动;
2 .迁移法:通过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在情感;
3 .比较法:通过分析比较作者不同时期的词,进一步感悟诗人的风格和情感。
七、教学过程
根据这样的教学思想,结合课文的内容和特点,本节课按照“导入新课一一初读诗文一一细读品味一一比较阅读一一赛读悟情”五个环节进行展开。
(一)新课导入(两分钟)
课件播放泰山宏伟景象的视频
导语:五岳之宗一一泰山,高大雄伟,历来是封建帝王祭天敬神的地方,也是历代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李白曾写道:“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 o但还有一首诗被看成为写泰山的绝唱,那就是杜甫的《望岳》。
(设计意图:初一学生的情感很丰富,具有高度的易感化性,通过直观的视频加上老师激情的导语让学生对陌生的泰山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为品味语言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五分钟)
1 .一读
做到字正腔圆、准读音
2 .二读
划分节奏、字音长短,读出诗的节奏美。
(设计意图:由于七年级学生对古诗的积累不是很多,语感能力不强,所以在此过程中,教师范读指导学生听读尤为重要。因为这届学生是初步接触吟诵,所以现阶段仍处于诵读阶段。)(三)细读品味(十五分钟)
提问:作者每一联都在“望”,试问每一联作者都望见了什么?由于“望”的角度不同,因此每一联所塑造的形象也各有特,试作分析。
其间穿插创作背景介绍,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情感。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
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学生品味诗歌语言后,再让学生结合写作背景,能更好的理解古
诗的韵味儿,体会优秀的古诗给我们带来的心灵上的慰藉和震撼。)
(四)对比阅读(十五分钟)
对比阅读《望岳》、《春望》、《登高》三首诗,走近诗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通
过背景穿插、对比体会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美读一想象一品析的欣赏活动带领学生进一步体会杜甫在少年、中年和老年三个时期生活状态和心境的不同。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将“比较”作为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语文教学专家张寿康教授也认为:“在比较中阅读学习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通过多篇的比较阅读,可以达到拓宽学生阅读面、加强了读书的深度与兴趣的目的。)
(五)赛读悟情(三分钟)
首先小组内赛读,然后小组之间进行赛读,让学生在诵读比赛中进一步体会作者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板书设计望岳
一望:雄壮心一一泰山宏伟,国家繁盛,豪情万丈
二望:离乱心一一花溅泪别,国破亲散,悲从心来
三望:自伤心一一悲凉肃杀,老病孤舟,艰难苦恨透过湖光山的诗情、国情、家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