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死亡·灵动
——评樊忠慰的诗歌
文/尹宗义
拜读樊忠慰的诗歌,会为之忧郁起来,但心灵却变得宁静、纯净。诗人呈现给读者的,是一片最蔚蓝、最纯洁、最唯美、最灵动的天空。飞过的天堂鸟,留下了永远不会消褪飞行痕迹,这种纯粹的飞行,一直延伸到读者的心里,永远飞行下去。
90年以来,樊忠慰已发表诗歌一千多首。到目前,仅在《诗刊》发表的诗歌就有一百多首,在当代中国诗坛引起了关注。他是全国诗歌大奖获得者,又是2004年“第七届王中文化奖”获得者。2001年,他出版的诗集《绿太阳》在全国引起的出人意料反响,有评论认为“中国近年来诗歌创作的顶峰之作”。2004年1月,樊忠慰《绿太阳》又获得云南省政府文学奖二等奖。云南作家潘灵说:“就凭那句‘每一粒沙,都是渴死的水’,他就该获奖。他写诗就像炼丹,去掉了所有的杂质。他的诗是生命之骨炼成的丹。”
海子的诗歌从他的诗集《绿太阳》中,不难看出他的诗歌风格:灵动纯净。从内容上看,孤独与死亡贯穿其中。
一、唯美的孤独
孤独是每个人都有了,诗人樊忠慰也不例外。他的孤独,不仅是因为他生活在一个小县城里,受地域拘囿而感到孤独,更多的是因疾病产生的隔阂而情感的孤独。在“王中文化奖”颁奖会上,人们争着用各种方言朗诵他的诗。人们根本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极度内向的年轻诗人,竟然当众大声地说出:“我多么希望有一个姑娘,心甘情愿地嫁给我,让我不再孤单和慌张。”
樊忠慰最爱诗歌、孩子和美女这三样东西。除了诗歌,他还得到了什么?他也很清醒,诗歌换不来金钱和权力,也换不来爱情和女人。“这无法游泳的海/只能以骆铃解渴/每一粒沙/都是渴死的水”。(《沙海》)以诗治病的孤独诗人,以诗解渴,却要渴死成沙。一个“渴”字了得,把诗人的孤独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在自序《炼丹的人》中说:“只有诗歌使我们发现精神的浩渺,空间的辽远,只
有诗歌,才能使我们到自己,触摸时间。”在诗歌的国度里,诗人获得了暂时的慰藉,但这份虚拟的精神大餐,越吃越让人感到饥饿、干渴。一回到真实的现实生活中来,等待的就是无以言表的孤独。所以诗人也说:“诗人在诗中追赶真理,太阳和少女,我不知我要去哪儿?”他原本是那样的自信,却又变得那样迷茫。精神与物质、理想与现实,似乎又是两条难以相交的平行线,永无休止的延长,那就是孤独。
诗人热爱诗歌、美女,再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先来看看《玫瑰和少女》:“三朵玫瑰在叫/一个少女用刀锋笑//美摘下美/美让美/我的诗和蜜蜂一起嚎啕。”象征爱情的玫瑰在“叫”,表面是花被采摘被摧残
而叫,深层次的是爱情被嘲笑,因为采摘玫瑰的是“一个少女”,她在“用刀锋笑”,表现了她对爱情的伤害、残忍。多美的爱情被多美的少女无情地摘下,只能“美让美”。于是,爱情缺位的诗人,变得“嚎啕”,美好甜蜜如蜜蜂的一切,都只能一起嚎啕。生活的挫败,受伤的情感,酿造的是一杯只有自己去品尝的孤独浊酒。
《西藏》一诗中,表达了诗人的理想:“有多少热血男儿做了英雄/就有多少痴情女儿做了新娘。”诗人还是有着美女配英雄、英雄美女的传统情结。虽然诗人是那样的热爱向往,“我听见鸟鸣和星光/垂下黑夜和吟唱”,“我梦里把他揽入胸怀”,但是“醒来他就把我遗忘”。两相对比,孤独寂寞失落不言而喻。
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河流》:“两条相交的河流/像把弹弓,我使劲儿拉/鱼射向江海/鸟射向天空//我握住的河流/不是时间的河流/是江海与天空的疼痛/和上帝的一些想法”诗人大胆独特地想像自己握住了两条相交的河流,像握住了一把弹弓一样,于是,诗人使劲儿拉,让“鱼射向江海/鸟射向天空”,自由的天使们都到了它们自己的归属,开始自由自在的欢快生活。而留给诗人自己的,不是时间的河流,而是江海与天空的疼痛和上帝的一些想法。鱼儿在江海自由遨游,鸟儿在天空自由飞翔,而诗人自己却只能紧握着自由的疼痛。至于那些上帝的想法,应该是关于诗歌艺术的追求。
诗人的孤独体验,“促使他们将触须伸向无限时空,从中寻超脱,在更深更理性的层面上认识人生社会,时空合理转换展现内在丰富的美感质素。”①古代诗人的孤独可能更多的是因为政治上失意而孤独,使得孤独难免潜藏着愤慨之
①钱剑平.论古代诗人孤独体验的审美范式.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