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试题汇编
、文学类阅读(本大题共20小题,共0分)
2015届江苏泰州二模)
 
崔秀霞
我无法准确地说出自己对圆明园的感情。
第一次来时正值冬天园子里的野草与树木仿佛弥漫着千年万年的洪荒味道。他的繁华只存在于文字的惊叹描述里只存在于一个民族的集体想象与口口相传中。在被劫掠之后的年岁里他又被作为一个残骸凭吊了太多年。而我想对这个园子最适宜的态度并非凭吊、祭奠、站在废墟残骸上遥想他繁华的过往而是在与他的平静相处中去触摸他的记忆肌理。
每次走进圆明园皆可令我内心静定下来。围墙外围绕着他的已然是车水马龙熙来攘
电光声。但每次我走进去他依旧有一种静默的力量、静默的磁场包容我接纳我。他是看透一切的最兴盛的繁华看过最跌宕的起落也经受过。面对围墙外的一切他亦只是静默自处。
这个园子备受摧残的容貌里分明是有着静穆的大美。因此他亦有足够的涵容可以接纳这个后现代都市中最浮躁的人。
沿着福海岸边一直往日落的方向走去。抬头便可以看到浅灰的疏淡天空。再走一段时间日轮的光芒收敛落下去落到苍茫的断壁残垣后面去。天空是冬日那种黯淡、迷蒙的灰,只一树梅花,开满疏淡的、细碎的粉花朵,在满地碎石、荒烟蔓草间显得极突兀。傍晚时起了风,掠过荒瑟的枝叶、林梢。烧黑的石壁散落在荒草间。
继续往西微凉空气里是越来越密的夜的粒子。宿鸟归飞昏鸦云集成的乌鸦嘎嘎叫着飞过来很苍凉的恐怖。我在湖岸荒野走着冬天飒飒的风吹过来白的芦花倒伏过去如白的连绵的浪。
莽苍的暮霭漫上来。黄昏来临之时是圆明园郁结的哀伤漫上来的时刻。
圆明园与南方的园子不同是大手笔的那一种落魄也有着大气势不那么讲究细节的。这里不适合闺怨女子游园惊梦,凄凄婉婉幽幽怨怨。他不太会自怨自艾,顾影自怜。这里是让你独怆然而涕下的。
俄罗斯民族的苦难凝结于那长夜无尽、莽苍的厚重荒原。而我们这个民族百年来的种种离乱变迁最终可以以这个园子为缩影。
他在时间洪流里历尽劫波。这怨与屈来自多年前的一场大火。大的磨难与细碎磨折在他身体上轮番碾压过。而那种痛与落寞是无法抚慰的。一切抚慰都是浮面的于他来说都是浮光掠影。这一个园子让我觉得我与那个以往觉得有些浮泛抽象的家国概念,在此刻是如此的接近,相依相偎,贴心贴肺。
在由黄昏而起的沉郁情绪中继续前行。在这个园子里似乎一路走下去便可路经四季从荒芜冬天一直走至迟迟春日。圆明园的春天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暖风拂面……
有老人带着三四岁的孩童从旁边石拱桥上下来。孩童迈着结实的小腿每下一级台阶嘴里便喊出稚嫩清亮的音节。跟老人搭话聊起天来。知晓他是园子附近的老居民这些年亲见圆明园的种种变迁错落。老人脸上堆叠的皱纹像园子一样老。
静静看着眼前的这对祖孙稚子与白发……许多思绪涌上心头。
在圆明园徘徊的时日脑海翻诵,“生命这个字眼时时跳上心头令人迷恋又令人困惑。它是一个终极的、又似乎是无解的命题。他不只是一个背影也不该单单地作为一个遗迹被凭吊你该把他作为一个生命去感知他的脉息。(选自《人民日报2013年散文精选》有删改)
1.作者认为圆明园有大美,请根据全文内容,概括大美的具体内涵。
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请简要赏析。
____
3.小节,作者叙写了老人与孩童的情节,有何用意?(4)
____
3.结合全文内容,探究作者凭吊圆明园时复杂的情感态度。
____
2014届江苏南通三模)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山之子 李广田
自“斗母宫”以上,山道逐渐陡险,费了很大的力气攀到“中天门”,猛然抬头,才知道从此上去 却仍有一半更陡险的盘路待登,登山人不能不仰面兴叹了。 
下午两三点钟,香客们陆续下山,他们从山上带下平安与快乐,带来许多好看的百合花。我不 明白那么多百合花是从哪里得来的,觉得很稀奇。 
忽然从雾里传来一声尖锐的招呼,原来是我这几天在山上结识的两个小朋友。 “呀!独个儿在这里不害怕吗?” “害怕?”我有些疑惑。 
“怕毒蛇,更怕山鬼。”他们都哈哈大笑了。 
“我告诉你,哑巴的爹爹和哥哥都是碰到了山鬼,摔死在山涧里。”他们的声音变得很低。 这话颇引起我的好奇,我向他们打听那个哑巴是什么人物。他们说那哑巴就住在上边“升仙 坊”一旁的小庙里。这使我突然回忆起一个情景,内心有些喜悦,也有些怅惘。于是我急忙说道:    “我一 知道,我知道,我见过他,我见过他。” 
一日清晨,我爬到“升仙坊”时,看到许多人停在那儿听一个哑巴讲话。一个高大结实的汉子, 山之子,正站在“升仙坊”前面峭壁的顶上,以洪朗的声音,以只有他自己能懂的语言,说着一个别 人所不能懂的故事,好不壮观啊!我当然也不懂他,可我却懂得了另一个故事:泰山的精灵在宣说 泰山的伟大,正如石头不能说话,我却自以为懂得石头的灵心。只要一想起“升仙坊”那个地方,便是一幅绝好的图画了:向上去是“南天门”,“南天门”之上青天一碧,两旁壁立千仞,松柏森森,中间夹一线登天的玉梯;向下看,“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俯视一气,天下就在眼底了,而我们的山之子就笔立在这儿。 
两个孩子还想说什么,我急忙止隹:“你且慢讲,我告诉你。”但是我将告诉他们什么呢?说那个 哑巴在山上说一大篇话却没有人懂他,他好不寂寞吗?说风之晨雨之夕,“升仙坊”的小庙将是怎样 的飘摇吗? 
然而我却不能不怀一个闷葫戸,到底哑巴说了些什么“告诉我,他到底都说了些什么呢?”我不能不这样问了。 
“反正是那一套啦,说他爹爹是因为到山涧采山花摔死的,他的哥哥也一样摔死了。”一个孩子 答道。 
山花?什么山花?两个孩子告诉我:百合花。 
他们继续讲哑巴的故事。哑巴的爸爸是一个结实的山汉,他攀上峭壁,采摘百合,卖给香客。悬在陕崖上掘一株百合须费很大工夫,且十分艰险,因此一株百合也卖得一个好价钱。凡进香人都乐意带百合花下山,于是哑巴的哥哥也做这件事。然而父子俩都遭了同样的命运;爸爸在浓雾天里坠入山涧,哥哥被山风吹下悬崖。从此别人再也不敢前去采百合,然而我们的山之子——这个勇敢的哑巴——却不得不拾起这以生命为孤注的生涯。他趁香客最多时去采摘百合,来奉养他的老母和寡嫂。 
雾渐渐收起,却又吹来了山风。我们都觉得有些冷意,便相互告辞。 
一个晴朗的日子,我决定下山,两个孩子前来送行。忽然他们招呼道:“哑巴,哑巴来了!”
 不错,正是那个哑巴。他手上携一个大柳筐,筐里一把铲子,一把刀,一把剪子。我沉默着,哑巴 海子的诗歌却同别人打开了招呼。旅馆中人问他是否下过山,他就大声哑哑地回答着,并指点着山下,指点着他的筐子,又指点着“南天门”。我们明白他昨天曾下山去,今天早晨刚上来。我很想从这个人身上 有所发现,但也不知道要发现些什么。在下山的路上,我的耳朵里还仿佛听见那个哑巴的咿咿呀呀。 
(选自李广田《圈外》,有删改) 
3.作者回忆哑巴在“升仙坊”讲话时,为什么“内心有些喜悦,也有些怅惘”?(4
3.文中多永写到百合花,这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何佚用?(6分)
 
3.文章刻画哑巴形象时,多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请分别从孩子和香客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3.请结合全文,探究文题“山之子”的丰富意蕴。 
2015届山东省高考压轴卷·五)
现代文阅读
在开满野花的小岛上
                      ——纪念海子
①秦皇岛,山海关,北戴河,连成一片的是燕赵的浩气长虹。雄关巍峨,大海浩瀚,碧波翠岭,赏心悦目的是华北平原少有的瑰丽风景。以往到秦皇岛,总带着一番由衷的欢喜。但自那年春天以后,那铁轨,那月台,那路旁开得灿烂的野花,仿佛都蒙上了一层拨不开的悲伤。前年到秦皇岛,赵永红引领我们到了龙家营,到了那块让人伤感的路桩,那周围依然灿烂地开满了野花,黄的是野菊,紫的是二月兰,那是海子在迎接我们。记得那天陪我的还有刘希全,他一路没有说话。
②那是一座小小的开满野花的岛,面对着一个小小的湖,湖的对岸是海洋公园。海子生前
爱静,这里避开了喧嚣的市廛,他一定会喜欢的。永红告诉我,这个小岛原先没有名字,是她从海子的《弥赛亚》中寻到的名字:“太阳,让我把生命铺在你的脚下,为一切阳光开路,献给你,这首浸透了阳光和海水的长诗。”岛上立着一块碑石,是“海子石”。这巨石是有情有义的赵永红和李忠宝从很远的山上到的,他们用大卡车运到了这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③永红实现了这个理想,她很惬意,她说,“像一个小女孩,本来只想要一朵玫瑰,却得到了一大束。”其实,这小岛就是永红和秦皇岛的朋友们献给海子的永不凋谢的花。每年的春暖花开时节,诗人们和爱诗的学生们都会聚到岛上,在“海子石”旁献上一束野花,读他的诗,怀想他并不快活的一生。春天,十个海子一起复活。秦皇岛市文联,特别是海港区的朋友们,为了纪念海子,他们在这里举行纪念活动,读诗,研讨,朗诵,写作,已经坚持好几年了。他们也如海子的母校北大,每年的迎春花开时节,都举行活动,朗诵会,还有评奖。这一切,为的是继承和发扬海子的诗歌理想。
④与海子是在北大相遇的,八十年代吧,他是法律系的学生,由别的同学陪同来看我。记得是手抄本上他的诗,其中有《亚洲铜》。“击鼓之后,我们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叫做月
亮”,意象新异,与当时流行的不同。一下子就记住了。他是朦胧诗以后全新的一种写作,也是仅仅属于他一个人的写作。可惜的是当年大家都陷在朦胧诗的热潮中出不来,人们尚不认识他的价值。当年的海子是寂寞的,贫穷,孤独,缺乏知音(陪伴他的只有西川和骆一禾少数的几位),加上其他方面的原因,终其一生,他总是落落寡欢。
⑤记得不久前,在德令哈,青海省海西州首府,一个边远的小城,那天下着大雨,我们冒雨举行了首届海子青年诗歌节。在离北京遥远的德令哈,海子留下了一首诗:《日记》。记的也是伤心的往事,那年雨中火车停靠在德令哈,海子想念他心中的——这是的家。今夜,我在德令哈,但海子拥有的是一座寂寞而空旷的城。雨是不停地在下,列车停靠的站台也是雨帘如织。海子说,,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我在德令哈的那个夜晚,我想起诗人内心的索寞,有一种深切的哀痛。
⑥记得也是不久前,一个刊物索要我的字,我苦于没有适当的言辞,匆忙间记起海子的诗:“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冥冥中觉得是他在助我。一个诗人,短暂的生命结束了,因为留下了令人过目不忘的、可以传诵的诗篇,人们便记住了他。作为一个诗人,他是幸运的。“在春天,野蛮而悲伤的海子,就剩下这一个,最后一个,这是一个黑夜的海子,
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村庄。”(海子:《春天,十个海子》)这是他最后的诗句吗?这是他在向我们诀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