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网络体系总览
●考点目标定位
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
2.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3.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要条件的意义.
4.学会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集合的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复习方略指南
本章内容在高考中以考查空集与全集的概念,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集合的交、并、补运算为重点,以上内容又以集合的运算为重点考查内容.逻辑联结词与充要条件这部分,以充要条件为重点考查内容.
本章内容概念性强,考题大都为容易的选择题,因此复习中应注意:
1.复习集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集合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另一方面是对集合知识的应用.
2.主要是把握集合与元素、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弄清有关的术语和符号,特别是对集合中的元素的属性要分清楚.
3.要注意逻辑联结词“或”“且”“非”与集合中的“并”“交”“补”是相关的,二者相互对照可加深对双方的认识和理解.
4.复习逻辑知识时,要抓住所学的几个知识点,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达到理解、掌握逻辑知识的目的.
5.集合多与函数、方程、不等式有关,要注意知识的融会贯通.
1.1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知识梳理
1.集合的有关概念
2.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1)元素与集合:“∈”或“”.
(2)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包含关系、相等关系.
3.集合的运算
(1)交集: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B的交集,
记为AB,即AB={x|xAxB}.
(2)并集: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集合B的并集,记为AB,即AB={x|xAxB}.
(3)补集:一般地,设S是一个集合,AS的一个子集(即AS),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子集A在全集S中的补集(或余集),记为S A,即S A={x|xSxA}.
●点击双基
1.(2004年全国Ⅱ,1)已知集合M={x|x2<4},N={x|x2-2x-3<0},则集合MN等于
A.{x|x<-2}            B.{x|x>3}            C.{x|-1<x<2}        D.{x|2<x<3}
解析:M={x|x2<4}={x|-2<x<2},N={x|x2-2x-3<0}={x|-1<x<3},结合数轴,
MN={x|-1<x<2}.
答案:C
2.(2005年北京西城区抽样测试题)已知集合A={xR|x<5-},B={1,2,3,4},则(RA)∩B等于
A.{1,2,3,4}                            B.{2,3,4}
C.{3,4}                                    D.{4}
解析: RA={xR|x≥5-},而5-∈(3,4),∴(RA)∩B={4}.
答案:D
3.(2004年天津,1)设集合P={1,2,3,4,5,6},Q={xR|2≤x≤6},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PQ=P                                    B.PQQ
C.PQ=高中数学教案Q                                  D.PQP
解析:PQ={2,3,4,5,6},∴PQP.
答案:D
4.设U是全集,非空集合PQ满足PQU,若求含PQ的一个集合运算表达式,使运算结果为空集,则这个运算表达式可以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构造满足条件的集合,实例论证.
U={1,2,3},P={1},Q={1,2},则(UQ)={3},(UP)={2,3},易见(UQP=.  答案:(UQ)∩P
5.已知集合A={0,1},B={xxAx*},C={xxA},则ABC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用列举法表示出B={1},C={,{1},{0},A},易见其关系.这里ABC是不同层次的集合,CA的子集为元素,同一层次的集合可有包含关系,不同层次的集合之间只能是从属关系.
答案:BAACBC
●典例剖析
【例1】 (2004年北京,8)函数fx)=其中PM为实数集R的两个非空子集,又规定fP)={y|y=fx),xP},fM)={y|y=fx),xM}.给出下列四个判断,其中正确判断有
①若PM=,则fP)∩fM)=  ②若PM,则fP)∩fM)≠  ③PM=R,则fP)∪fM)=R  ④若PMR,则fP)∪fM)≠R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剖析:由题意知函数fP)、fM)的图象如下图所示.
P=[x2,+∞),M=(-∞,x1],∵|x2|<|x1|,fP)=[fx2),+∞),fM)=[fx1),+∞),则PM=.
fP)∩fM)=[fx1),+∞)≠,故①错误.同理可知②正确.设P=[x1,+∞),M=(-∞,x2],∵|x2|<|x1|,则PM=R.
fP)=[fx1),+∞),fM)=[fx2),+∞),
fP)∪fM)=[fx1),+∞)≠R,故③错误.同理可知④正确.
答案:B
【例2】 已知A={x|x3+3x2+2x>0},B={x|x2axb≤0}且AB={x|0<x≤2},AB={xx>-2},求ab的值.
解:A={x|-2<x<-1或x>0},
B=[x1x2],由AB=(0,2]知x2=2,且-1≤x1≤0,    ①
AB=(-2,+∞)知-2≤x1≤-1.        ②
由①②知x1=-1,x2=2,∴a=-(x1x2)=-1,bx1x2=-2.
评述:本题应熟悉集合的交与并的涵义,熟练掌握在数轴上表示区间(集合)的交与并的方法.

深化拓展
(2004年上海,19)记函数fx)=的定义域为Agx)=
lg[(xa-1)(2ax)](a<1)的定义域为B.
(1)求A
(2)若B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提示:(1)由2-≥0,得≥0,
x<-1或x≥1,即A=(-∞,-1)∪[1,+∞).
(2)由(xa-1)(2ax)>0,得(xa-1)(x-2a)<0.
a<1,∴a+1>2a.∴B=(2aa+1).
BA,∴2a≥1或a+1≤-1,即aa≤-2.
a<1,∴a<1或a≤-2.
故当BA时,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2]∪[,1).
【例3】 (2004年湖北,10)设集合P={m|-1<m≤0},Q={mR|mx2+4mx-4<0对任意实数x恒成立},则下列关系中成立的是
A.PQ                B.QP                C.P=Q                D.PQ=Q
剖析:Q={mR|mx2+4mx-4<0对任意实数x恒成立},
m分类:①m=0时,-4<0恒成立;
m<0时,需Δ=(4m2-4×m×(-4)<0,解得m<0.
综合①②知m≤0,∴Q={mR|m≤0}.
答案:A
评述:本题容易忽略对m=0的讨论,应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
【例4】 已知集合A={(xy)|x2+mxy+2=0},B={(xy)|xy+1=0,0≤x≤2},如果AB,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剖析:如果目光总是停留在集合这一狭窄的知识范围内,此题的思维方法是很难到的.事实上,集合符号在本题中只起了一种“化妆品”的作用,它的实际背景是“抛物线x2+mxy+2=0与线段xy+1=0(0≤x≤2)有公共点,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这种数学符号与数学语言的互译,是考生必须具备的一种数学素质.
解:由x2+(m-1)x+1=0.   
AB,∴方程①在区间[0,2]上至少有一个实数解.
首先,由Δ=(m-1)2-4≥0,得m≥3或m≤-1.
m≥3时,由x1+x2=-(m-1)<0及x1x2=1知,方程①只有负根,不符合要求;
m≤-1时,由x1+x2=-(m-1)>0及x1x2=1>0知,方程①有两个互为倒数的正根.故必有一根在区间(0,1]内,从而方程①至少有一个根在区间[0,2]内.
综上所述,所求m的取值范围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