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学案
    一、作家作品知多少
    1、孔子,名,字,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2、《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二、课前预习内容
    (一)、注音
    盍()诲(ì)裘()敝()肱()
    少()者怀之智者乐()山,仁者乐()水知者乐(),仁者寿。
    (二)、通假字
    ①可谓好学而已()
    ②知者乐,仁者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词语解释
    ①就有道而正焉。就:正:
    ②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安:信:怀:
    ③敏于事而慎于言。敏:
    ④回虽不敏。敏:
    ⑤五十而知天命。天命:
    ⑥是智也。是:
    ⑦盍各言其志。盍:
    ⑧敝之而无憾。敝:
    ⑨愿无伐善,无施劳。伐:
    ⑩一曰克己复礼。一曰:
    (四)翻译下列句子。
    1、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3、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三、课内阅读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篇)
    1、疏通字词,掌握准确解释:
    侍:盍:尔:蔽:憾:
    伐:施:安:信:怀|:
    2、这一章主要记在了孔子和弟子、通过闲谈的方式,表达各自的事。
    3、鉴赏“颜渊季路侍”中的“侍”的表现力:
    4、从这段对话中,分析孔子、子路、颜回的性格特点。
    四、你对本文的哪一则感受最深,谈谈你的理解。
    五、拓展作业:
    1、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5-6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
    2、围绕“非礼勿视,非视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展开讨论。
    3、汇总归纳《论语》中有关“君子”语录,汇总归纳成为“君子”的标准,并阐释现代社会“君子”的标准。
    六、相关补充
    圣人的伟大之处
    【原文】
    仲尼祖述(1)尧舜,宪章(2)文武,上律天时,下袭(3)水土。辟如大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4),辟如四时之错行(5),如日月之代明(6)”。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7)。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注释】
    (1)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行为或学说。(2)宪章:遵从,效法。(3)袭:与上文的“律”近义,都是符合的意思。(4)覆帱(dao):覆盖。(5)错行:交错运行,流动不息。(6)代明:交替光明,循环变化。(7)敦化:使万物敦厚纯朴。
    【译文】
    孔子继承尧舜,以文王、武王为典范,上遵循天时,下符合地理。就像天地那样没有什么不承载,没有什么不覆盖。又好像四季的交错运行,日用的交替光明。刀物一起生长而互不妨害,道路同时并行而互不冲突。小的德行如河水一样长流不息,大的德行使万物敦厚纯朴。这就是天地的伟大之处啊!
    【读解】
    天地的伟大之处,就是孔子的伟大之处。因为孔于与天地比肩,与日月同辉。
    这一章以孔子为典范,盛赞他的德行,为学者塑造了一个伟大、崇高而不朽的形象,使他流芳百世而成为后代人永远学习与敬仰的楷摸。
    七、高考链接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
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孔子遂行。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婢故也夫!”
    (五年后)季桓子病,辇而见鲁城,喟然叹曰:“昔此国几兴矣,以吾获罪于孔子,故不兴也。”顾谓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鲁;相鲁,必召仲尼。”后数日,桓子卒,康子代立。已葬,欲召仲尼。公之鱼曰:“昔吾先君用之不终,终为诸侯笑。今又用之,不能终,是再为诸侯笑。”康子曰:“则谁召而可?”曰:“必召冉求。”于是使使召冉求。冉求将行,孔子曰:“鲁人召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是日,孔子曰:“归乎!归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子赣知孔子思归,送冉求,因诫曰“即用,以孔子为招”云。
    选摘自《孔子世家》(有删节)
    [注]贾:同“价”,价格
    冉求:与后面的子赣同为孔子的学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摄:代理
    B.粥羔豚者弗饰贾粥:通“鬻”,卖
    C.季桓子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周:环绕
    D.送冉求,因诫曰诫:勉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我之为先并矣
    终为诸侯笑
    B.乐其以贵下人
    以婢故也夫
    C.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
    以吾获罪于孔子
    D.昔吾先君用之不终
    吾党之小子狂简
    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孔子为政,(鲁)必霸
    B.已葬,(康子)欲召仲尼
    C.今又用之,(却)不能终
    D.(若)即用,以孔子为招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孔子坚持儒家治世思想的一组是
    ①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
    ②齐人闻而惧。
    ③孔子遂行。
    ④相鲁,必召仲尼。
    ⑤归乎!归乎!
    ⑥即用,以孔子为招。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为政有方,鲁国上下知礼守序,齐人闻风恐惧。
    B.齐人献女乐文马迷惑鲁国君臣,终致孔子离开鲁国。
    C.桓子在病重将死时承认当初没有重用孔子是个错误。
    D.康子未遵“必召仲尼”的遗训,舍孔子而改召冉求。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
    (2)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
    参考答案
    1.D(这里的“诫”是“叮嘱”的意思。勉励与“以孔子为招”意思不附。)
    2.A(两个“为”字都表示被动关系。B项的两个“以”字,前者是介词,凭借;后者是连词,因为。C项的两个“于”都是介词,前者相当于“在”,后者相当于“对”。D项两个“之”字,前者为代词,相当于“他”,代孔子;后者为助词,相当于“的”。)
    3.C(这里应该表示假设关系,补出“如果”。)
    4.B(②孔子政绩的威力。④季桓子临死前的叮嘱。⑥子赣对孔子的理解。)
    5.C(不是“没有重用”,而是“用之不终”。)
    6.(4分)
    (1)出行的男人和女人(或:男女行人)在路上各走一边,掉在路上的东西没有人捡拾。

    (2)阻止不成,再送给它土地,难道算迟吗?
    参考译文
    定公十四年,(前946年)孔子五十六岁,他由大司寇代理相国职务,脸上流露出喜悦的神。弟子说:“听说君子大祸临头不恐惧,大福来到不喜形于。”孔子说:“有这个话。但不是还说‘(人生的)乐趣在于能凭借显贵的地位仍谦虚地对待别人’吗?”于是就把扰乱政治的鲁国大夫少正卯杀了。孔子参与国政三个月,贩卖猪、羊的商人不敢哄抬物价;男女有别,在路上各走一边;掉在路上的东西没有人捡拾;四方的旅客来到鲁国的都邑,不必向管事的官吏求情送礼,都能给予他们接待和照顾,直到他们满意而归。
    齐国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害怕,有人说:“孔子主持政治,鲁国一定会称霸,一旦称霸,我国离它最近,我们会先被吞并。何不先送给它一些土地呢?”黎鉏说:“请先试着阻止它强大,如果阻止不成,再送给它土地,难道算迟吗?”于是从齐国挑选了八十名漂亮的少女,又挑选一百二十匹毛光鲜的马,一并送给鲁君,这些女乐文马陈列在鲁国都城南面高门这个地方。季桓子建议鲁君假装外出环游,暗中去看女乐文马。鲁国君臣整日前去观看,对国事就懈怠了。孔子于是离开鲁国。季桓子叹息道:“先生是因为接受齐国那一队女乐的
缘故怪罪我啊!”
    到了(前941年)秋天,季桓子病重,乘辇车望见鲁城,长叹一声说:“过去这个国家差一点儿兴盛起来,因为我得罪了孔子,所以没有兴盛。”回头对他的继承人季康子说:“我要是死了,你必然会当鲁国的相国。当了相国后,一定要召回孔子。”几天后,季桓子去世,季康子继承了他的职位。办完丧事,季康子想召孔子回来。公之鱼说:“从前我们先君任用他没有善始善终,最后招致诸侯耻笑,现在又任用他,如果仍然半途而废,这样会再次被诸侯耻笑的。”康子说:“那么召谁合适呢?”公之鱼说:“一定召冉求。”于是派人去召冉求。冉求准备前往,孔子说:“鲁国派人召回冉求,不是一般的使用他,将会重用他。”就在这一天,孔子说:“回去吧!回去吧!我们家乡的弟子志向高远而行事疏于谋略,他们富于文采,我真不知道从何处下手教育他们。”子赣知道孔子想回鲁国,送冉求时,叮嘱过“你如果被重用了,设法把孔子招回去”的话。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曰:“见君不见其从政者,可乎?”仲尼曰:“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吾疑其为人。”
    晏子闻之,曰:“婴则齐之世民也,不维其行,不识其过,不能自立也。婴闻之,有幸见爱,无幸见恶,诽誉为类,声响相应,见行而从之者也。婴闻之,以一心事三君者,所以顺焉;以三心事一君者,不顺焉。今未见婴之行,而非其顺也。婴闻之,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惭于魂。孔子拔树削迹,不自以为辱;身穷陈蔡,不自以为约;非人不得其故,是犹泽人之非斤斧,山人之非网罟也。出之其口,不知其困也。始吾望儒而贵之,今吾望儒而疑之。”
    仲尼闻之,曰:“语有之:言发于尔,不可止于远也;行存于身,不可掩于众也。吾窃议晏子而不中夫人之过,吾罪几矣!丘闻君子过人以为友,不及人以为师。今丘失言于夫子,夫子讥之,是吾师也。”因宰我而谢焉,然仲尼见之。《晏子春秋外篇不合经术者第八》
    注:宰我,孔子的弟子。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维其行维:维护,保持
    B.不自以为约约:穷困,困窘
    C.丘闻君子过人以为友过:探望,拜访
    D.吾罪几矣几:(到了)极点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有幸见爱,无幸见恶
    见行而从之者也
    B.见君不见其从政者
    不维其行,不识其过
    C.见景公而不见晏子
论语十则翻译    始吾望儒而贵之
    D.今未见婴之行,而非其顺也
    非人不得其故
    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文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见君(而)不见其从政者,可乎
    B.(若)不维其行,不识其过,不能自立也
    C.君子过人以为友,不及人以(之)为师
    D.夫子讥之,(此)是吾师也
    4.下列四组句子中,全都暗含孔子或晏子评价对方的一组句子是
    ①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
    ②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
    ③婴则齐之世民也……不能自立也
    ④今吾望儒而疑之
    ⑤吾窃议晏子而不中夫人之过
    ⑥因宰我而谢焉,然仲尼见之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听说晏子事三君而顺,到齐国去就不肯见他,这虽不免有些主观,却也反映了孔子磊落坦荡,恪守自己的做人原则。
    B.子贡当面对孔子“见君不见其从政者”的做法提出疑问,孔子也当即给予了答复,这表现了孔子能够平等地对待学生。
    C.晏子用孔子周游列国时“拔树削迹”“身穷陈蔡”的窘况回击孔子的讥讽,并因此非难儒生,显出晏子心胸不够宽广。
    D.听到晏子的话,孔子深深自责,诚恳地表示歉意,并去拜会晏子,表现出他勇于责己,知过必改的胸怀,不愧大家风范。
    参考答案
    1.C(这里的“过”,意思是“超过”。)
    2.D(两个“非”都是动词,“非难”“指责”的意思。其他三项,A项两个“见”字,前者是介词,表示被动,后者是动词,看见;B项两个“其”字都是代词,前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他的,后者活用为第一人称,自己;C项两个“而”字,前者表示转折关系,后者表示顺承关系。)
    3.D(此句的“是”不是判断词,本身即为代词。)
    4.B(①见景公不见晏子,暗含孔子认为晏子为人不好;④怀疑儒生,暗含对孔子的批评;⑥孔子道歉,往见晏子的行为,暗含对晏子的尊重。②是孔子直言对晏子的不满,③是晏子为自己“事三君而顺”辩解,⑤是孔子自责时说的话。这三项都与对他人评价关系不大。)
    5.C(晏子的话意在指出孔子的错误,没有揭别人短处以回击对方的意思,更不能因此就武断的说晏子“心胸不够宽广”。孔子“吾疑其为人”是直陈己见,不算讥讽。晏子“望儒而疑
之”,“疑”不是“非难”。)
    参考译文:
    孔子到齐国去,拜见齐景公,却不去拜见晏子。他的学生子贡问道:“拜见国君而不去见为他管理政事的人,行吗?”孔子说:“我听说晏子服事三位国君都很顺利,我怀疑他的为人(不端)。”
    晏子听说了孔子的话以后,说:“我晏婴世世代代都是齐国的百姓,如果不能保持好的品行,不能认识自己的过错,就不能在齐国自立。我听说,(如果)幸运就会被人喜欢,不幸运就遭人厌恶,批评和赞美这类东西,就像声音与回声此响彼应一样,是要见到人的行为而随之产生的。我听说,用一条心服事三位国君,是(为政)顺利的原因,用三条心服事一位国君,就不会顺利了。如今(孔子)并没有见到我的行为,却指责我的顺利。我听说,君子独自一人站立时,不会对自己的身影感到羞愧,独自一人睡觉,也不会对自己的魂灵感到羞愧。孔子在宋国与弟子习礼的大树被拔掉,吓得销声匿迹,自己没有认为是耻辱;在陈蔡两国走投无路,自己也不认为是穷困;指责别人的行为却不知道人家这样做的原因,这就好像住在水边的人指责山上的人用斧头,住在山上的人指责水边的人用鱼网一样啊。(这样的话)从他嘴里说出来,是因为他不知道其中的难处。起初我看见儒生很尊
重他们,现在我看见儒生就要怀疑他们了。”
    孔子听说了晏子的话以后,说:“有这样一句俗话:在近处说的话,传播到很远的地方都不能让它停下来;德行存在自身,却无法在众人面前掩藏起来。我私下议论晏子没有说中他的过错,我的罪过大到极点了。我听说君子超过别人,就把那个人当做朋友;比不上别人,就把那个人当做老师。如今我对晏子说错了话,晏子讥讽我,这是我的老师啊。”通过自己的学生宰我去向晏子道歉,然后孔子亲自去拜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