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当代⽂学教程》评论⾼平的部分
《西藏当代⽂学教程》评论⾼平的部分
胡沛萍王军君主编
对于西藏当代⽂学⽽⾔,此时期的⼤批作家的创作具有拓荒性意义。他们关注现实,富有现实情怀的创作取向,创⽴了西藏当代⽂学现实主义精神品格,赋予了西藏当代⽂学博⼤、厚重的审美品质;他们充满热情和满怀希望的真挚情怀,育成了西藏当代⽂学⾼昂、飞扬、乐观的审美⽓质。尽管由于每个作家⾃⾝个性和成长背景不同⽽在创作上显现出⼀些差异,但颂歌或赞歌,是这时期⽂学创作的整体主题取向。擦珠·阿旺洛桑、杨星⽕、汪承栋、⾼平、周艳炀、徐官珠、徐怀中、刘克、刘汉君、李佳俊、黄宗江等这些来⾃祖国各地的创作者们,汇集在西藏这块辽阔⼴⼤的⼟地上,⽤⽂学书写和歌颂西藏社会主义⾰命与建设的伟⼤进程。他们在1951——1976年间的创作,表达了那个时代西藏社会民众的⼼声,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刻画了那个时代的某些特征。擦珠·阿旺洛桑的《⾦桥⽟带》,杨星⽕的《波梦达娃》,汪承栋的《雪⼭风暴》《⿊痣英雄》,⾼平的《⼤雪纷飞》,徐怀中的《我们播种爱情》,刘克的《央⾦》《仓姆决》,黄宗江的《农奴》等⼀⼤批作品,是这⼀时期西藏当代⽂学奏出的时代强⾳。⽽他们的这些带有⼀定地域⾊彩的⽂学作品,在某些⽅⾯丰富了当时中国当代⽂学的审美意味和题材领域。
—
—《导⾔》
西藏和平解放后,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们被分配到新的岗位,但他们并没有放弃⾃已的诗⼈梦想,继续在诗歌领域探索耕耘。此时,他们真正以诗⼈的⾝份出现在了西藏当代⽂坛的最前列。这样的诗⼈主要有⾼平、杨星⽕、汪承栋、周艳炀、徐官珠、饶阶巴桑等。
——第⼀编第⼀章第⼀节
⾼平(1932⼀),出⽣于北京,幼年时随⽗母⽣活于⼭东。1949年8⽉参军,后随⼗⼋军进藏。历任第⼀野战军政治部战⽃剧社、西藏军区⽂⼯团及⽂化部创作员。1958年离藏。
⾼平的诗歌创作⼤致可以分为在藏时期和离藏时期两个阶段。从1950年进藏到1958年离藏,⾼平创作出版《珠穆朗玛》《拉萨的黎明》《⼤雪纷飞》等诗集;1958年离开西藏之后,⾼平创作出版的诗集有《川藏公路之歌》《古堡》《帅星初升》《冬雷》《⼭⽔情》《⼼摇集》《百吻集》《⾼平诗选》《中国情结》《⾼平短诗选》《⾼平⾃选集——西部风景》《⾼平诗⽂精选》等;散⽂、纪实⽂学集有《从西藏到东欧》《步⾏⼈藏纪实》《修筑川藏公路亲历记》《闪念》等;出版诗歌评论集《致诗友》、⽂艺评论集《⽂海浅涉》等;创作长篇⼩说《雪域诗佛》。
第⼀个时期的诗歌,是对特殊环境中肩负着特殊使命的⼈民军队“战⽃⽣活”的描写和精神风貌的展现。
在这些诗歌中,《打通雀⼉⼭》是代表性作品。这⾸诗运⽤对⽐、夸张和烘托渲染的表现⼿法来描写场景、抒发情感、表达主题。这种艺术思路,基本上体现了⾼平此时期的艺术追求和诗歌观念。该诗作选取重⼤历史事件,借此颂扬、讴歌为解放西藏⽽开辟前进道路的战⼠们的英雄⽓概和豪情壮志,具有强⼤的艺术感染⼒。这⾸诗在构思上颇具匠⼼。以先声夺⼈之势渲染雀⼉⼭的挺拔险峻,凸显⾃然环境的恶劣,借此来表现修筑公路的战⼠们的不畏艰险、排除万难的英勇精神。
⾃古少⼈烟,/飞鸟也难上⼭顶,/终年雪不断。/地冻三尺深,/乱⽯把路拦住./……
这既是对⾼峻险恶的⾃然环境的描写,也是对筑路战⼠敢于⾯对巨⼤困难的精神⽓魄的烘托和渲染。接下来,诗歌通过正⾯的描写,展现了筑路战⼠的英勇⽓概和坚定信念。
除了描写军队⽣活和表现军⼈精神⽽貌外,⾼平早期诗歌还描写、表现军爱民、民拥军的鱼⽔之情,如《阿妈,你不要远送》,描写了藏族民众与部队战⼠之间建⽴的深情厚意。《波密⼈民的传说》把古⽼的传说与时代主题巧妙地结合在⼀起,既表现了劳动⼈民反抗压迫的抗争精神与敢于同恶势⼒⽃争的勇⽓;同时,还表现了⼈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各种困难,为⼈民众带来幸福⽣活的历史功绩。《⽢孜草原的夜晚》在主题与风格上与⾼平同时期其他诗歌有着明显的差异。诗歌以舒缓沉稳的抒情笔调,描绘了⼀幅“草原夜⾊”的美丽图画。在万物静寂的夜晚,⽢孜草原显露出了它妩媚俊美的⾯貌。在诗⼈笔下,草原是牧⼈们美丽的家园,寄托着牧民们的理想⽣活。诗歌中年轻姑娘
的甜蜜幸福的梦,象征着草原牧民对幸福⽣活的渴望与追求。相对⽽⾔,《⽢孜草原的夜晚》在情感基调上较之描写军⼈和社会建设的诗歌要内敛轻柔些,意境优美、想象也很是新奇。这⾸诗体现了⾼平早期诗歌艺术上的另⼀种追求。
1957年发表于《⼈民⽂学》5⽉、6⽉合刊号的《⼤雪纷飞》,是⾼平在西藏⼯作期间创作的⼀⾸重要的长篇叙事诗。
《⼤雪纷飞》是当时出现的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叙事长诗,⼀经发表,就在诗歌界引起了不⼩的反响。这⾸诗是⾼平漫长的诗歌创作⽣涯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诗作,也是西藏当代诗歌领域的重要诗篇。全诗共7节,近五百⾏。总体⽶看,《⼤雪纷飞》在两个⽅⾯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艺术成就。⼀是鲜明⽣动的⼈物形象塑造。长诗通过讲述⾝为农奴的央瑾姑娘⾏⾛在充满困苦险阻的⽀差路上的种种遭遇,刻画了央瑾备受压迫奴役的凄惨形象;同时,诗歌也通过揭⽰央瑾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幸福⽣活的向往,表现了她善良、质朴的性格品质。⼆是长诗善于运⽤对⽐⼿法,同时能够很好地通过对⼈物⼼理活动的细致描写来展现⼈物的性格特征。就对⽐⼿法⽽⾔,整⾸诗歌既有整体性的对⽐,⼜有局部的对⽐。整体性对⽐主要体现在诗歌对央瑾的不幸遭遇与农奴主阶级的惨⽆⼈道的相互映衬上。央瑾⼼底善良,有着⾃⼰美好的爱情和对幸福⽣活的渴望与追求,但农奴主却⼼狠⼿辣地对付这样⼀位柔弱善良的姑娘,派她到路途遥远的地⽅⽀差,结果央瑾在饥寒交迫中死在了⽀差的路上。整⾸诗就是在这样的对⽐中完成的,它很好地揭⽰了诗歌所描绘的时代所具有的阶级⽭盾,同时成功地完成了主要
⼈物的塑造。局部的对⽐主要体现在诗歌对央瑾坚韧品格和善良⼼地与途中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的描写上。央瑾在⽆奈中踏上了漫漫的⽀差路,⼀路上遭遇了种种难以想象的不幸与艰难困苦,但央瑾始终⼼怀希望,以⾃⼰柔弱的⾝躯抵挡着⾃然环境的侵袭。正是通过这些对⽐,诗歌成功地塑造了央瑾这⼀勤劳善良,对⽣活充满渴望的⼥性形象。除了运⽤对⽐之外,诗歌在⼼理描写⽅⾯所做的努⼒也值得关注。主⼈公央瑾的⽀差路途是独⾃⼀⼈⾏⾛的,这种孤独的⾏⾛,有利于⼈物⼼理活动的展开。诗歌很好地利⽤了这⼀叙述便利。可以说,诗歌在很⼤程度上,就是通过央瑾的⼼理独⽩或⾃⾔⾃语完成的。在诗歌中,央瑾的⼼理独⽩⽐⽐皆是,通过这些⼼理独⾃,央瑾的⼀些性格特征跃然纸上。⽐如央瑾⾏⾛⾄夜晚时,在⼀个⼭洞⾥过夜。她孤独地看着天上的星星,不由地想起⼼中的恋⼈:江卡!/你也看着这颗星吗?/这颗星就是我的眼睛,/它不⼤,是因为我离你太远,/它不亮,是因为我太伤⼼。/如果你⼀夜都在望着它,/我也望它⼀夜,/那我们这⼀夜就算是没有分别。这个⽚段,是对央瑾内⼼深处最诚挚的情感的揭⽰,它以独⽩的⽅式展现了央瑾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对⼼中恋⼈的思念,也反衬出了央瑾埋藏在⼼底的孤独与⾟酸。诸如此类的独⽩⽚段,在《⼤雪纷飞》中还有很多,尽管这类⽚段的频频出现会造成重复单调的弊病,但此类表现⽅式,对塑造主⼈公央瑾还是发挥了重要的作⽤。
1958年,⾼平离开西藏,之后⼀直在⽢肃⼯作⽣活,但他的创作⽬光和焦点始终没有离开过西藏,他创作了⼤量关于西藏题材的作品,其中许多诗歌都是以⾃⼰在西藏的⽣活体验和⼈⽣感悟为主题的。
这其中,叙事诗集《川藏公路之歌》和叙事长诗《古堡》⽆论在题材上,还是在艺术上都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就。⾼平在其他体裁领域也有所涉猎。除散⽂和⽂艺评论外,他还创作了长篇⼩说《雪域诗佛》。该作品以西藏历史上著名的历史⼈物仓央嘉措充满传奇⾊彩的⼀⽣为故事线索,以情感饱满的诗化语⾔和富有传奇⾊彩的故事情节,叙述、揭⽰了仓央嘉措这⼀历史⼈物的情感世界和精神追求,在阔⼤的历史背景上演绎了风云变幻的历史景象。
——第⼀编第⼀章第四节
西藏当代诗歌在⼆⼗世纪⼋⼗年代能够活跃于⽂坛且成果显著,与西藏⽂坛上相对频繁的诗歌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新时期之后的整个西藏⽂坛都处于⼀种“亢奋”状态,求新求变成了西藏⽂学同仁们⼀种普遍的⼼态。……这⼀时期的诗歌队伍阵营中,不但有⽼⼀辈诗歌创作者的⾝影,⽐如杨星⽕、汪承栋、周艳炀、⾼平等,也有在新的⽂化语境和社会历史环境⾥逐渐成长起来的年轻诗⼈,如马丽华、加央西热、吴⾬初、蔡椿芳、杨晓敏、贺中等。这些诗⼈以各⾃的诗歌创作,不但展现了个⼈独特的⼈⽣情怀与艺术才华,还很好地应和了西藏社会历史发展的⾜⾳,以诗歌反映、揭⽰了纷繁多姿的时代精神风貌。除此之外,洋滔、刘志华、昊夫、晓浩、惟夫、蓝晓辉、王远⾈、张中、魏志远等的诗歌创作,在⼀定程度上也扩展、丰富了这⼀时期西藏诗歌的审美空间和题材领域,为西藏诗歌的发展贡献了⾃⼰的智慧与⼒量。
当代诗歌——第⼆编第⼀章第⼀节
(摘⾃《西藏⽂学教程》,西藏⼈民出版社2021年5⽉第1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