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中医2021 年4 月第36 卷第7 期CJGMCM April 2021. Vol 36.7• 1033.
引诸药下降”。可知既能引药下行,又能活血逐瘀,还 可补虚扶正。
该研究证明组与对照组方法对病情均有改善 作用。对照组中布洛芬缓释胶囊可以抑制前列腺素合 成,具有抗炎镇痛作用。碳酸氢钠片可以碱化尿液,抑 制尿酸结晶聚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浊祛 痛汤,其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及血尿酸、C反 应蛋白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是痛风性关节 炎急性期的有效方法。当然,该样本量偏小且观察时间偏短,需完善研究。我们期待临床与科研相互促进,为痛风性关节炎的提供更好的中医方案。
参考文献
[1]蒋明.图解风湿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7:510.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北京:中国医药
科技出版社,2012: 50-51.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
版社,2002:352-353.
[4]王承德,沈丕安,胡荫奇.实用中医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2009:435.
(本文校对:宋萌萌收稿日期:2020 -07 -13)
中医综合疗法湿疹临床观察
卢珊珊孔志凤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湿的疹临床疗效。方法组口服中汤药联合中药外洗、放血拔罐。对照组口服中汤药。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瘙痒缓解程度及起效时间。结果组的愈显率96.36%,对照组愈显率89.09%。治 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〇.〇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湿疹疗效显著。
关键词:湿疹;中药外洗;放血拔罐疗法
doi:10.3969/j. issn. 1003-8914.2021.07.007 文章编号:1003-8914(2021) ■07-1033>03
湿疹是皮肤科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其病因较为复 杂,可由内、外因多种因素引起[1],是一种侵及表皮、真皮浅层的炎症性过敏性疾病[2],皮损呈多型性,并 有渗出倾向,慢性湿疹皮损可浸润、增厚。中医学认 为,本病多因湿热之邪蕴结体内,复因外感风、湿、热 邪,内外两邪相合,溢于肌表而发为本病[3],按部位分 又可称湿疮、浸淫疮、鹅掌风、旋耳疮、四弯风、奶癣、绣 球风等。我科采用口服中汤药联合中药外洗、放血拔 罐湿疹患者共110例,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11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 疗组55例,对照组55例。其中患者年龄最小为26 岁,最大为78岁,平均52岁。男性患者共55例,女患 55例,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6年。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病程、部位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比较上均无统计学意义>0.05)。
1.2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湿热蕴结证:起病急 骤,皮疹多形态,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等,伴瘙痒,心 烦,口干,溲黄,便秘,舌质红,苔薄黄,脉滑。脾虚湿蕴
作者单位:大连市中医医院皮肤科(辽宁大连116000)
通讯方式:E-mail:*******************证:皮疹淡,有水疱、渗出明显,伴瘙痒,纳差,溲少,便溏,舌红,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血虚风燥证:皮疹 慢性,反复发作,浸润肥厚,暗红,抓痕血痂明显,伴 瘙痒,咽干,口渴,寐欠安,舌红少津,苔薄,脉沉细[4’5]。
1.3纳入与排除标准纳人标准:我院皮肤科病房2016—2019年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湿疹患者均可纳入。排除标准:①临床合并恶性肿瘤、严重肝肾功能 不全及冠心病等其他严重的系统性疾病者;②人院前2周内口服或外用糖皮质激素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患者;④患有出血性疾病、精神类疾病患者。
1.4 方法
1.4.1方法组:辨证口服中汤药,湿热浸 淫证患者选用消风散化裁:荆芥6 g,防风10 g,蝉蜕 6 g,苦参6 g,苍术10 g,石膏12 g,牛蒡子10 g,当归 10,生地黄12 g,甘草6 g。脾虚湿蕴证患者选用除湿胃苓汤化裁:苍术10 g,陈皮10 g,厚朴10 g,防风 1〇g,生地黄12 g,茯苓12 g,车前子12 g,猪苓12 g,薏 苡仁15 g,泽泻15 g,白术12 g,肉桂6 g。血虚风燥证患者选用当归饮子化裁:当归9 g J I|芎6 g,白芍9 g,熟地黄15 g,荆芥9 g,防风9 g,何首乌9 g,白蒺藜 9 g。中医辨证施治,在上述方剂的基础上可酌情加人牡丹皮、赤芍、萆蘚、冬瓜皮、丹参、白鲜皮、麦冬、玄参、
• 1034•光明中医2021 年4 月第36 卷第7 期CJGMCM April 2021. Vol 36.7
山药、白扁豆、党参等中药,常规水煎服,每次150 ml,早晚2次口服。玉竹苦参汤外洗,药物组成:玉竹 30 g,苦参30 g,地肤子20 g,黄柏20 g,马齿览20 g,蛇 床子20 g,金银花20 g,蒲公英20 g,艾叶10 g,透骨草 20 g,黄芩15 g,土茯苓20 g,野菊花15 g。血虚风燥患 者可辨证加人天冬20 g,麦冬10 g,黄精10 g,玄参 20 g。上述中药加人清水2000 ml,浸泡1 ~2h,煎汁、滤出药液外洗,
日1次,每次20 min,嘱患者水温适宜,禁用热水烫洗患处。放血拔罐:取穴:中医辨证取 穴,大椎、双侧肺俞、脾俞、肾俞、肝俞、足三里,患者取 俯卧位或舒适体位,暴露背部穴位,穴位处应用75%
酒精消毒2~3次,使用一次性针头对准穴位,5 ~6次快速浅刺皮肤,深度约2 ~ 3 mm,使局部皮肤少量出血为宜,点刺出血部位拔火罐,留罐1〇 m in后取下,用无 菌纱布擦拭拔罐处,75%酒精消毒局部2 ~3次,每周 进行3次。结束后嘱患者勿汗出当风,当曰 避免洗浴。上述疗法30 d为一个疗程。对照组:口服 中汤药,方药及服法等同组。
1.4.2观察指标皮损消退时间;瘙痒缓解程度。疗 效评判标准:痊愈:皮损全部消退,无任何自觉症状,停 药1个月后皮疹未复发;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好转 面积大于80%,自觉瘙痒基本缓解,不影响睡眠;有 效:皮损小部分消退,好转面积小于80%,大于30% ,自觉瘙痒,影响睡眠;无效:皮疹无明显变化,好转面积 小于30%,瘙痒明显[6)。瘙痒程度评分:0分:无明显 自觉症状;1 ~2分:偶有瘙痒,不影响日常生活,可不 用药物;3 ~4分:时有瘙痒,瘙痒程度较重,会影 响患者日常生活,需要口服或外用药物;5 ~ 6分:瘙痒剧烈,难以忍受,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m。1.4.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及整理,组内样本采用《检验,组间方差分析,/5 < 〇.〇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组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89. 0%,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 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组别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愈显率
组5543102053(96. 36)
对照组5530194249(89. 09)
2.2 2组患者瘙痒程度评分比较组瘙痒缓解程度明显,起效快,2组瘙痒缓解程度评分经统计学分析,P<0.05。见表 2。
2.3 2组患者临床起效时间比较组起效时间早于对照组,P<〇.〇5。见表3。
表2 2组患者瘙痒程度评分比较(例,工±〇组别例数前后
组55 2. 20 ±0.380.37 ±0. I I1)
对照组55 2. 18 ±0.420.91 ±0. 13°注:与本组前比较,|:P<0. 05。
表32组患者临床起效时间比较(例,组别例数起效时间/d
组559 ± 1. 24
对照组5515 ±1.53
陈子良3讨论
中医认为湿疹病因以内因为主,先天禀赋不足,心 火旺盛、脾虚湿蕴、肝风内生等脏腑功能失调,外因以 风、火、热、湿等邪为主,内外两邪相合,内不能利导、外 不能疏泄,浸淫肌肤而发为本病[8_~。且风湿热三邪 可贯穿疾病始终,而在疾病的不同时期,表现有所不 同["],又因为湿为阴邪,湿性重浊,其性黏腻,缠绵难 愈,且易耗伤阴血,日久化燥伤阴,虚风内生,反复发 作[~,西医在湿疹的临床中药物较多,如抗组胺 类药物,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糖皮质激素类药 物口服或外用、免疫抑制及调节类药物、钙剂等,但在 临床中易出现停药后病情反复发作等现象[n],部分患 者效果欠佳。
中医在临床中,湿热浸淫证患者选用消风散化裁,消风散主要成分有荆芥、防风、蝉蜕、苦参、苍术、石膏、牛蒡子、当归、生地黄、甘草。主要功效:清热除 湿。方中荆芥、防风味辛,可除湿疏风、止痒透邪,蝉 蜕、牛蒡子疏散风热,苍术、苦参燥湿止痒,石膏清热泻 火,当归、生地黄味甘,可清热生津、养血滋阴,甘草则 调和诸药。诸药共用以达疏风养血、清热除湿之效果,可上下共治,内外清解。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苦参具 有抗炎、调节免疫,对超敏反应亦有抑制性作用[14],甘 草
有抗炎作用。脾虚湿蕴证患者选用除湿胃苓汤化裁,主要成分有苍术、陈皮、厚朴、防风、生地黄、茯苓、车前子、猪苓、薏苡仁、泽泻、白术、肉桂。除湿胃苓汤 功效:清热燥湿。方中苍术、白术、厚朴健脾燥湿行气,茯苓健脾渗湿,车前子、猪苓、薏苡仁、泽泻利水渗湿,陈皮行气,防风疏风止痒,少佐肉桂以振奋脾胃之阳气[15]。血虚风燥证患者选用当归饮子化裁,成分有当 归、川芎、白芍、熟地黄、荆芥、防风、何首乌、白蒺藜。当归饮子功效:养血祛风。方中当归养血活血、白芍酸 甘敛阴、滋阴养血和营,熟地黄性甘,养血补虚;何首乌 补肝肾养血、川芎活血化瘀、行气血,荆芥、防风疏风利 导、除湿止痒,白蒺藜加强止痒之功,共奏滋养阴血、止
光明中医2021 年4 月第36 卷第7 期CJGMCM April 2021. Vol 36. 7• 1035•
痒之效。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芍、川芎均可改善外 周血液循环。
中药外洗可以加速皮疹局部的血液循环,软化皮 肤、促进局部皮肤代谢、减少细菌等的滋生,应用中药 外洗,可以清热解毒、止痒润肤。其中黄柏清热燥湿,马齿苋、金银花清热解毒,蛇床子燥湿止痒,艾叶止痒 祛湿,黄芩清热凉血,透骨草祛风除湿解毒,土茯苓解 毒除湿,野菊花泻火解毒,且黄柏、苦参、金银花、马齿 苋、蛇床子等具有抗炎作用,地肤子水煎剂对多种皮肤 真菌均有抑制作用,黄芩可缓解炎症反应[17]。其 水煎剂对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皮 肤真菌等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亦可抑制变态反应。临床中韩宇男等[|8]应用中药塌渍湿疹,将苦参、地肤子、黄柏煎汁外敷,共用1周,临床总有效率可达 91.49%。
放血拔罐疗法是将局部刺血与火罐相结合,具有 疏经通络、祛除邪气、清热利湿泻火、行气活血化瘀、调 气血等作用。且背俞穴因拔罐疗法而出现瘀血现象,机体在对瘀血进行重吸收过程中可调动免疫功能,从 而达到组织修复作用。将针刺放血的清泄作用与火罐的局部负压、刺激作用有效融合,共奏疏经通络,祛瘀生新、泄热利湿、活血通经、驱逐寒湿、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等功,从而激发人体免疫防御功能,增 强免疫能力,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大椎为诸阳之汇,可解表散寒、泄热、振奋阳气、调畅气机,肺 俞可驱风散邪,肝俞可行气疏肝、养血,脾俞既可理脾化湿又可补脾益胃,肾俞补肾益髓,足三里健脾益气、和胃通肠。
湿疹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因其瘙痒剧烈且易反复发作等特性,生活工作中给患者在生理及心理上带来巨大困苦,而在临床中应用口服中汤药联合中药外洗及放血拔罐湿疹疗效显著,减轻患者痛苦。
参考文献
[1]蔡翔,陈金兰•针刺配合西医常规慢性湿疹34例疗效观
察[J].河北中医,2011,33( 10): 1528-1529.
[2 ]刘广仁,韩永智,黄庚史,等.皮炎湿疹599例致病因素分
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2): 126-128,134.
[3]周国秀,王国安,胡淮平.急慢湿疹内外兼治[J].光明中医.
1997,12(4) :24-25.
[4 ]郑志忠.皮肤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13.
[5]博洛格尼.皮肤病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1:174.
[6 ]袁景桃,李俊杰,袁润兴,等.白芍总苷胶囊联合依巴斯汀片
慢性湿疹42例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29
(2) :219-220.
[7 ]张新萍,彭立新,高影,等.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裔神经性皮
炎和慢性湿疹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5,44 (5):
320-322.
[8 ]郭丽,杨琴.中西医结合慢性湿疹的临床观察[J]•中外妇儿
健康,2011,19(7):266.
[9 ]田艳,刘建,王庆海,等.中西医结合湿疹50例疗效观
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 12 (2):
113-114.
[10]甘永康,刘惠,刘小伟.中西医结合湿疹49例[J].中医杂
志,2012,53(4) : 336-337.
[11]李玉柱,陈子良.杜锡贤教授湿疹经验[J].陕西中医学院学
报,2013,36(1) :27-29.
[12]郭爱,马万里.滋阴除湿汤加味慢性湿疹[J].湖北中医
杂志,2010,23(6) : 37.
[13]李谦,孙东杰,何黎,等.薇诺娜柔润保湿霜对慢性湿疹辅助治
疗作用的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 ( 7 ):
601-604.
[14]顾关云,肖年生,蒋昱.苦参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和药理作
用[J].现代药物与临床,2009,24(5): 265-271.
[15]柳兵.近5年中医湿疹临床研究进展[J].环球中医药,
2012,5(5) :397-400.
[16]王浴生.中药药理与应用[M].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114-1011.
[17]陈思羽,姚婷,马春艳,等.湿疹外洗方湿热蕴肤型小儿湿疹
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38(2) : 36-39.
[18]韩宇男,卢益萍.中药塌溃急性湿疹的疗效观察[J].湖北
中医杂志,2016, 38(3): 4446.
[19]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湿疹诊疗指南(2011
年)[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1,44(1):5~6.
[20]王佳惠,陈军秀,官昌斌,等.中药药浴配合刺络拔罐湿疹
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3,32(25) :138-139.
(本文校对:阎慧军收稿日期:2020 -07 -13)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j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
1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j*
j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
j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贼风数至,暴雨数起,
|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唯圣人i
j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逆春气
I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大阳不长,心i
t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
>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
<;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
1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
j本,坏、其真矣。|
} —《黄帝内经•索问•四气调神大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