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绘春早,闲行寻春趣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掌握诵读技巧,感受格律诗的节奏和韵味。
2. 品味字词,体会诗歌语言的精妙。
3. 体悟情感,初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背景,初步理解诗意
1.“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因原在钱塘县,故名钱塘湖;“行”是个动词,是指诗人在春天到西湖观赏游览。西湖三面环山,南北二峰对峙。湖中有堤,湖分里湖、外湖、后湖,四时风景秀丽,
大骨头怎么做好吃为天下之胜。本诗中出现的“孤山寺”“贾亭”“白沙堤”等均是西湖有名的景点。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曾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妙新颖比喻,来赞美西湖无时不佳、四时奇艳的胜景。
狠狠淫xx2. 写作背景
诗人白居易在唐穆宗长庆二年至四年(822— 824)间,曾出任杭州刺史。白居易在杭州期间,兴修水利、巩固堤坝,官声极好。他自己也比较自得,在闲暇时喜欢游山玩水,西湖的白沙堤是他最喜欢的地方。长庆三年的春天,诗人写下了这首吟咏西湖早春风光、抒发欣喜闲适心情的诗。
二、反复诵读,感受格律之美
1. 了解律诗在形式上的特点:节奏感和音乐性
(1)整齐划一:共八句,四联;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
(2)对仗工整:颔联和颈联的上下句为对仗句 
(3)韵律和谐: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本诗的韵脚是“西” “低” “泥” “蹄” “堤”
2. 教师范读,指导诵读技巧
(1)把握“二二三”的节奏,读准字音,读出轻重,读出韵味
(2)声断气不断,音断意相连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济慈的诗/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3. 学生自读并背诵
三、品读意象,发现春之早
意象:诗词中融入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
1.诗人在春行时看到了哪些景物?
孤山、孤山寺、贾亭、白沙堤(紧扣“钱塘湖”,交代了此次春日出行的地点)
水、云、莺、燕、树、泥、花、草、绿杨(春天的典型景物)
2.这些景物有怎样的特点?揣摩相关字词进行赏析
——“初平”:初春水涨,刚与湖岸相平。
——“低”:远望之景,下垂的云气,缭绕湖面,写出了湖光天浑然相连的景象。(古代称下垂的物象为脚,下垂的日光称“日脚”,下落的雨丝称“雨脚”,“云脚”指下垂在湖面上的云气)
莺—“几处”:“早”字借写莺之早,写出人之早;“几处”而非“处处”,为数不多,点明了初春刚刚来到。
燕——“谁家”:“新燕”指刚从南方飞来的新友,“谁家”而非“家家”,与“几处”相对,燕子不独新来,且数量很少,再次体现“早春”的特点。
树——“争”:“争”字写出了黄莺清脆的歌声,就像是为了多占一些阳光而争吵起来;“暖树”指阳光照到的树,借写莺写出人的感受,写法类似苏轼的“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了早春时节乍暖还寒的特点及勃勃的生机。
泥——“啄”:“啄春泥”而非“衔春泥”,“啄”字极为准确,写出了新燕稚嫩可爱的情态。买房收入证明模板
花——“迷人眼”:“乱花”是指各种各样的姿态、颜、香味的花,散乱分布在各处,高低错落,具有一种自然之美,让诗人不知不觉看花了眼。(朱自清的《春》中对野花的描写,是对白居易“乱花”一词的形象诠释)
草——“没马蹄”:一个 “浅” 字,形象道出了早春青草的特点。“没马蹄”的春草又比韩愈所写“草遥看近却无”中的春草更为茂密。
3 .小结:精心选择典型的景物(意象),用词平实而精准,体现出初春的特点。
四、想象画面,还原春景之美
    意境:通过多个意象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和情调。
1.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呢?选择你最喜欢的某一句或某一联,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诗人笔下的画面。
2.方法指导:认真感受诗中的意象,调动多个感官,加入合理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可用“从________一句,我看到了/听到了/想到了_______________”这一句式表达。
3.  出示范例
【首联】从“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我想到了李商隐的《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鼓楼西畔画堂东”的诗句。诗人不仅巧妙地交代了游览的起点,还从远处勾勒了西湖的全景。春雨充沛,湖水初涨,满湖盈盈春水,漾起无限的生机,与湖岸相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构成了一幅水天一的西湖水墨画。
【颔联】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一句,我听到了几处树上传来的黄莺清脆的歌声。它们唱得此起彼落,前呼后应,就像是为了多占一些阳光而争吵起来。转过眼来,一两只燕子迎风飞掠,正衔着泥草,忙着做新窝呢。
【颈联】从“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句,我看到了各种颜,各样姿态的花,正相继开放。虽还未是姹紫嫣红,却已十分迷人,一簇簇,一丛丛,使人目不暇接;那湖四周的草,春风吹又生,绿茸茸,嫩柔柔的。游人骑着马在沙堤草地上款款缓步,繁茂的春草刚好盖过了马蹄。
【尾联】从“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句,我看到蓝天下,微风中,初绽新芽的杨柳低垂,长长的白沙堤静静地卧在碧波中,柳枝轻拂着白沙堤。诗人缓缓地行走在白堤上,尽览西湖之景,意犹未尽,不舍得离去。
五、锤炼字词,捕捉春行之喜同窗情
本诗的标题是“春行”,而非“春景”。诗人在写景的过程中巧妙的融入了自己的情感,通过情景交融的描写,让读者跟随自己的步伐观赏美景,自然地流露了内心的欣喜与热爱。
1. 哪一句诗直接抒发了诗人春行时的心情?
尾联紧扣“春行”二字,以“绿杨阴里白沙堤”之景作结,给读者以无尽的想象空间。“行不足”表现了西湖景的美不胜收,表达了诗人的意犹未尽,流连忘返。而“最爱”一词直抒胸
臆,不仅道出了诗人对西湖美景喜爱与赞美,更表达出融入自然、享受自然的那种无以言表的自由畅快。
3.推敲对比,揣摩诗人春行时细微的情感变化。
(1)“几处”是顾盼的神情,只有不断移步换景,才可能看到“几处”争抢暖树的早莺。诗人在行走中四处张望,敏锐地捕捉到了春天的气息,带给他无限的惊喜。
2)“谁家”是疑问的口气,那乍然出现在眼前的新燕是“谁家”的呢?诗人在惊疑之余更是喜不自胜,忍不住停下脚步来,要看个究竟了。
3)“渐欲”写出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暗示了诗人在缓缓行进,面对绽放春花透露出心中难以抑制的欣喜之情。
4)“才能”写出了心里的掂量,也是诗人偶然的发现:马蹄没有被完全淹没呢。这偶然的发现多么富有诗意,令人欣喜啊!
3. 小结:诗人寄情于景,于平实自然的语言中蕴含着匠心与神韵。古代诗歌非常讲究锤炼语言,在赏析的过程中要细细推敲,反复揣摩,感受诗人的思想情感。
六、回顾归纳,总结鉴赏之法
1. 意象            2. 绘意境            4. 炼字词          3. 悟情感
钱塘湖春行赏析【课后作业】
1. 运用今天所学方法,批注赏析李华的《春行即兴》。
2. 与《钱塘湖春行》对比,分析两首诗在意象、意境、情感等方面的异同。
春行即兴
李华 (唐)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