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名著导读的设计意图是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编排体系,它的目的是想突出和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以期达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融会贯通、相辅相成的目的。名著导读课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可见,名著导读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地位。那如何上好名著导读课?下面,我谈谈几点体会:
一、利用亮点特,吸引阅读注意力。
名著能成为名著的原因之一是它们都有各自不同于其他的亮点特。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史诗般的英雄传记,《水浒传》的反抗暴政的英雄传奇彩,《西游记》的奇幻神话彩,《红楼梦》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海底两万里》的科学与幻想彩,《骆驼祥子》“小人物”的理想、努力、破灭,《鲁滨孙漂流记》的冒险探索彩等等这些,都是闪闪发光的亮点,我们老师在指导阅导读时就可以借助这些亮点特来吸引注意力,去指导学生阅读。
二、借助名家名言,推介学生阅读。
许多名著都有名人名家做过评价,我们可以利用把这些名人名家的名言来给学生引荐,因为在现在社会,利用名人效应这个方法见效是很快的。比如,我们就可以借卢梭的话“每一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它”来宣扬《鲁滨孙漂流记》,可以用中国古语“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来刺激学生阅读《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挖掘诱点刺激学生好奇心,推介《红楼梦》:这一块纷纷扰扰的石头;推介《三国演义》:这一批兵荒马乱下的足智多谋又无力回天的人;推介《西游记》:把热闹跌坐成永不死亡的寂静,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可以被激发起来。
三、利用多媒体资源,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做任何事情的原动力。有人曾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孩子探求真理的欲望。”现在的学生,因为年龄、生理等方面的因素,孩子对直观的、生动的多媒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比如:学习《刘姥姥进大观园》这课,我先让孩子看电视剧片段,孩子们笑得前仰后,孩子们感受到刘姥姥动作的滑稽、神情的悲凉、语言的可笑及众人的不同笑态。这时,我趁势告诉学生曹雪芹的《红楼梦》中还有:最热闹的“元妃省亲”、最凄惨的“黛玉焚稿”、最废寝忘食的“香菱学诗”等情节。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精彩片段四、用教材名篇之“点”,引导品读整书。
在教材中选取了一些名著精彩片段,我们可以借助教材内容的学习,抛出这些精彩片段做诱饵,吸引学生走进阅读名著,阅读名著全部。比如,学习课文《智取生辰纲》,告诉学生《水浒传》中还有许多的精彩情节,比如:武松打虎,三打祝家庄,真假李逵;大闹野猪林;倒拔垂杨柳。学习课文《再塑生命的人》,就可以联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想想海伦.凯勒在盲聋哑的情况下如何学会五种语言。为什么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选读部分有一定的深入了解,同时又不能全面了解其中的人物关系、社会背景、情节发展等,自然有了探求的愿望,那怎么会对相关的名著不产生兴趣呢?
五、针对不同的体裁,指导不同阅读方法。
有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初中阶段的名著,体裁主要有小说、散文、诗歌。不论哪种体裁,我们都可以先看看前言、后记、目录,对书的写作背景、作者、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针对不同体裁的名著,我们可以选取不同方法指导。比如:针对小说类型的名著,我们值得学生,先略读理清小说的线索,掌握故事的大概内容,然后引导关注小说
中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小说的深层内涵以及小说艺术上的突出特点等,对于精彩部分或者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可以采用精读的方式。再说诗歌,注重诵读,指导结合生活体验,展开联想、想象、深入感受诗的意境,进而与诗人产生心灵的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六、开展多种活动,巩固阅读成果。
为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指导进行一系列的阅读活动。比如,开展征文比赛,畅谈阅读收获;自编名著导读,分享成功经验;开展“名著与名人的成长”等研究性学习活动,加深阅读的理解和应用。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的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比如“读书报告会”、“辩论会”、“手抄报展览”、“主题黑板报”、“名著故事会”等活动让名著阅读鲜活起来。
阅读名著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及创造的能力。因此我们在名著导读教学过程中,既要激发兴趣,又要指导方法,更要通过实践活动展示自我。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愿意走进名著阅读,爱上名著,愿意去阅读、体会、品味。让名著导读既不是是鸡肋,也不是硬骨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