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提升试卷B卷附答案
单选题(共40题)
1、某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时,为学生布置了以下作业:
A.第一题旨在通过概述内容和分析人物达到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目的
B.第二题引导学生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双重眼光.一是儿时的眼光.二是写作时的眼光。第一种眼光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C.第三题设计目的单一、明确.即就全文核心部分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
D.第四题。对印象深刻的人进行一二百字的写作,主题要求宽泛,不符合写作教学的要求
【答案】 A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倡导学习任务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下列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合适的是( )。
A.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梗概或提要、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介,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
B.师生共同商定3~5部作品,学生从中选择一部阅读;选择相同作品的学生可以自由结合,进行交流讨论
C.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社会调查、观看演出、参与文化公益活动等,丰富语文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生活
D.教师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逐“点”解析、学科技能逐项训练,启发促进学生思考
【答案】 D
3、阅读《学写行楷字》教学实录(节选),接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A.多媒体展示王羲之作品,能让学生感受书法艺术之美
B.呈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有助于学生了解学习目标
C.生动、形象地讲解了行楷字知识,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D.指导细致、周到,具有操作性,便于学生自主练习写字
【答案】 C
4、学习《故都的秋》后,教师安排学生课下收集描写景的成语,下列不正确的是( )
A.云蒸霞蔚
B.阳春白雪
C.虎踞龙盘
D.鸟语花香
【答案】 B
5、某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中,在“表达与交流”专题中,设置了四个栏目,分别是:“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善待生命·学习论证”“爱的奉
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对该专题的实施建议分析不恰当的是(  )。
A.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练习议论文的写作
B.教师可根据学情、在一个学期内统筹安排这四个栏目的教学
C.教师不需要按照这四个栏目的顺序进行教学,可根据教师、学生情况相机安排
D.对于每个栏目后面的练习题、教师应有选择性地让学生进行练习
【答案】 C
6、学习完《观沧海》后,教师布置了课后作业:“默写诗歌《观沧海》。”下列对该作业设计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该作业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以及自主性
B.该作业更适用于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
C.该作业有助于学生体会诗歌的声韵美
D.该作业重在及时考查学生的书写能力
【答案】 B
7、某教材设置了“民俗风情”专题,下列作品中适合被选人的是( )。
A.朱自清《背影》
B.曾朴《孽海花》
C.戴望舒《雨巷》
D.贾平凹《秦腔》
【答案】 D
8、教学《雷雨》,教师导入:“上世纪30年代,年仅23岁的曹禺在清华园创作了一部四幕剧:
A.以最动人心魄的情节开题、调动了学生的“味蕾”
B.在导人中步步设疑、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负担
C.导入设计思想巧妙。教师的语言平淡一点也可
D.学生是学习者、探究者的身份不符合高中学情
【答案】 A
9、阅读《别了,“不列颠尼亚”》备课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A.陈老师选择的教学内容侧重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
B.陈老师的做法关注学生在新闻阅读过程中精神的活动和生命的活动
C.张老师把新闻知识作为教学的引子,把阅读文本作为解释和印证新闻写作的范本,这种做法比较好
D.陈老师这样处理语言教学更实在
【答案】 C描写人物特点的作文
10、教师讲授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时,引导学生感受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要求学生举出与“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诗句。以下学生所举的例子中,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A.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B.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C.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D.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答案】 B
11、教师教学柳永的《望海潮》一词时,引导学生阅读作品并领略杭州的美景。课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寻诗词当中的杭州”专题活动。下列学生到的诗句中,不适合作为描写杭州的示例诗句的是( )。
A.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B.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
C.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白居易《春题湖上》)
D.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张祜《纵游淮南》)
【答案】 D
12、在教学《云南的歌会》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土坎边的粉蓝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竞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一句中修辞手法的妙用,为学生列举了以下例子。其中不合适的是( )。
A.风雨能摧残樱花,但是冲风冒雨,樱花不是也能舒开笑脸么?(杨朔《樱花雨》)
B.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老舍《小花朵集》)
C.因为她曾经和一个纵火犯鬼混,那是个十足的流氓,比魔鬼还要恶三分。(艾青《慕尼黑》)
D.玻璃窗上的冰花,已给太阳晒化了。但窗外的积雪却还是厚厚地盖在地上,对面的屋顶也是白皑皑的。冬天全没有离开大地的意思,好像要长久赖下去似的。(艾芜《屋里的春天》)
【答案】 C
13、教学《安塞腰鼓》时,教师上课前先播放了一段腰鼓舞蹈,在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时,自然地导入新课。对该教师运用多媒体的方式,下列评价不恰当的是(  )。
A.多媒体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调节课堂气氛
B.多媒体的使用丰富了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更加方便地给学生提供教学信息
C.多媒体会占据课堂时间,不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D.多媒体可以对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有所弥补,激发学生兴趣
【答案】 C
14、名著导读课上,教师用幻灯片为学生呈现了下面一段话.让学生利用知识积累完成填空。读古今中外的名著,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而且能够了解社会,懂得人生道理。从①《西游记》里孙悟空的身上,我们能学到爱憎分明的品格;从老舍《②》里男主人公的遭遇中,我们能了解到旧社会的黑暗;从《三国演义》里③的身上,我们能学到忠诚和智慧;从笛福《鲁滨逊漂流记》里鲁滨逊的身上,我们能体会到④的精神。
A.吴承恩骆驼祥子诸葛亮坚毅
B.施耐庵骆驼祥子关羽忍耐
C.吴承恩茶馆诸葛亮机警果断
D.罗贯中茶馆关羽勇敢无畏
【答案】 A
15、教师准备选择一篇语言“如话家常”“平淡自然”的散文,指导学生品味散文语言。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
A.朱自清《春》
B.茅盾《白杨礼赞》
C.汪曾祺《昆明的雨》
D.鲁迅《藤野先生》
【答案】 C
16、下面是一位教师在教学《边城》一课时的导入语和结束语,按要求答题。
A.导入语语言优美,营造了美妙的情境,具有吸引力和指向性
B.导入语新颖精炼,契合了课文的思想感情
C.结束语文白搭配,不易于学生明确和领会课文的主旨
D.结束语含蓄隽永,升华文章的思想感情,余味无穷
【答案】 C
17、教师在教学诗词意象分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诗词实例,理解并总结意象“酒”所表达的情感。下列诗词名句中,意象“酒”表达了思乡之情的是( )。
A.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C.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D.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白居易《问刘十九》)
【答案】 A
18、在某次“写作”教学的主题研讨活动中,教师们特别讨论了“写作”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B.鼓励学生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意见
C.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课堂时间,让学生随意写作,字数随意
D.设计写作情景,根据情景进行合理想象,表达自己的心声
【答案】 C
19、执教《再别康桥》,小结时教师深情地说:“轻快、飘逸、清新,这是以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诗派’的特点。《再别康桥》我们就欣赏到这里。”然后话锋一转讲 起徐志摩飞机失事不幸遇难的故事,“徐志摩的一生就像他写的另外一首诗《偶然》,‘你记得也好,最好忘掉,在这交汇时互放的光亮’,他虽然生命不长,但是 今天我们和他诗歌的交汇,这展现的光亮,将永远留在我们记忆当中。”对该教学环节评价不恰当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