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点赏析
灵动的词语,透着生命的彩。第二段中的:“它们黄茸茸地亮着,泥土就还醒着,鸟儿和虫子就还醒着。”亮着,生动地写出了蒲公英在深秋依然还黄灿灿的开着,有旺盛的生命力。醒着,生动地写出了泥土、虫子、鸟儿的生机。还有两个“鼓”字,也富有深意:“有的刚刚鼓起三五个青豆般嫩嫩的蕾。”(春天)“许多蒲公英已经鼓了些米粒大小的青蕾。”(秋天)鼓,惹人联想,想到无论是生机盎然的春季,还是秋风飒飒的秋,蒲公英依然盛开,总是那么富有生命力。
生动的句子,赋予了诗的浪漫。“写春天的蒲公英,”像一簇簇微微燃烧的火苗。”写秋天的蒲公英,“像一粒粒淡定的阳光,又像一粒粒金的星星。”“沸扬成一朵一朵的白絮飘起来,像一片片飞扬的微雪、、、、、”这些生动的比喻句,把蒲公英比作“火苗”,比作“阳光”,比作“星星”,比作“微雪”,写出了春天的蒲公英的灿烂和茂盛,写出了秋天的蒲公英也依然充满生机。富有浓郁的诗的味道。“花朵是植物的心灵”,更有灵性,蒲公英就是那充满人性的人,就是那穿着淡黄衣衫的美丽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少女。“它们是到城市寻它们的亲戚的”。真的是一首动人而多情的诗。
深沉的情感,打动着读者的心。“它们是要飞成天上的白云,是要随着那些流浪的云朵,飞回到遥远的乡间的田塍上、山坳里,是要迢迢地回到自己的乡野老家吗?”读到此处,勾起读者回忆的想象,头脑里、心里是这样的一幅画面:迷路的、流浪的孩子,终于在一个迷蒙的夜晚,回到了离开多日的老家,一头扑进母亲的怀抱,它们在流泪,打湿了母亲的衣襟、、、、、继而让读者想起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蒲公英”,传递着乡愁,“河畔”、“山涧”、“乡野”、“田园”、“泥土”、“炊烟”、“田塍”,都充满了情意。更为柔软的是:“不管岁月多么的苍凉,不管脚步多么的遥远,不管回家的路是多么的漫长,不管生命是多么的沉重,它们一定要飞回去的,回到那温热的泥土上,回到那一缕炊烟里,回到那一声苍老的召唤里、、、、、”我们想起的是年迈的父母,倚在古槐下眺望儿女远行的方向,触动了我们心灵中最柔软的情思。余光中是“乡愁王子”,我要说李雪峰是“乡愁公主”了,可以比翼双飞了。
难点指津
  《回家的花朵》,清新自然,朴实灵动,感人至深。但是,它的表现手法和独特的构思形式,还有让初中生难于理解的地方:
一、借物喻人的手法理解
“花朵是植物的心灵,是一棵树的灵魂.”这里的灵魂,指的是精神,是心灵的一种追念。作者写蒲公英,就是来寄托自己对乡野老家的怀恋和思念。由蒲公英,写到所有的从乡村走进城市的人,再写到自己,从120多里远的乡野老家到小城里来生活,从年轻到不惑,依然在喝蒲公英茶,依然在吃蒲公英摊成的饼。
二、由物及人的构思方式理解
文章一、二、三段写蒲公英的花期长以及生命力顽强,第四段用“它们是到城市寻它们的亲戚的”过渡,第五段开始写“亲戚们”以及“我”对蒲公英的深情:买几扎蒲公英,晾干冲茶,摊饼、、、、、又接着写蒲公英的轻盈和自由,可以飞得远,可以回到老家,从而很自然地写到自己浓浓的乡愁:无论多远,都要回到老家,回到温热的泥土,回到盘旋的炊烟,回到苍老的召唤、、、、、、、这种由物及人的结构方式需要初中生用心体悟。
    《回家的花朵》,是余光中后的又一首乡愁,浓郁的乡思,淡淡的哀愁,挥之不去的愁思。
考点训练
 
1全文借“蒲公英”写乡愁,写了蒲公英的哪几个特点?
2理解下列句子:
1)、它那微小鹅黄的花盏,甚至金黄到秋天的深处。
回家的2)、或开在一蓬枯臼得如同旧白线的枯草篷子里,像一簇簇微微燃烧的火苗。
  3、本文 最突出的文学手法是“借物抒情”,请简要分析。
附“考点训练”答案:
   
    1、(1)、花期长;(2)、生命力顽强;(3)、轻盈自由飞得远。
 
2、(1)、这个句子写的是蒲公英的花从春天开到秋天,表现了作者对蒲公英花期长的欣赏和赞叹;
  2)、这个句子写了蒲公英开在枯草蓬里的艳丽形态,用了对比手法和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蒲公英花开的很茂盛和亮丽。
3《回家的花朵》的很多笔墨是在写蒲公英写了蒲公英,实际上是借助蒲公英抒发作者浓浓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