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而”字的常见用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路:提及文言文,我们脑海中最先出现的就是“之乎者也”,可见这些词语在文言文中的重要。这几个词我们给它们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虚词. 。 什么是虚词?有哪些?虚词是实词的对称。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有连接或附着各类实词的语法意义虚词不能独立成句,只有配合实词来完成语法结构。
二、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而”字常见用法。
三、教学重点:全面总结“而”的用法,并学习如何判断其用法,从而学以致用,更好的理解“而” 。
四、教学步骤:
1、导入:
2、知识梳理:
“而”字作连词的常见用法有下面几种:
①表示并列关系
②表示承接关系
③表示递进关系
④表示转折关系
⑤表示修饰关系
3、知识讲解
平列关系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②起坐而喧哗者。(《醉翁亭记》)
两个“而”字都是平列关系,又,和;可不译。
承接关系
①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而”表承接关系,就,接着;或不译。
递进关系
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记》)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二章》)
“而”表示递进关系,并且,而且。
转折关系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②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醉翁亭记教案“而”表示转折关系,然而,但是,可是,却。
修饰关系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②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
“而”表示修饰关系,着,地;也可不译。
知识讲解
①“而或”,可译为“有时候”。
例如: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岳阳楼记》
②“而已”,用于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词,是由连词“而”和动词“已”凝固而成,相当于"罢了"。
例如: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
③“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表示转折。
例如: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
④“既而”、”已而”,相当于不久,一会儿。
例如:既而儿醒。(《口技》)
课堂小结
以上是我们初中文言文中的“而”字的常见用法。除此之外,“而”有时还可以作代词、助词和动词等,这些是比较少见的现象,就不作详细分析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