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登泰山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登泰山记》教案
    1.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济源有点渊源的古代游记散文《登泰山记》。因为课文中提到了济水、王屋山。中国古代的文人名士,似乎有种与生俱来、无法排解的泰山情节,泰山之于他们,不仅仅只是一座普遍的山,而是一种至关重要的精神具象。那么登泰山,对于姚鼐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2.引入课题《登泰山记》
    3.展示学习目标
    ①掌握通假字、重点实词、文言句式、文化常识。
    ②赏析精彩的写景片段,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③品味姚鼐在美景中寄托的情感和人生态度。
    泰山之于我们并不陌生,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写出与泰山有关的成语、俗语、诗句。
    学生先自主发言,教师随后展示相关内容。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
    泰山不让微尘,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李斯《谏逐客书》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泰山崩于前而不变   
    人心齐,泰山移    有眼不识泰山    稳如泰山  安如泰山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泰山压顶不弯腰
    泰山北斗(古代认为泰山在五岳中最高,北斗星在众星中最明,因此常用以比喻因德高望重或有卓越成就而为众人所崇仰的人。又称泰斗。)
    补充:(强调加黑的,其余学生自己看)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山是五岳中的东岳,山处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所以被尊为“五岳之首"。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杜甫也曾在这里“一览众山小"。泰山因文化圣人而成为文化圣山,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山。  古代帝王常登山封禅,加以封号,并广建庙观,刻石题字,历代文人也留下许多记游的精美之作。
    泰山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突兀挺拔的气势、雄伟壮丽的景观,而成为饮誉四方的游览胜地,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世界人类文明遗产”。
    师:泰山成为名山,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自然景观,更因为它的人文景观,让它成为了中国心中的精神高峰。
    “记"的文体介绍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小石潭记》(唐朝柳宗元)
    《岳阳楼记》(宋朝范仲淹)
    《醉翁亭记》(宋朝欧阳修)
    《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
    《核舟记》(明朝魏学洢)
    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
    6.现在开始我们的泰山之行吧。先来做一下“行前准备”
    学习活动一:
    夯实基础——知识点大闯关
    第一关:“变形金刚"通假字
    (1)须臾成五采(    _________    )
    (2)多平方,少圜(    _________    )
    第二关:“C位”字词
    (1)自京师乘风雪(      )
    (2)余以乾隆三十九(    )
    (3)及既上(    )
    (4)而半山居雾若带然(___  )
    (5)或得日或否(    _________ )
    第三关:“调皮"的文言句式
    崖限当道者(  定语后置句___ )
    翻译: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
    定语后置:中心语+定语+者
    翻译时将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语前面去翻译
    第四关:“包罗万象”的文化常识
    (1)京师:(    _________  )
    (2)阳:(      )阴:(___)
    (3)乾隆三十九年:(___  )
    (4)戊申晦(    _________    )
    (5)五鼓(___ )
    补充:晦、朔、望、既望(农历分大小月,小月十四称望,大月十五称望,谢过宋老师!)
    关于干支纪年(此外可简介,时间紧迫,推算法可省)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顺序搭配,就构成了60个干支。基本方法是天干先取第一个“甲"与
地支的第一个“子”合成“甲子",然后干支都依次向后一位,就是“乙丑”,直到“癸酉"时,天干从头开始,地支继续向下取,成“甲戌”“乙亥",然后地支回到第一个,成“丙子”,以此类推。
    简便的干支纪年推算法
    公元年÷10,余数-3,得数为天干;
    公元年÷12,余数-3,得数为地支。
    如果余数小于3,加上一个除数再减3。 例如2021年,2021÷10,余数是1,加上10等于11,11-3=8,天干为辛;2021÷12,余数是5,5-3=2,地支为丑,2021年就是辛丑年。
    出发:路线梳理
    学习活动二:跟着姚鼐游泰山 路线规划  画出你理解的游览线路图
    (此处活动目的不明,无效。(谢过韩老师!)可让学生画完后再读原文路线。贴近文本,熟悉文本。谢过慧芳!)
    抵达泰山
    学习活动三:跟着姚鼐赏泰山景(二、三、五段)
    鉴赏角度:用词、修辞、句式、描写手法(动静、远近、俯仰、彩、正侧)、景情关系
    (①指令要明确,一句或两句,有同学全部出来了,来不及鉴赏。②根据学生的回答,规范答题术语,对学生要求要到位(此处谢过老宋!)
    生1:其级七千有余。侧面描写出泰山的高峻,登山的艰难
    生2: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不说白雪覆盖着苍山,而说苍山背负着白雪,化静为动。(师补充:苍山背负着白雪,用了拟人修辞,写出雪之多之厚,正因为雪之厚,雪反射的光才能照亮这南面的天空,两句之间有内在逻辑,姚鼐真是写景的高手。此外,还有彩的对比。)
    生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而皆若偻。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山
鞠躬的样子。(师补充:除了拟人,还有彩的对比。绛是红,皓是白,红白相间,写出了日出之美。)
    生4:第5段,三无三少,写出了冬日泰山的静态之美,而三多,则写了泰山的苍劲峻峭。(师补充:作者用笔极简省,多用短句,但又言之有物,体现了桐城派追求雅洁的特点。)
    此外,教师可再补充几处:
    一处: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艰难出壮美,最美的风景,最震撼人心的力量往往与艰难相伴。明写登山艰难,实写人生的艰难。
    二处: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晚景如画,云雾若带的悠然、淡远、纯净。明写山淡雅,实写心境的淡然。
    三处:大风扬积雪击面。扬,写出风大。击,写雪的力度之大。两个动词写出了登山环境的恶劣。用词之妙
    四处:极天云一线异,须臾成五采。写出了泰山日出时日光彩的变化之快。
    五处: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作者把东海作为旭日喷薄而出的背景,使日出的气象更壮观,境界更雄浑。此外,日出是一天中的辞旧迎新,而作者除夕登顶等的是新年的第一轮日出,是一年中的辞旧迎新,这也是他辞官归乡后人生道路上的辞旧迎新,是他辞官后开启新生活的信念、信心、决心和希望。明写日出景象,实写开启新生的决心和希望。(三处明写与实写,可在9之后进行。)
醉翁亭记教案
    心灵远游
    学习活动四:
    质疑探究:姚鼐为何要冒着大雪,在除夕之夜万家团聚的时候去登泰山呢?
    姚鼐登山有哪些不同寻常之处?
    长途奔波
    冬日登山
    除夕登山
    不走常人之路
    看到了日落日出的壮丽景象
    知人论世:姚鼐(1732年—1815年)
    1750-1763:13载坎坷科举路
    乾隆31年(1766):兵部主事
    乾隆37年(1772):刑部郎中
    乾隆38年(1773):参与编《四库全书》
    乾隆39年(1774):辞官,不入仕途(借衰病养亲之名辞官离京。从登泰山来看,有病不可能在恶劣环境下还能登上;养亲,不可能在除夕万家团圆之日和朋友相约登山,可见这两个都是借口。真正的原因是学派之争,姚重宋学,而纪昀、戴震等重汉学,彼此龃龉不睦。他曾感慨:士大夫处世难矣!所退而独进,其进罪也; 所进而独退,其退亦罪也。可见在朝廷为官并不如意。)
    1776-1815:教学著书    文学派别:桐城派
    长途奔波
    冬日登山(不畏艰辛)自然的风雪在人生的风雪面前不值一提。
    除夕登山(辞旧迎新)
    不走常人之路(坚持自我)
    看到了日落日出的壮丽景象(希望与力量)
    师:作者在观日出日落的景象中获得了希望和力量。在自然美景中实现了生命的突围。这才才有了留下经典山水游记的姚鼐;才有了重义理、考据、辞章的姚鼐;才有了被称为“桐城三祖”之一的姚鼐。
    过渡:一山一水总情,我们不妨也来作一次心灵的远游。
    10.心灵远游:你又在自然中收获了什么?
    假如,我在波光粼粼的青山湖边,面对……(景物),我会……(情思)
    假如,我在学校足球场,面对……,我会……
    假如,我在杏花烟雨的江南,面对……,我会……
    假如,我在惊险奇绝的黄山之巅,面对……,我会……
    假如,我在白雪皑皑的杭州西湖,面对……,我会……
    假如,我在一望无际的内蒙古大草原,面对……,我会……
    假如,我在蜿蜒曲折的八达岭长城,面对……,我会……
    (此处,学生写得不太好,应该给出示范句)
    11.自然的治愈力,宽阔无声,就像每一次呼吸,无形无声却又无所不在。
    书香致远
    写景、记游名篇:
    王勃《滕王阁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