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上第21课《三黑和土地》教学设计
《三黑和土地》教学方案
1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2.能说出自己对脚下的土地的新感受。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教学难点】
能说出自己对脚下的土地的新感受。
背影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一、 课程导入
1.土地,是生活的根本;土地,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喜悦;土地,保证了人们的幸福生活。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诗歌《三黑和土地》,看看运动后,做了土地主人的农民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板书:三黑和土地)
2.教师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介绍作者: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现代著名乡土诗人,因其浓郁的乡土诗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主要著作有诗集《地层下》《窗外》《入伍》等。
写作背景:苏金伞从小生长在农村,能深刻体会到农民对土地的挚爱,作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苏金伞晚年对乡土的回忆几乎处处皆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的土地革命让劳动人民获得了宝贵的土地。本诗就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获得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设计意图:这首诗的创作年代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教学中适当提供写作背景,有助于学
生对诗歌的理解。
二、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巩固容易读错的字音。(随文识字)
pá qiáo guō tāng guī
耙 荞 蝈 蹚 闺
2.圈画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图片等理解。
批注:
土疙瘩:指土块。
耙:用耙子平整土地或聚拢、散开柴草、谷物等。
顺溜:方向一致,有次序。
地主:旧时农村中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以出租土地剥削农民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
蹚坏:踩坏,踏坏。
打完场:指从庄稼收割之后再到脱壳的整个过程。
公粮:农业生产者或农业生产单位每年缴纳给国家的作为农业税的粮食。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已全面取消农业税,不再缴纳公粮。
3.整体感知,梳理内容。
(1)提问:这首诗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诗歌可以分为几部分?请给每部分概括一个小标题。
预设:
本文主要写了农民三黑得到土地后,爱不释手,认真侍弄土地,种上荞麦,等待丰收。
第一部分:(1-3)农民有了土地很高兴。
第二部分:(4-15)三黑有了土地后所做的事情。
(板书:(1-3)农民有了土地很高兴 (4-15)三黑有了土地后所做的事情)
(2)默读第4-15小节,思考:三黑都做了什么?
预设:翻地耙土 想象麦苗儿长高 回忆捉蝈蝈 对未来的期待(板书:翻地耙土 想象麦苗儿长高 回忆捉蝈蝈 对未来的期待)
设计意图:对课文的梳理是对全文内容的把握,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三、问题探究
(一)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朗读诗歌,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
2.探究方法
(1)自由朗读诗歌,画出描写三黑看待土地的句子,批注感受。
(2)小组讨论:针对诗歌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内容安排,为什么写农民的内容这么少?
(3)选派代表,展示成果,教师引导、总结。
3.探究活动
(1)聚焦三黑如何看待土地:
² 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每一寸土地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
预设:三黑耙地时,多么专注、多么细致,可见三黑对土地的珍惜和热爱。
² 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预设: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耙得又平又顺溜”的地比作“妇女们刚梳的头”,一方面形象地表现出三黑把地耙得又光又顺,表明他的劳作很认真;另一方面也表明三黑在欣赏自己的劳作,他此刻心里是得意的。
² 这么松散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叫人想在上面打滚,想在上面躺一躺。
预设: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松散的地”比作“一张软床”,一方面形象写出地的松软;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三黑对土地的热爱。
² 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预设: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荞麦花比作雪。这样的环境描写,一方面形象地写出了荞麦花的颜和形态,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另一方面生动地表现出了地里的庄稼长势喜人,从侧面说明了由于是“自己种的”,所以三黑格外用心,庄稼才长得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