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宿建德江》教学设计(优秀3篇)
孟浩然《宿建德江》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移”、“渚”等5个二类生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朗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 而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淡淡的哀愁。
    教学重点:通过品词赏句,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同学们,你们了解孟浩然吗?(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资料)
    2、 今天,我们又将学习孟浩然的一首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 释题: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4、 师小结:对,这首诗就是描写的作者在建德江边看到的景。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听老师吟诵这首古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新词。
    1、 闭眼,师配乐吟诵全诗。
    2、 整体感知: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谈,师相机在黑板上板画)
    3、 自己读读吗?来,打开书,自己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生自读)
    4、 生字都读准了吗?(开火车读带拼音的生字---去掉拼音,男女生赛读)
    5、 谁有勇气把整首诗读给咱们听听?(指名)
    三、明诗意,悟诗情
    1、整首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呢?(生质疑)
    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疑惑,现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看看你能解决哪个问题?(四人小组交流)
    3、反馈: 第一句: (1)、生读句子,说诗意 重点理解:移舟:移动的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州。 日幕:黄昏时分客愁新:又增添了新的哀愁。 (2)、指导朗读(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出诗人淡淡的哀愁。) 第二句: (1)、生读句子,谈感受。 (2)、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 (3)、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
    4、指导吟诵全诗(吟诵比赛)-——-相机指导背诵
    四、总结
    1、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诗中描写的情景。
    2、师小结
    五、布置练习
    1、搜集有关孟浩然的其他诗歌
    2、 为《宿建德江》配画。
    板书设计: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习鉴赏田园诗的方法,了解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
    2、让学生在感受诗人笔下特殊风光的同时,了解诗歌的艺术风格,通过这些诗歌的不同的表现手法,让学生品味诗歌意境美,并得到情感的体验,以及进一步提高对美的认识。
    3、背诵、默写诗歌。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品味诗歌的意境美,获得情感的体验。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启发式、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山水诗的创始人是:谢灵运、陶渊明;田园诗的开拓者是:王维、孟浩然。
    介绍山水田园诗。它是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二、作者介绍
    孟浩然生活在开元承平年代,一生经历简单,40岁在老家隐居,后来赴长安考进士落第,到吴越一带漫游,几年后回到家乡,曾在张九龄幕中任从事。他既有魏晋名流清朗潇散的风神仪表,又追慕陶源明躬耕田园的高尚情操,同时也怀有盛唐大多数终生不达的失
意文人共同的精神面貌。他的田园诗侧重描写隐居的种种高雅生活和闲情逸致,诸如高士的孤怀、隐居的幽寂、登临的清兴、静夜的相思。他的山水诗注意对生活的领悟,不雕琢,浑然而就,创造出许多清空的意境。艺术上孟浩然以比兴寄托和壮逸之气充实了南方山水诗的骨力,以白描手法写景抒情,形成了冲淡清旷的风格。代表作有《春晓》《过故人庄》《宿建德江》
    故人具鸡黍(shǔ),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xiá)。
    开轩面场圃(pǔ),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huán)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
    三、鉴赏诗歌
    这首诗是诗人南游吴越时写的,统摄全诗内容的是哪一个字,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全诗的诗眼是“愁”字。
    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泊,停船过夜。诗人停船在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句点题,为下文抒情写景作准备。
    “日暮客愁新”,客,诗人自指。日暮,黄昏时分。“客愁新”,诗人又有了新的愁思。
    “野旷天低树”是“日暮”泊舟所见;原野空旷,天空在与地平线相接的地方从树梢顶上倾斜下去,空旷的原野使人孤寂。
    “江清月近人”,表明时已夜晚,明月在天,倒影在水中,诗人于船上俯视江水,看见月亮是如此之近,这情景让诗人感到冷清。这两句一写远眺,一写近观,给人既辽远又逼真之感。
    四、思考:日暮为什么会撩起诗人新的愁绪呢?请结合下列诗句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理解:清人黄叔灿《唐诗笺注》:“‘野旷’一联,人但赏其写景之妙,不知其即景而言旅情,有诗外味。”你是怎样理解这诗外之意的?
    “野旷天低树”写出旷野的空旷寂寥,在这个广阔的天地之中,人显得孤独寂寞,这时,只有江中的孤月与自己亲近,寂寞之心似乎寻得了慰藉,但这一点喜悦不能驱散诗人的团团新愁,诗人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赴长安,而今却只能还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巡吴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江清月近人”,这画面让我们一见到的清澈平静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可那画面上见不到而应该体味到的,则是诗人的愁心已经随着江水流入思想翻腾的海洋。这一隐一现,一虚一实,相互映衬,相互补充,正构成一个人宿建德江,心随月去的意境。
    六、朗诵这首诗
    1、学生齐读。
    2、听音频资料,再齐读。
    3、请个体学生展示。
    4、同桌之间互读,逐步完善。
    (诵读中体味诗的情感,把握诗的节奏)
    七、归纳山水诗的特点
    思想内容:
    1、歌颂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如杜甫的《望岳》。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2、描写秀丽的风光,表达自己对自然的喜爱之情,或表达隐居情怀,如孟郊的《望终南山》
    3、描写羁旅愁思或怀才不遇的不幸遭遇,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4、借景表达自己与众不同,厌倦官场,不愿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如储光羲《田家杂兴八首》。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白描。
    孟浩然《宿建德江》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的:
    1、认识5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在自学的基础上,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3、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
    1、理解词句,明确内容。
背影教学设计    2、体会作者表达的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充满忧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同学们的诵读让我们感受到古朴的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诗《宿建德江》,让我们通过学习再次感受诗的美好意境吧!(板书:宿建德江)我们一起读一读。(齐读)。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谁留宿建德江?孟浩然留宿建德江。板书:(孟浩然)这首诗就是孟浩然仕途受挫后,南下经过建德江时写下的一首诗。
    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1、自读古诗现在请大家看课文,自由地把这首诗多读几遍,借助课后的拼音把生字读准、读好。自由读《宿建德江》(学生自由读古诗,按自己的节奏和速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