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抓朱丹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感悟他用“笛声”如泣如诉内心的情怀。
2、领悟人物精神与事物品格喻指的高度统一。
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南京大屠杀刻骨铭心的痛楚,提升不忘历史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过程:
师:这节语文课,我们继续随着作者赵恺先生的思绪,再次走进手握木笛的青年朱丹,走进朱丹的内心世界。通过初读课文,我们了解到朱丹由于拒绝在考场上吹奏欢快的乐曲而挥泪洒别,而当他来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他却伫立雪中,尽情地吹奏起来,那么文中是用怎样的语句来描写朱丹吹奏的那一曲乐曲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的浏览,出相关的语句,画一画,品一品。
    (朱丹伫立雪中,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吹奏起来。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着这声音,火焰温暖着这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孩子们在静静地倾听,他们似乎听懂了这如泣如诉的笛声。)
师:非常感谢,很聪明的一个女孩,这么长的句子,竟然能够这样流利的读下来。大家到了吗?
师:谁愿意再来完整地读一读这两段话。
师:如果我们继续将描写笛声的语段读薄,将它读成几个词语,你认为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这一段木笛声呢?
      (悲凉凄切、脉管滴血、翩然回旋、如泣如诉)
师:看来英雄所见略同。(屏幕出示:悲凉凄切、脉管滴血、翩然回旋、如泣如诉)
师:我们一起来很有感觉的、字字入心的读一读这些词语,谁愿意?
师:其实词语呀,它是有感觉的、它是有生命的,它刚刚从描写笛声的语段当中提取出来,它还带有笛声特有的那种感觉,大家闭上眼睛,用心的听,静静地想,你仿佛听到了怎样的笛声?
师:悲凉凄切、脉管滴血、翩然回旋、如泣如诉(播放声音:悲凉的笛子曲)
      (生闭眼倾听)
师:睁开眼睛,你仿佛听到了怎样的笛声?
(预设  生:我仿佛听到了朱丹吹奏的悲伤的笛声,令人感动。)
师:令人感动,把你感觉到的带进去,读一读。
(预设  生:我仿佛听到了朱丹吹奏的声音十分悲凉,使人感到辛酸。)
师:把你这种悲凉和辛酸带进去,读一读。
(预设 生:从这几个词语中,我感到朱丹非常伤心,非常的令人辛酸。)
师:伤心和辛酸,你觉得具体体现在哪些词语上?
      (生:脉管滴血)
师:脉管滴血。带进去,读。
师:知道什么叫如泣如诉吗?
(生:像在哭泣,又像在倾诉。)
师:像在哭泣,又像在倾诉。(板书:诉)
师:是的,这流着泪的,款款倾诉的笛声在,我们听到了,我们大家都感觉到了,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这四个词语。
        (生:齐读)
师:就带着这种感觉,大家不要走出来,假如此时此刻朱丹就站在你的面前,他就像你吹
奏这一曲悲凉凄切的笛音,你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想要问问他?
    (预设  生:我想对朱丹说的是“你为什么不在考场上吹奏那曲欢快的乐曲,而在遇难同胞纪念碑前吹奏笛音呢?”)
师:你想问问他为什么不在考场上吹奏而偏偏到纪念碑前吹奏悲凉的乐曲。还有吗?
      (预设  生:我想问问朱丹,他为什么在考场上放弃了自己的艺术前途?)
师:为什么在考场上放弃了自己的艺术前途?是的,朱丹为何哭泣,他又向谁倾诉呢?你们知道吗?
      (预设 生:他在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哭诉。)
师: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哭诉,因为这一天是——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
师:因为这一天是12——
      (生 13日)
师:在1937年的1213日,那是一个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不堪回首而又必须铭记的血泪史…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一组数字(屏幕出示:屠杀持续了/40多天/1000小时/大约60000分钟/屠杀300000/大约每12秒钟消失一个生命)谁愿意读?
        (生:读)
师:短短的12秒钟,在南京城内就有一个国人的鲜活的生命被剥夺了,这仅仅是一组数字吗?这是什么?
        (生:这是我们中国人不能忘记的耻辱!)
师:这是我们中国人不能忘记的耻辱!朱丹拥有高超的艺术才华,他又是那么的热爱他的木笛,已达人笛合一,乐曲就是心曲的境界,在这一个国难日,在这一个国耻日,他又怎能让自己心爱的木笛流淌出欢乐的乐曲呢?来,拿起你的书,酝酿一下情绪,我们走回考场,谁愿意做一回考场上的朱丹,和我一起对读考场上朱丹与大师的对话,来感受朱丹内心的痛楚与决绝。
师:沉默片刻之后,他向主考席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抬起头,轻轻地说……
(生:请原谅,我可以不演奏欢乐的曲目吗?)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快的乐曲。)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今天是1213日。)
师:1213日是什么日子?
      (生: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
师:你没有忘记今天是考试吗?
      (生:没有忘记。)
师: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应当懂得珍惜艺术前途。
      (生:请原谅……)
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痛到心滴血的句子
师:就在这段话中,朱丹他放弃了什么?
      (预设  生:艺术前途。)
师:他在坚守着什么?
      (预设  生:爱国之情。)
师:爱国之情。尽管他不忍,不忍心放弃他的艺术前途,但是它是那么的热爱他的……
      (预设生  祖国)
师:别说是小小的艺术前途,即便是他的生命,如果需要,为了祖国的尊严,他也会……
    (预设  生:奉献)
师:也会奉献出去的,所以在这段文字当中,我们感觉到他的不忍,但更多的是他的……
    (预设 生:爱国之情)
师:不容置疑的爱国之情,没有任何的卑微,没有任何的怯懦,有的就是坚决,不可动摇的坚决。尽管声音很低沉。谁愿意再做一回考场上的朱丹,把这种坚决读出来。
(师生配合朗读)
师:让我们在朱丹的痛楚里徘徊,游走,不要离开。我们就怀着这种感觉,跟着朱丹一起在南京城飘雪的夜空中游走。朱丹他该向谁倾诉呢?飘雪的夜晚又加深了他内心的悲伤,他无目的的游走,而鬼使神差的,此时此刻的朱丹,竟然来到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来到纪念碑,他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 生:临近石碑,只见一片莹莹光亮,像曙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墨滴在宣纸上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是一个由孩子组成的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显然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片幼松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屏幕出示这段文字:临近石碑,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