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鲁迅的巧嵌其作品、称号的对联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被喻为“中国的高尔基”。鲁迅先生一生写下了八百多万字的著译,他的《呐喊》、《彷徨》、《朝华夕拾》等许多作品一版再版,并被翻译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语等多种文字。这些,是他留给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介于此,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后,社会各界为他撰写了众多的挽联,这些挽联,无一不流露出了对他的尊敬、赞美、崇拜之情。更巧的是,这些挽联之中。有很多是嵌入了鲁迅的诗歌、作品集、称号、遗言。
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尤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殒泪;
钦诵二心,憾无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
这是郭沫若先生挽鲁迅的对联。“方悬四月”的“四月”是指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去世,与鲁迅逝世的时间
相距只有四个月。将鲁迅和高尔基并列,寄托了对鲁迅先生的无限哀悼之情。下联寄托了作者未能与鲁迅晤面的痛惜之情,和对鲁迅及其作品的无限敬仰之情。“二心”系指鲁迅的杂文集《二心集》。“东亚西欧”、“南天北地”,用方位名词相对,表示鲁迅巨星殒落,普天同哀。悲痛之余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平生功业尤拉化;
旷代文章数阿Q。
此联也是郭沫若先生挽鲁迅联。拉化,即拉丁化,指白话文运动。上联写鲁迅提倡文字改革,使汉语拉丁化、大众化功不可没;下联写鲁迅的小说《阿Q 正传》是文学瑰宝。对鲁迅的评价
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
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彷徨。
这是鲁迅先生同乡好友孙伏园先生撰写的挽联。此联中嵌入了鲁迅先生的是部作品。《莽原》、《野草》、《热风》、《奔流》、《呐喊》、《毁灭》、《而已》、《十月》、《噩耗》、《彷徨》。一语双关,既概括了鲁迅先生的大部分作品,又毫无痕迹的借书名表达了自己的伤痛之情。恰如其分,毫无堆砌之感。
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右,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正当姚克与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在鲁迅的指导下,精心编译《活的中国》一书时,惊悉鲁迅逝世噩耗,二人悲痛万分,合撰挽联一幅寄托哀思。上联嵌入了鲁迅的《呐喊》、下联嵌入了《旧雨》、《彷徨》。在此联中,我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姚克斯诺对鲁迅先生的尊敬之情,并点明了鲁迅先生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在文坛上的地位。
译死魂灵,竟成恶梦,归化十月;
作自由书,长留热风,去无二心。
1936年鲁迅逝世时,陈适正在上海教书,他自撰自书挽联:送到灵堂上悬挂。联中“死魂灵”、“十月”、“自由书”、“热风”、“二心”等,是鲁迅译著的书名,此联词义双关,表现了鲁迅对国民党专制统治的抨击和对自由的追求。
先生竟去矣,何堪千万青年,彷徨呐喊!
中国其醒乎?谁怜半壁山河,野草朝花!
这副对联也是陈适挽鲁迅的。上联嵌入了《彷徨》、《呐喊》二集。并说明了鲁迅在青年中的引领作用。下联嵌入了《野草》、《朝华夕拾》。
佳作尤称孔乙己;
大名堪配高尔基。
此联为鲁迅先生同乡和平老人邵力子先生为其撰写的挽联。1936年冬,国共两党在西安为鲁迅举行追悼大会。时任国民党陕西省政府主席的邵力子为大会题写了以上挽联。“孔乙己”为鲁迅先生的代表作。是特指,也是泛指。下联是把鲁迅先生与高尔基相比。,高度评价了鲁迅在缔造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中的“旗手”作用。
文苑苦萧条,一卒彷徨独荷戟;
高丘今寂寞,芳荃零落痛余香。
这是作家曹聚仁先生为鲁迅撰写的挽联。“彷徨”是鲁迅的一部小说集名。上联出自鲁迅先生的《题〈彷徨〉》诗:“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下联中“高丘”典出屈原《离骚》诗。全联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逝世的深深的惋惜之情。
侠骨柔肠横眉俯首;
胸中海岳笔底风雷。
钱昌照先生挽鲁迅的对联。上联化用了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下联写其文学成就。
荷戟独彷徨,岂惜芳馨遗远者;
大圜犹酩酊,如磐夜气压重楼。
这是罗庸挽鲁迅联。“岂惜芳心遗远者”句出鲁迅的《送OE君携兰归国》一诗。OE是鲁迅的日本友人小原荣次郎之英文译音简写。“大圜犹酩酊”句出鲁迅悼范爱农的《哀范君三首》之三。“如磬”句出鲁迅的《悼丁君》诗,曹聚仁联中的“高丘今寂寞”,也是用此诗诗意。
忆讲象牙塔,继遗音而呐喊;
再读两地书,启后知那彷徨。
丁迅挽鲁迅先生对联。上联嵌《呐喊》,下联嵌《两地书》、《彷徨》。
彷徨半世;
呐喊一生。
此联为李镆挽鲁迅联,是鲁迅所有挽联中见诸报刊书籍中最短的对联。上联为我们再现了鲁迅先生为挽救中华民族的灵魂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的情态。也及言其声名之短暂。下联则写出鲁迅先生人虽逝,而精神永存。这个联语简短有力,涵盖了鲁迅光辉的一生。
火线下英勇不亚巴彼塞;
在人间伟大比上高尔基。
吴清友挽鲁迅联。“巴彼赛”实为“巴比赛”,上联把鲁迅先生与发法国著名作家巴比塞的文学成就相比。与其不同的是,巴比塞曾经上过战场。并写出了反战小说《炮火》。
呐喊如狂人,为国而己;
华盖育彷徨,导民中流。
劳动生活社挽鲁迅的对联。上联嵌入了《呐喊》、《狂人日记》,下联嵌入了《华盖集》、《彷徨》。上联竭力描绘了为国奔忙的鲁迅。下联则概写了其在对民族的精神的引领作用。
方悼国际大文豪殒落,光明大地正哀痛思慕;
又哭中国高尔基窒逝,血腥奴场更悲愤欲绝。
上海妇救会撰写的联俞郭沫若撰写的挽联又异曲同工之妙。
倡民族复兴,像土国凯末尔;
在文坛驰誉,如苏联高尔基。
景光文艺社撰写的挽联则在鲁迅先生比作“高尔基”外,还把其与土耳其共和国缔造者、第一任总统兼武装力量总司令凯末尔相提并论。
除了在对联中嵌入其作品集、诗句、称号外,有的作者在在其挽联中嵌入了鲁迅先生的遗言。如:
要打叭儿落水狗,临死也不宽容,懂得进退攻守,岂仅文坛闯将;
莫作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嬉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陈毅挽
不做空头文学家,死者已用了铁笔铁肩,挑过民族解放的担子;
要作真心革命者,活人要拿出赤心赤血,赶走压迫中华的敌人。—俞庆棠挽
著作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蔡元培挽
先生端非是空头文学家;
我们决不做盲目糊涂虫。—尤忍寒挽
上述四联中的“糊涂虫、不做空头文学家”是鲁迅先生生前所六遗言的内容中的的三条: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和第五条: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鲁迅先生一生,伟大而短暂。他的足迹,遍及我们的精神领域。从这些挽联中,我们可以再此领略鲁迅先生的风采。要想全面了这些挽鲁迅先生的对联,还需多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多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才能更细致更深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