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NJIN EDUCATION
统编教材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采用了儿歌童谣的表达方式,使教材充满童趣。在课堂各环节的教学中,充分利用童谣创设童趣意境,让学生进行趣味探究,能促进迁移运用,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课堂中强化道德情感,促进知情意行的统一。
儿歌童谣语言精练、响亮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背诵,易被低年段的儿童接受。统编教材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随文编写了多首儿童歌谣,有的融合在其他栏目中,有的独立构成内容。在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吟唱歌谣、品读歌谣,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课堂中获得语言美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强化道德情感,掌握道与法的技能与方法。
一、趣味吟唱,理解歌谣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然而他们模仿能力强、爱唱爱跳,教师要采用低年级儿童喜爱的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对于教材中的歌曲歌谣,教师可以采用形式多样的方式朗诵、吟唱,如拍手读、配曲唱、对唱、韵律歌等,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如一年级下册15课《快乐地分享》一栏目中,教材呈现了一首儿歌,展示了不同的分享技巧:“秘密分享小声点,故事分享生动点,方法分享仔细点,作品分享小心点,与人分享礼貌点,一起分享快乐点。”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拍手读,再配上动作读,熟读成诵后,教师
分享快乐又用微视频的形式展示歌谣,当中还穿插一些关于分享的情境,配有《如果幸福拍拍手》的调子和韵律,孩子们一边唱一边律动,学得特别愉快。又如,一年级下册第6课《花儿草儿真美丽》的开篇以一首优美的儿歌指向生命的美丽与奥秘。教学本课时,教师配上美丽的情境图,让学生在优美舒缓的音乐声中轻声诵读儿歌,让美的情感、美的画面触动孩子的情感。
二、自主建构,运用歌谣
(一)利用歌谣,快乐入境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渲染气氛,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做到动情晓理。统编教材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儿童歌谣有部分安排在新课的切入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运用生动的语言、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创设情境,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一年级上册第6课《校园里的号令》中有一首儿歌:“小小‘指挥家’,威力非常大。只要它说话,我们都听它。大家一,藏在哪里呀?”这首充满童趣的儿歌是一则谜语,揭示了铃声的指挥功能。一上课,教师出示儿歌让学生猜一猜,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如上课零声、安全避险的铃声、集会的音乐、大课间的音乐、午休的歌曲等等,这些声音构成了指挥学生在学校生活的号令。通过“猜一猜”的游戏,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了学习的情境。又如二年级下册13课《我爱家乡的山和水》一课中,在《家乡的故事》栏目中引用了一首儿童小诗:“我爱家乡的
山,我爱家乡的水,家乡一草一木都很美。葱绿的田野里有妈妈的身影,田间小路印下我的脚印。我画下她可爱的样子,讲一讲她动人的故事。”教学时,教师配上了家乡的风景图,声情并茂地朗诵,把学生带进美丽的意境中。小诗将家乡的山水草木与家乡的人、事进行了有机结合,赋予了家乡自然环境生命的情感,激发了学生深刻的情感体验。“情动而辞发”,情境的创设为学生畅
快乐唱吟,活力课堂
——统编教材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儿童歌谣教学策略
■广东省东莞市中堂镇中心小学
翁顺有
教学
教材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