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堂实录及名师点评
第15课 《分享真快乐》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体验分享的快乐,激发学生乐于分享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习分享的方法与技巧,在生活中会与人分享。
3.帮助学生了解分享的原则,学会在分享过程中珍惜感恩他人的分享。
教学过程:
环节1:
分享快乐 师:(出示一块椰子糕)这是什么?
生:这是李青在海南旅游时给同学们带回来的椰子糕。
师:大家都知道啊,品尝过的同学请举手。(全班同学刷地举起手来。)
师:(随机采访几位同学)椰子糕好吃吗?和平常的糖果有什么不一样啊?
(学生讨论交流。)
师:(小结)我们虽然没和李青一起去海南,但我们和他一起品尝到了当地的美味,这就叫分享。
点评:生活性是本课程的重要特征之一。教师在导入时,利用学生刚刚体验过的生活,帮助学生理解分享的概念,唤起分享的积极体验,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认知与情感基础。
环节2:
师:(出示教材第58页四幅情境图)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快乐的小故事,想看吗?
(学生自主阅读)
师:小女孩收到妈妈送的书之后,是怎么做的?
生:(七嘴八舌)她和好朋友一起读,和同学一起把故事表演给全班同学看,后来又与别的同学一起看……
师:像小女孩这样,让更多的小伙伴感受到自己拥有的图书里的乐趣,这就是分享。还有哪些做法,也是分享行为呢?
生:我经常和同桌交换书看。
生:打羽毛球的时候,我们排队,轮流用陈晓玲带来的羽毛球。
生:我昨天过生日,带了很多好吃的糖果分享给大家。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这些都是与人分享的好行为。其实,我们不仅可以和小伙伴们分享物品,还可以和小伙伴们分享我们的情绪和感受呢!
点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分享,哪些行为是分享行为,在教学过程中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断明晰分享的概念,这种做法值得肯定。
环节3
师:分享的魔法,让一个人的快乐变成了大家的快乐,让一个人的办法变成了大家的办法!有个叫乐乐的小朋友也很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你们瞧(教师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生活情境。
1.体育课下课了,明明口渴了,水杯却不在身边。乐乐把自己喝了一口水的水杯递给明明,可是明明却拒绝了。
2.课间,乐乐看见玲玲正津津有味地看一本书,想让玲玲分享一下,可是玲玲也拒绝了。
3.乐乐新做了一个树叶贴画,他想分享给大家看,结果被露露不小心给弄坏了。
画面定格:乐乐沮丧地说:“分享一点都不快乐!”
师:乐乐为什么会觉得分享不能带来快乐呢?你们愿意帮帮他吗?
学生交流分享,在此过程中,教师相机引导。
例如,针对情境一,教师引导:“原来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用来分享啊!你们觉得还有什么也不太适合分享呢?”
针对情境二,教师引导:“当你希望别人与你分享时,别人拒绝了你,该怎么办呢?”
针对情境三,教师引导:“和别人分享时,还需要注意什么呢?”学生交流后,出示教材第59页的儿歌总结提升。
点评:案例中,教师巧妙地呈现学生在分享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围绕“分享的内容”“分享需要注意的细节”以及“当别人拒绝与我分享时,该怎么办”这样三个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指导。因为有了具体情境的依托,指导更加有的放矢,教学也因此更有实效性。
环节4:
(出示教材第61页的情境图。)
师:经常有小朋友会跟老师说某某真小气。他们是不是小气鬼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请大家仔细看图,你们觉得这些同学真的是小气鬼吗?为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
师:如果你是图中的小朋友,在分享时遇到这些问题,你会怎么做呢?请与同桌一起选择一个情境分角演一演。
(学生准备后分角表演,老师相机评价、提升。)
师:(总结)分享是与人相处时非常重要的交往行为。你乐于与他人分享,别人才会愿意和你分享。如果有人愿意与我们分享物品或其他的事情时,我们要懂得珍惜,因为他是把我们当成好朋友。当别人不愿意与我们分享一些东西时要学会理解别人,因为可能那东西对他来说特别珍贵,不适合与我们分享这时,我们就不要强求。
点评:低年级学生易进入情境,在进行角扮演时总会不自觉地将自我代入。通过角扮演,辨析“他们是不是小气鬼”有助于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