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冲刺古典诗歌鉴赏系列五:综合鉴赏
诗歌鉴赏指导
1102 1500
高考冲刺古典诗歌鉴赏系列五:综合鉴赏
河北省三河市第一中学语文组黄志芳
一、考纲解读
考纲要求能理解分析诗歌的内容、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综合鉴赏题干没有明确指出鉴赏的角度,只笼统要求鉴赏诗句。2014年高考有4套试卷涉及综合鉴赏题,2014年高考有6套试题涉及综合鉴赏题。这是诗歌鉴赏的综合试题:需要考生从意象意境、手法、感情、语言等角度综合答题,一般分值较大,难度也较大。
二、常识整合:
鉴赏诗歌的主要角度:
1.情感角度。
2.形象角度。
3.手法角度。
4.语言角度。
三、考点突破
(一)设问方式梳理:
某个词或某句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首联描写的景物有什么作用?
尾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鉴赏诗歌中某句子。
诗中某句有某特点,请结合诗句分析。
诗中某句改为某句,好不好?
某句写了某内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二)基本答题步骤:
第一步、简析句意。(此步骤是思考的起点,试题分值少。答案会省略此步骤。)
第二步:点手法、说作用。
(三)方法总结及运用示范
综合鉴赏的四个关注点:
一关注手法运用。手法包括诗句中比喻、拟人、夸张、动静、彩映衬、多种感官结合等描写手法,包括与上下文形成衬托、对比、反衬、反复、虚实结合等手法;还包括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借古讽今等抒情手法。
二关注表意作用。即分析该句突出了描写对象的哪些特征,营造怎样的意境,表达什么主旨。
三、关注结构作用。(包括照应标题、开头,引起下文,为下文…铺垫,以景结情,卒章显志等。)
四、关注字词锤炼。即诗句中某字用了什么手法,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效果。
【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14年湖北卷节选)
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真题呈现】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5分)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综合鉴赏。
【技法示范】本题题干已经指出此词有“飘逸”的特点,只需结合诗句从手法运用、表意作用、结构作用、字词锤炼四方面来分析既可。本题难度较大,要多角度分析才行。从手法角度,“阆山”为友人赴任之地,是实;“阆苑”为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是想象,是虚。手法是想象、虚实结合,其作用是将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这是浪漫主义风格。从表意上看,身在滁州,却要望阆州(不见君家),从视野上意境是开阔的。从字词锤炼上看,“闻说”二字体现出用语的准确、灵动、自如。
【参考答案】(5分)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彩。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诗歌译文】还记得当年你我同时进士登第,春风得意,自以为前途似锦。可如今却是官职卑微身老天涯。分别十年以来(我一事无成)白白辜负了当年新科进士的宴会。听说你要到的阆州,那里有阆山可以通往神仙阆苑,可我登上高楼却望不到你的家。独处孤城寒日无端西斜,离别愁绪难以说尽,只见那经霜的红树连接着远处的红霞。
【诗歌赏析】朋友相见,欣喜万分,还记得当年在金銮殿上,一同科举及第,受到皇上的嘉奖,何等
风光。唐朝殿试考试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金榜题名后,皇上很重视,当时正值春天,新科进士在杏园要举行探花宴会,状元要用金质银引簪花,诸进士用彩花,由鼓乐仪仗队簇拥出正阳门,骑马游街,备伞盖仪送回会馆住所。当年情景如在昨日,欣喜无比。而今,时过境迁,沧海桑田,世事多变,自己贬官在滁州,宦海沉浮,道不尽的沧桑悲凉,有多少事,多少情让人伤心无奈。一晃十年过去,各自奔忙。人生路艰难,歧途无奈。空辜负了当时皇帝的盛宴。昔日的意气洋洋与今日的薄宦凄苦形成鲜明的对比,以乐景反衬哀情,更见其哀。无奈,只能道一声悲叹。今天听说你要去阆山,巴山蜀水,荒凉之地。但是听说那是个神仙居住的地方,关山重重,道路遥遥,我们看到了无限的空间,开阔的视野。但一想到朋友匆匆相逢,匆匆离别,各自都要在荒凉的地方度过人生的时候,禁不住让人愁绪万千,真是离愁渐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多年的遭遇,多年的思念,多年的追求,都是那样的让人留恋思念,只看见经霜红树连着天边的晚霞。以景结情,诗人的不舍与惆怅都在这驻足遥望之中。
【精炼3题】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问题。初见嵩山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问:“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
答:
【参考答案】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答出拟人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以动写静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清瘦”的精神内涵,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诗歌译文】多少年来,鞍马劳顿,被困于尘埃之中,尘世污浊,我的呼吸都有些不畅了。还好有青山在,它稳健、挺拔、耸立,它披一身青翠,迎接清风雨露,送走晚霞明月。青山的豁达,让我也有了驰骋的胸怀。天渐晚,北风萧萧,吹走一片云雨,此时,晴空一碧,几座山峰就从云后面走出来了,原来它们是那么的清瘦挺拔、不染一丝尘埃。
【诗歌赏析】本诗标题中“初”就是关键字眼。而第二句中“豁”则是抒情字眼,蕴含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这是一首写嵩山的七言绝句,写法很别致。诗人所见的对象——嵩山直到末句才出现。诗的首二句不是写嵩山,而是从仕途失意写起,奔走风尘,在困顿和疲惫中,全赖青山使他的情怀有时能得到短暂的开豁。这样,青山便在未露面之前先给了人一种亲切感,引起人们想见一见的愿望。第三句“日暮北风吹雨去”,又为读者拉开一道帷幕,直到第四句,五岳之一的嵩山才从云层中耸现出来。由于有前面的重重笔墨给它做了渲染准备,嵩山的出现便特别引人注目,能够把人的兴味调动和集中起来,引人想象雨后嵩山的特有韵味和诗人得见嵩山后的一番情怀。“数峰清瘦出云来”,虽是写嵩山,却又是人与景物融而为一,体现了诗人感情的外化。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