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初中地理七下第一节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中图版初中地理七下(王民主编)《第一节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第一课时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的差异
2、读图分析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3、举例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用景观图直接感受重要地理边界两侧的差异。
2、 运用地图、实例体会和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比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主要差异,培养学生全局统筹观念,体会到区域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及南北两侧的主要差异。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中国南北方的自然环境有明显的差异。你也许能说出南北方自然环境的许多差异,但你知
道这些差异的明显界限在哪里吗?21教育网络
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近”秦岭和淮河,或许在那里可以到答案。
二、新课学习
(一)秦岭—淮河线
1. 秦岭—淮河线
读图,出秦岭—淮河线。(如图)
视频:《秦岭——南北分界线》
秦岭: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东西绵延1500千米,海拔为1500-2500米。
拓展延伸:秦岭的“贡献”
秦岭东西延伸,挡住了由东南往西北太平洋吹来的季风带来的水汽,使秦岭以北气候干旱,黄土飞扬,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是其典型的景观。而秦岭以南则降雨丰沛,形成一派
江南景象。黄土高原给人以苍凉和贫瘠的感觉,但秦岭以南的汉中和四川盆地则完全享受着秦岭的庇护和恩惠,是秦岭挡住了北方频频南下的冷空气,造就了汉中盆地和“天府之国”——四川盆地的富裕。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其下游分别流入长江和黄海,全长约1000公里。
(1)1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读图,秦岭—淮河线是1月份多少℃等温线通过的地方?(0℃)
展示图片:秦岭北麓冬季景观和秦岭南麓冬季景观。
(2)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读图,秦岭—淮河线大约是多少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量线)
来自海洋的湿气流北上,与秦岭隆起相遇,使秦岭以南容易形成降水,秦岭以北降水明显减少。
(3)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差异
活动:比较
观察下图中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自然地理状况有什么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是通过哪些自然地理要素表现出来的?
差异一:冬季河流有无封冻
秦岭—淮河线以北河流有封冻期、秦岭—淮河线以南河流无封冻期。
出示图片:冬季秦岭—淮河线以北的河流、冬季秦岭—淮河线以南的河流
差异二:温度带的不同
秦岭—淮河线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出示图片:暖温带景观、亚热带景观
差异三:干湿地区的不同
秦岭—淮河线是半湿润区与湿润区的分界线。
我国的四大盆地
出示图片:半湿润区景观、湿润区景观
差异四:植被类型的不同
秦岭—淮河线以北是温带落叶阔叶林,以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差异五:耕作类型的不同
秦岭—淮河线以北的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以南以水田为主。
差异六:主要粮食作物的不同
秦岭—淮河线以北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以南主要种植水稻。
归纳: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差异
出示图片: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冬季河流有无封冻
温度带
暖温带
亚热带
干湿区
半湿润区
湿润区
植被类型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耕作类型
以旱地耕作为主
以水田耕作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扩展:你能收集更多的信息来解释这种差异吗?
主食不同:
秦岭—淮河线以北主要以面类食品为主,以南以米饭为主。
房屋不同:
秦岭—淮河线以北降水少,如黄土高原窑洞;以南降水多,如尖顶房。
水果不同:
秦岭—淮河线以北以苹果为主,以南以柑橘为主。
气候类型不同:
秦岭—淮河线以北是温带季风气候,以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2、根据上面所学的知识总结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小组讨论完成)
【课堂练习】
1.以下各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的有( C)。
①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②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