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经典诗歌民谣,一起回味两千年前的美好爱情
秦朝统一各国前的诗歌为先秦诗歌。先秦诗歌包括《诗经》、《楚辞》、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汉族民歌和部分原始社会歌谣。民歌及上古歌谣集中收录于《古诗源》中。先秦诗歌是中国汉族诗歌的源头,其中《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而《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先秦诗歌大都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极富诗意,特别是那些表现男女青年的热烈追求和真挚爱恋的诗歌民谣更是成为千古佳作。
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那个采葛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月啊!)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那个采萧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秋啊!)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那个采艾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年啊!)
这是一首思念情人的小诗。采葛为织布,采萧为祭祀,采艾为治病。都是女子在辛勤劳动。男子思念起自己的情人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月、年)。说一天会像三个月,三个季节,甚至三年那样长,这当然是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的区别所在。用这种有悖常理的写法,无非是为了极言其思念之切,之深而已。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从桃花到桃实,再到桃叶,三次变换比兴,勾勒出男婚女嫁一派兴旺的景象。古人通过桃花似的外“美”,巧妙地和“宜”的内“善”结合起来,表达着人们对家庭和睦安居乐业生活的美好向往。
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晚是怎样的晚上啊河中漫游。)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今天是什么日子啊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深蒙错爱啊不以我鄙陋为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心绪纷乱不止啊能结识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山上有树木啊树木有丫枝,心中喜欢你啊你却不知此事。)
“山有木兮木有枝”是一个比兴句,既以“山有木”、“木有枝”兴起下面一句的“心说君”、“君不知”,又以“枝”谐音比喻“知”。在自然界,山上有树树上有枝,顺理成章;但在人间社会,自
己对别人的感情深浅归根到底却只有自己知道,许多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对别人的感情难以完全表达,因此越人唱出了这样的歌词。
静女
诗经爱情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娴静姑娘真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故意躲藏让我,急得抓耳又挠腮。)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真鲜艳。)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静女》是首爱情诗。是从男子一方来写的,但通过他对恋人外貌的赞美,对她待自己情义之深的宣扬,也可见出未直接在诗中出现的那位女子的人物形象,甚至不妨说她的形象在男子的第一人称叙述中显得更为鲜明。而这又反过来使读者对小伙子的痴情加深了印象。
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凄凄呀雨凄凄,窗外鸡鸣声声急。风雨之时见到你,怎不心旷又神怡。)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潇潇呀雨潇潇,窗外鸡鸣声声绕。风雨之时见到你,心病怎会不全消。)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风雨交加昏天地,窗外鸡鸣声不息。风雨之时见到你,心里怎能不欢喜。)
蕴涵性的顷刻,包前启后。在情境的选择上,诗篇不写未见之前绵绵无尽的相思之苦,也不写相见之后载笑载言的欢聚之乐,而是重章渲染“既见”之时的喜出望外之情。而这一顷刻,正是最富于蕴涵性的顷刻。读者透过这位女子难以形容的望外之喜,既能想见她在“既见”之前,白日的“愿言思伯,甘心首疾”、和夜间的“耿耿不寐,如有隐忧”之情;也能想见在“既见”之后,夫妇间的“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和“维士与女,伊其相谑”的融融之乐。以少
许胜多许,以顷刻蕴过程,这是构思的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