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多年间的305篇作品。《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其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但最为精彩的还是“国风”中那些表现男女情爱的民歌。
《诗经》中的爱情诗共有64首,其中 “国风”中有58首,小雅和大雅里面共有6首,而“颂”作为宗庙祭祀的乐歌是不掺杂爱情的,因此“颂”里面没有包含爱情诗。通过对《诗经》中的爱情诗的解读,我们可以大致了解《诗经》时代人们对待爱情问题的根本看法以及态度,即《诗经》所表现出的爱情观。本文试着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诗经》中的爱情观进行剖析:一是人们理想的爱情,二是当爱情遭遇挫折时所持的态度,三是择偶标准。进而分析《诗经》时代人们对待爱情的看法和态度。并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诗经》中这种爱情观产生的原因,比较《诗经》与汉乐府爱情诗所体现的爱情观,以及《诗经》中爱情观对后世的影响。
一、《诗经》中的爱情观剖析
(一)理想的爱情
《诗经》时代人们理想的爱情标准可以从《诗经》中爱情诗了解到,其中体现出人们大胆追求爱情的诗歌共有9首,反映人们推崇自由恋爱的篇章一共是14篇,强调对待爱情坚贞专一的爱情诗也有4首。以下便选择部分诗歌分析《诗经》时代人们理想的爱情。
1、大胆追求
在《诗经》时代,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他们都能够勇敢地、大胆地追求自己的爱情,特别是女性,她们没有完全受到后来封建礼教的约束,当爱情来临时,多是采取大胆追求爱情的态度。
《召南•摽有梅》塑造了一位渴望得到爱情的女子形象。看到梅子的成熟坠落,女子不禁感到青春也要将逝,心头便多了些焦虑。于是就发出了内心真实的爱情呼唤:“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求我庶士,迨其谓之!”①p48追求我的人啊,你不要错过良辰吉日,你今天来与我相会吧,你只要说一句就可以了。这样的表达是何等的大胆,甚至是在当今社会,也没有多少女性可以如此大胆地向心爱之人表明心意。
《郑风•褰裳》中展现的是一个勇敢、大胆追求爱情的女子。“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①p160你要是真的爱我想我,你就涉水过来,你要是真的不在乎我,那我还有别人呢!女子用戏谑的口吻向心爱的男子表明心意,坦率真诚、大胆直接。“狂童之狂也且”,看似泼辣豪放,实则心思细腻,流露出的尽是女子对男子内心最真实的爱意。
《诗经》中的女性在面对自己的爱情时,无论是得不到的还是已经失去的,
她们大多是选择勇敢吐露心声,大胆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郑风•狡童》中的女子因为心爱的人不理
自己而茶不思饭不想,但她并不是选择就这样沉默,而是大胆告诉心爱的人“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使我不能息兮”,都是因为你,我才吃不好睡不好,仿佛都是责备,实际却是女子大胆追求自己爱情的体现。
从这些爱情诗里,我们可以看出,上古时期的人们,无论是男子还是女性,在面对自身爱情来临时,他们采取的是大胆追求的方式,而并非要等待某个特别的时期,或是女性要等待男子的追求。相反,女性在面对自己喜欢的人时,无论对方是否爱自己,她们都能够勇敢地向对方表明自己的想法。
2、恋爱自由
在《诗经》的时代,传统礼法制度初具,对民间的约束力不是特别强,青年男女相恋还是有较大的自由度的,很少会受到礼教的束缚。
    “古代习俗,三月上巳之日,人们聚集在河边举行祭祀,男女青年则趁此机会寻觅情侣,谈情说爱。”①p171《郑风•溱洧》描写的正是三月三日上巳节这一天青年男女自由相会、自由恋爱的场景。“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①p170众多青年男女聚集在一起游玩,一位女子看中了一位心仪的男子,便主动约他去别处看看,男子一开始没明白是什么意思,于是回答已经去过了,姑娘再次提出去看看吧,男子便答应了,在这过程中他们互相调笑,最后“赠之以勺药”。在上古时期有一种说法是,男女互相赠送勺药暗含有结下终身之约的意思。由此看来,他们这种不经过“父母之命,媒妁
之言”的爱情,很大程度上是没有受到礼教的束缚的,人们便在这种自由欢快的和谐环境中自由相会、自由恋爱。
上古时期的青年男女往往是自由相识、自由相恋。《郑风•野有蔓草》就是这一典型,“邂逅相遇,适我愿兮!”①p169在露水未干的清晨,一对青年男女在田野不期而遇,男子被女子眉清目秀的模样所吸引,于是便向女子表达自己的爱意。女子不仅没有拒绝男子唐突的表白,反而是二人情投意合,一见钟情,最后发出“与子偕臧”的感慨。
《陈风•东门之枌》体现的也是《诗经》时代人们自由恋爱的画面。在一个良辰吉日里,姑娘们都放下手中的麻团相约到市井跳舞,男女相聚一堂载歌载舞,他们在这一环境中寻着各自的爱情。“视尔如荍,贻我握椒”①p234,我对你说着悄悄话,你赠我一把花椒,就这样他们已经暗暗许下了爱的诺言。爱情在他们看来就是这样简单,不需要山盟海誓,不需要繁琐的试探,爱就是爱。简单的爱情往往也是自由的,因为只有自由的恋爱才能够彰
显出简单的爱情,爱情一旦跟物质或是其他什么扯上关系,它就不是简单的,也就不会再是自由的,总是多了些束缚。
《诗经》里的爱情诗充满着自由的气息,体现着人类最本真的情感,他们追求属于自己的真爱。《诗经》相当真实地记录了那个时期青年男女自由简单的恋爱生活,也体现了当时人们推崇自由恋爱的爱
情观。
3、坚贞专一
美好的爱情往往都是自私的,没有人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伴侣,所以在爱情里,人们都希望对方对自己是坚定不移、忠贞专一的。这样,《诗经》时代人们的理想爱情就成了我们膜拜的典范,在《诗经》里,人们的爱情实实在在地体现了他们对爱情的坚贞专一和至死不渝。
《郑风•出其东门》是一个男子对心爱之人坚贞专一的最好的例证。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出其闉闍,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①p168虽然“有女如云”,但也“匪我思存”,能使自己快乐的还是那位“缟衣綦巾”,衣着朴素的姑娘,表现了男子对爱情忠贞专一的态度。
《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①p56意思是:石头可以转动,席子可以卷起来,可我的心不是石头不是席子,不是随意就动摇的。石可移,席可卷,唯心不动,表明对爱情坚贞专一,永不变心的强硬态度。《王风•大车》中“毂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①p142的誓言,表现出女子对自己爱情的坚贞专一,愿生死相许,不离不弃。这种矢志不渝的爱情在《邶风•击鼓》中也得到充分的体现,“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①p66另外还有《唐风•葛生》“百岁之后,归于其室。”①p211也表现出对爱情的坚贞专一。
对爱情的坚贞专一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在《诗经》的部分爱情诗中我们能够很好地感受到这一点。在《诗经》的时代,人们的恋爱只有一个目的——结婚,他们都希望“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因此,对爱情的坚贞专一、至死不渝就成了他们追求理想爱情的标准之一,也是《诗经》爱情观的一大特点。
(二)当爱情遇挫时的态度
人们都希望自己有理想的爱情,但往往爱情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在《诗经》中,也有很多描写失恋的诗歌,其中表现单恋相思的作品就有8篇,爱情遭到阻挡和束缚的诗歌有4首,思妇诗和弃妇诗分别有13首和12首。从这些诗歌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诗经》时代人们面对爱情挫折时所持的态度。
1、单恋相思之苦——无可奈何却又执着追求
爱情并不是两个人会同时爱上对方,很多时候
总有一个人会早一点开始对另一个人动心,没有百分百完美的理想爱情,有些爱情只能饱受单恋相思之苦。而人们也善于创作这一类型的作品,《诗经》也不例外。
《陈风•泽陂》表现出的就是一位女子对一位男子的深深思念。女子在长满蒲草与荷花的池塘边遇见一位心仪的男子,对男子一见钟情,深深地爱上了他,却又难遂心愿,只能独自承受这单恋相思之苦,为此“涕泗滂沱”、“中心悁悁”、“辗转伏枕”。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心境,却又对这深切之爱不
愿放弃。
《诗经》首篇的《周南•关雎》是一首青年男子向淑女表达爱慕之意的恋歌,可以说是我国最古老的情歌之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①p20一个善良美丽的姑娘在河边采摘荇菜,男子见到之后便对其产生了深深地爱意。于是便以雎鸠起兴,向姑娘表达“君子好逑”之意,但姑娘似乎对男子并没有这样的感情,导致男子“求之不得”,男主人公只好独自承受这相思之苦——“辗转反侧”。但他并没有就此言弃,而是想象最后与美丽的姑娘结成了情侣。体现了一种追求爱情时的无奈,但即使如此,他们也依然执着追求。
《诗经》中描写单恋相思的诗篇还有《周南•汉广》、《邶风•终风》、《郑风•丰》等,从这些诗篇中,可以看出《诗经》描写相思之苦的作品有这样一个特点——追求爱情的人在整个过程中显得无可奈何,却始终没有选择放弃,反而是执着追求心仪之人,哪怕是以失败告终,依然幻想能够与其共白首。这也是《诗经》中爱情观的一个特点。
2、礼教的束缚和父母的阻挡——有所顾虑却也勇敢反抗
传统礼法制度虽然在《诗经》时代才确立不久,但对民间也还是有一些影响的,这在《诗经》的一些篇章中得到体现。其中有父母对子女爱情、婚姻的阻拦,有当时礼教强加给人们的束缚,当面对这一切时,人们虽有所顾虑,但更多的是勇敢反抗,勇于维护自己的爱情。
《郑风•将仲子》描写的就是一个女子因为害怕父母、兄弟、邻居的闲言碎语而拒绝男子前来幽会的诗篇。诗歌开头便是女子对男子亲昵的称呼——“将仲子”,其中带着一丝祈求,透露着她内心的矛盾。一方面,她爱着心中的“仲子”,想要与他相见,却又畏惧“父母之言”、“诸兄之言”、“人之多言”,不能相见;另一方面,心爱的人打算来见自己,却劝他不要踰墙攀树前来幽会,可是又担心被他误会,只能赶紧说明原委:“畏我父母”。在女子矛盾的内心里,她虽然畏惧“父母之言”、“诸兄之言”、“人之多言”, 却又反复吟唱“仲可怀也”,可
见其也是沉默中奋起反抗,在顾虑中默默守护自己的爱情。
《鄘风•柏舟》则是一篇女子为了自己的爱情勇于向母亲反抗控诉的诗。“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①p91少女自己到了结婚的对象,可是母亲似乎不同意他们在一起,于是女子便发出“之死矢靡它”的爱情誓言。哪怕是死,也不愿跟心爱的人分开。面对母亲的阻拦,愿以死相抵,这是何等的执着,又是何等深爱!
传统礼法制度的确立,使《诗经》时代人们的爱情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时人在面对爱情时不能放开手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尤其是女性,在面对自己的爱情时更是畏手畏脚,难免担心周围人的闲言碎语。另外,在爱情、婚姻上,也会遭受到父母的阻拦,使得爱情的道路困难重重。但即使如此,在爱情的道路上,时人的选择却是勇敢反抗,并非一味地接受和屈从。在礼教的束缚和父母的阻挡下,他们依旧是努力反抗,勇于维护自己的爱情。
3、丈夫远征(思妇诗)——存在埋怨却也刻骨思念
《诗经》时代是一个战争频发的年代,因此很多青年男子往往会被迫参军,常年在外征战,留下家中年迈的父母及心爱的妻儿。在《诗经》中,妻子在面对丈夫远征这一爱情挫折时,心中有对战争的埋怨,也有对丈夫迟迟不归的愁绪,但更多表现出的则是刻骨的思念,只是盼望丈夫早日平安回来,体现的是人间最温情的那一面。
诗经爱情《王风•君子于役》就是一首描写妻子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的诗歌。“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①p132日薄西山十分,鸡已经进窝,牛羊也都回了栏,可是远征的丈夫却“不知其期”,妻子不禁有点抱怨:远征的人啊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我们什么时候才可以欢聚一堂?但更多的还是思念以及担忧,想象丈夫应该没有缺水缺粮。传达出的是一种亲人之间的爱情,温暖而幸福。
《卫风•伯兮》抒写的是一个女子对远征丈夫深切地思念之情。“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①p124-125想到丈夫为君王执殳前驱,英勇无比,女子便有些自豪之感,但转念又埋怨丈夫出征久久不归。自从丈夫出征之后,她“首如飞蓬”、“ 甘心首疾”,流露出的全是对丈夫的刻骨思念。
战争历来为人们所不喜,因为它不仅耗时耗力,它还使很多家庭支离破碎,家人聚少离多。在那个统治者要努力扩大疆土的年代,年轻的男子都要为国家的征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