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江南的冬景
作者:邵华中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2年第07
        语文课教什么,教学内容如何选择,这对每一个语文教师来说都是一件既容易又棘手的事。一堂课40分钟,我们从网络或教参上看点、抄点,完全可以对付,而如若我们在课堂上更多关注学生、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状态,关注课堂的生成和有效性,那就不是一件易事。要让学生感兴趣并有所获,必须要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整合重构,做出有效选择,使课堂的指向和落实更加明确有效。本文主要从教学案例的教学目标设计,文本内容的整合重构及问题设计三个方面,来谈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
        一、从教学目标看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学活动追求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结果,都会受到教学目标的指导和制约。可以说,整个教学过程都受教学目标指导和支配;整个教学过程也是为了教学目标而展开。如果教学目标正确、合理,就会导出有效的教学;否则就会导致无效的教学。所以,教学目标可以被看做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确定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也被认为是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
或第一环节。目标是一堂课的方向,你想教给学生什么?是让学生从课文中明白一个道理、还是让学生品味文本语言的优美及其蕴含的情感,这是作为一个教师必须做出的理性判断和选择。
        曾经在同一天听了两位青年教师的公开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第一位青年教师确立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用正面及侧面等人物描写方法来概括梁任公先生的形象。第二位青年教师的目标有两点:1.如何理解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显的人物的情感倾向。2.梁任公先生指出,文章要深,要远,要高就是不要长,描写要深刻,意思要远大,格调要高雅,作者是如何来印证梁先生这一文学主张的?
        第一位教师只是在教教材,而第二位教师在用教材。因为第一位教师选择的教学目标与许多写入记事文章的教学目标一样,只停留在对文本的朗读上,即作者是如何描写梁任公先生的,所以教师引导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就停留在梁任公先生如何演讲上面。讲解后,学生也只是明白梁任公先生在演讲中是一个怎样的人,而这样的教学内容在初中阶段也学过了很多课文,比如《老王》。这样的教学选择使学生从初中到高中并没有因学情的变化而有新的收获。教学情况和初中一样,但因目标设计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上浅尝辄止,
缺少给学生探究和思维深度的训练。看上去学生学得热闹,但实际收获不多,只是学了文章的文字意义,而忽略了文本叙事下所蕴含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