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比较让抒情散文教学更高效
作者:徐美
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2020年第02期
江南的冬景        还原比较法指的是在阅读的时候先将文本潜在的隐性认识挖掘出来,将未经艺术加工的原生事物出来,然后通过比较的方法到两者的差异点。学者孙绍振提出了还原比较法的若干个层次,通过想象获得艺术感觉的还原,通过探究的方法展开不同形式的比较,通过审美展开情感逻辑的还原,通过解析还原作品的风格。这种还原比较的方法十分适合用于抒情散文的阅读和探究。由于抒情散文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感,所以,教师在分析的时候若能采用还原比较的方法则能更高效地展开解析,提升阅读教学效率。
        一、想象,发散思维
        在运用还原比较法分析抒情散文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存储在自己头脑中的客观材料进行加工,产生新形象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能更深入地认知文本,延伸对于文本内涵的感悟,所以,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显著提升。
        在学习必修一《想北平》时,教师可以首先鼓励学生思考:“在这篇文章中描写了北平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你能在自己的头脑中将所有的场景都组合起来,还原出作者看到的场景吗?”在展开想象后,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北京有很多东西可以写啊,为何作者所选择的似乎都是平民化的事物呢?为何不更好地展现北京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呢?”此时,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调动自身经验:“若你回想自己的家乡,首先想起的是身边寻常可见的事物,还是所谓的高层次的东西呢?”通过这样一对比,学生的思路发散了开来,认识到:“作者将故乡当成自己的母亲,是如同家人一样的,所以想到的事物也是亲切的事物,这样才能体现出作者对于‘母亲’的爱,给人一种质朴的感觉。”
        在指导学生展开想象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调动自己的经验,然后将自己带入到作品中,感受作者的情感。这样就能完成艺术感觉的还原,能理解作者当时的创作心境和精神面貌,从而理解得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