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山那样思考
大地的眼睛
江南的冬景
一、语言基础
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正当/正月   有劲/劲草   散文/人心涣散
B.摩登/模板        闽粤/乐章      蕴藉/晕头转向
C.奶酪/篱落        谨慎/尽管      胸襟/情不自禁
D.肃杀/星宿        含蓄/畜牧        曝晒/铺天盖地
解析:A 依次读为:zhènɡ/zhēnɡ,jìn/jìnɡ,sǎn/sàn;B,mó/mú,yuè,yùn/yūn;C,lào/luò,jǐn,jīn;D,sù/xiù,xù,pù/pū。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留恋  流连忘返  厉害  利害得失
B.质疑    不容置疑        符合      随声附合
C.变换    变幻莫测        旁证      旁征博引
D.株连    珠联璧合        大意      微言大义
解析:B 随声附合——随声附和。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随着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实施、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农村被盗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是,我们仍应加强防盗意识。
②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虽然老师已退休,不再教我们,但他在许多画展上不断出现的画作依然给我们以形象的教诲。
③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思维与潮流,这一代人过惯了太平盛世的舒适日子,要求他们效法先民焚膏继晷、废寝忘食的干劲,既苛求,也不切实际。
④近年来发生的多起搀扶老人反被讹诈的事件,使许多人面对摔倒的老人变得犹豫不决,期期艾艾,这不禁让人感叹信任危机已经出现。
⑤某些管理机构缺乏“大数据思维”,以邻为壑,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
⑥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写手逐渐作为一个职业发展起来。一时间网络平台的文章泥沙俱下,多数作品难称文学之名。
A.③④⑥            B.①④⑤
C.①②⑤            D.②③⑥
解析:B ①每况愈下:表示情况越来越坏。此处不合语境,使用错误。②山高水长:像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像高山一样永远存在。也比喻恩德深厚,使用正确。③焚膏继晷: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使用正确。④期期艾艾: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此处不合语境,使用错误。⑤以邻为壑:拿邻国当作大水坑,把本国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此处不合语境,使用错误。⑥泥沙俱下: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成分复杂。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使用正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据业内人士保守估计,中国每年有超过1 000万左右的人整形,女性比例为83%,男性比例为17%,整个行业的年增速则在30%以上。
B.农业部与阿里巴巴在苏州签署了农业电商合作协议,双方实现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农业电子商务、电商扶贫、电商培训等方面达成
合作。
C.国家公务员考试负责人表示,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目的是选拔人才,为公务员队伍输送新鲜血液。我们要以德才兼备为标准,严格把关,择优录用。
D.近来,由于受到国际原油继续走高的影响,我国将迎来原油价格调整的“窗口期”,全国部分省市98号汽油每升零售价格将进入“七元时代”。
解析:C A,不合逻辑,“超过”和“左右”不能搭配;B,“实现……达成合作”句式杂糅。D,成分残缺,“国际原油”后应加上“的
价格”。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现世只是一个密密无缝的利害网,一般人不能跳脱这个圈套,所以转来转去,①       
        。人人都把自己放在首位,欺诈、凌虐、劫夺种种罪孽都种根于此。美感的世界纯粹是
意象世界,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人在创造或是欣赏艺术时,②              。艺术的活动是“无所为而为”的。我以为无论是讲学问或是做事业的人都要抱有一副“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把自己所做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③              ,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 
解析:解答此题,应注意通读全文把握中心,然后根据所补写句子所处的位置及后面的标点,以及前后文的内容、句式来确定应补写的内容。①处是对上文的总结,根据前文的“利害网”“转来转去”确定此处应填仍是被“利害”系住;②处说创造或欣赏艺术时的情况,根据上文“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关系”,可以确定此处应填都要升华到艺术世界里去;③处是写有一番真正成就的条件,根据本段中心,此处应填不斤斤计较于利害得失。
答案:①仍是被“利害”两个大字系住 ②都要从现世升华到艺术世界里去 ③不斤斤计较于利害得失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致命的江南
潘向黎
读诗可能尚不明显,读词,简直触目就是“江南”。对这个词有着强烈的偏爱,觉得它唤起的是湿润而明媚的印象,而且连它的字形都那么亭匀有致,音节也那么悦耳动听。六岁时第一次到杭州,于是对江南的最早的印象就是那柔柔的柳丝、明媚的西湖,还有父母温暖的双手。那真是绝好的启蒙教育。
有人说,在历史上“杏花春雨江南”总不是“骏马秋风塞北”的对手,纤柔的南方一次次败给骁勇的北方。如果这是宿命,我想大多数江南人宁可接受这样的命运,也要守着江南,寸步不离,永不叛逃。
最早记得的是白居易的《江南好》:“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是关于江南流传最广、最艺术的广告。而最浓艳消魂的是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是写给江南的情书,表达的已经是身陷其中、无法自拔的爱恋了。
韵味深长、风神独具的是皇甫松的《忆江南》:“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在烛火黯淡的光线下,在有着美人蕉图案的屏风边,诗人梦见了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夜雨潇潇,诗人江南的冬景(或有人)在船上吹着笛子,桥上传来低低的吴侬软语。这是个笼罩着迷蒙烟水汽的世界,既温暖又惆怅,既迷离又清新。这是画境,是诗境,也是梦境。
江南如果仅仅使人难忘难舍、魂牵梦萦,那还不足以称“致命”。但是江南似乎真的是“致命”的。
它可以使人放弃前途。辛弃疾的“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水龙吟》)提到的季鹰,名叫张翰,西晋人。《世说新语·识鉴篇》说他在洛阳为官,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羹、鲈鱼脍,就说:“人生贵得适意耳,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弃官南归。这就是著名的莼鲈之思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