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释卷的历史典故及出处
  ⼿不释卷是⼀个汉语成语,它形容勤奋好学,意思是书本不离⼿,形容勤奋好学。下⾯是⼉童⽹⼩编给⼤家分享的⼿不释卷的历史典故,让我们⼀起来看看吧!
  ⼿不释卷的历史典故⼀
三国典故
  三国时期吴国⼤将吕蒙没有⽂化知识,孙权⿎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
  孙权说:“时间嘛,要⾃⼰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军作战的紧张关头,⼿⾥还总是拿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
  停了停,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只是要你翻阅⼀些古书,从中得到⼀些启发罢了。”
  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
  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六韬》等兵法书,再读些《左传》、《史记》等⼀些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从此⼿不释卷,并坚持不懈。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不释卷的历史典故⼆
  汉献帝建安⼆⼗五年,曹操死后,曹丕继位为魏王,不久即⾃⽴为帝。曹丕在政治的抱负和成就上虽远不及曹操,但对于⽂学的重视,则不在其⽗之下,《典论·论⽂》记载:“⽂章经国之⼤业,不朽之盛事。”可见⼀斑。
  曹丕写过许多的诗歌、散⽂、辞赋,其中《典论·论⽂》更是开我国⽂学批评的先河。曹丕对于⽂学的爱好,实有家学渊源。⽗亲曹操不但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著名的诗⼈;弟弟曹植的⽂采则更是不在话下,被后⼈誉为”才⾼⼋⽃”。⽗⼦三⼈对当时⽂学的蓬勃发展,更是起着推波助澜的作⽤。
  曹丕在《典论·⾃叙》⼀⽂⾥记述了⽗亲曹操勤于治学,即使⾝在军队之中,军务繁忙之际,仍随时拿着书本阅读,以充实⾃⼰,并常跟曹丕说,⼀个⼈年轻的时候学习容易、思虑专⼀,但等到长⼤,就容易忘记所学。曹丕以⽗亲的话⾃我勉励,即使年长之后,仍旧不断努⼒学习。
  ⼿不释卷的出处
  出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不释卷。”
  出处⼆:三国·魏·曹丕《典论·⾃叙》:“上雅好诗书⽂籍,虽在军旅,⼿不释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