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铁血》观后
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铁血》观后今天下午在上海观看了由广西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铁血》──一部正面反映国民政府军与日寇浴血战斗并战而胜之、但拍摄完毕却被雪藏了十一年之久才见天日的抗日战争电影。
笔者对《铁血》一片持肯定的态度,虽然个别情节明显地是为了戏剧性而编造出来,但并未影响故事主题的发挥,把杜聿明所领导的国民政府第五军视死如归、英勇抗战的事迹如实地再现在电影观众眼前。
今春,日本文部省(教育部)审批核准的一批历史教科书,肆意美化日本皇军侵略亚洲各国所犯下的战争罪行,歪曲历史,无视侵略受害者的感情,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亚洲国家的强烈谴责,纷纷大声疾呼:历史不容篡改!今年适逢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六十周年,中国各地纷纷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借此机会,提醒国民毋忘国耻,奋发图强。
在众多的庆祝活动中,笔者注意到,国内媒体上出现了谨慎但毫不含糊的文字,确认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和日寇英勇战斗的形像。
回到正题,来看看《铁血》是如何向观众展现中国军人在正面战场血战日寇的吧。
故事发生在年冬天。
自从日本人两年前在北京芦沟桥点燃战火,中国经历了淞沪会战、
南京大屠杀、台儿庄血战(告捷)、武汉大撤退、长沙会战等重大事件后,日军突然从东北战场抽调曾经重创俄罗斯军队的第五师团,挥兵南下,开辟桂南战场,妄想对中国大后方形成一个南北钳制的军事布局。
中国全民抗战进入严峻时期。
保家卫国,乃军人天职。
电影开始的一个场面,是雨中的国民政府第五集团军军长杜聿明率领全体官兵在南方某火车站向乘专列经过的校长(北伐期间蒋中正任广州黄埔军校校长)请战,其心之诚,其志之刚,浩然正气,气吞山河。
电影自始至终都没有听见过蒋介石三个字,但从火车上已经下寝的校长到战役胜利后颁发嘉勉令的委座,这位战时、中国军队最高统帅的影子却贯穿整个故事的发展。
与很多宣传八路军新四军抗日电影不同的《铁血》,没有八股,没有光环,却着力去描述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中国军人,描述他们的生活、感情、缺点,描述战争的惨烈,描述中国军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杨振宁的岳父、国共内战中败在刘、邓大军手下的杜聿明将军,在《铁血》中率领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五军团,运筹帷幄,指挥若定,更不惜立下军令状,以个人愿意承担所有责任来向校长请战,充份展现视死如归、顶天立地的黄埔军魂。
电影中的其他国民军将领戴安澜、郑洞国、邵师长、董排长等,
也是一个个身先士卒,勇猛无比。
电影开始有一幕老百姓拦截国军开往战场的情景。
因为广西老百姓和这些河南的子弟兵语言沟通上有困难,以为他们是逃兵,不让走。
最后通过一位本地兵向家乡的父老乡亲解释之后,团长带领全体官兵向老百姓下跪,发出了消灭日寇,保我山河的誓言。
共产党军人建立军纪靠的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国军整顿军纪,则靠铁面无私和钢的纪律,靠棍棒杖罚。
对于后者,《铁血》通过两个情节作了生动的描述。
在第一个情节里,某日,在广西巢宁县安营扎寨的第五军团某部驻地发生了一宗士兵民女的事。
某部团长面对痛不欲生的民女发誓:姑娘,我一定要给你还一个公道。
他立即召集全团官兵:你们哪一位干的,站出来,我邵某人给你叩头了!结果没有人站出来。
他立即脱下自己的衣服,裸露出上身,同时命令所有人脱衣。
结果被民女抓伤上身的某连长无所遁形。
面对这位战功显赫的爱将,团长含泪摘下了他的军徽和勋章,送上一碗酒,然后把他送上了黄泉之道。
在另一个情节里,与日军激战后回防休整的间隙,董排长发现几名士兵违反军纪,出去抽大烟和赌博,立即召集全排集合,严辞斥责
违纪士兵,并当众狠刮耳光。
这时团长出现,训斥违纪士兵之余,也批评长官教导无方,责令要与违纪士兵一道受罚,每人军杖二十大板,直把众人打得皮开肉绽,眼冒金星。
黄埔军人就是这样打出来的。
《铁血》是一部充满血腥的电影。
面对优势装备的敌人,中华将士以血肉之躯勇挫敌人锐气,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昆仑关战役的最后胜利。
南京大屠杀观后感由杨光远导演的这部电影,没忘了渗入一段儿女之情,把国仇家恨加以人性化。
《铁血》中对董排长这位小人物用了最多的胶卷。
电影摒弃了传统正面人物的脸谱化,董排长的扮演者乾瘪瘦削,其貌不扬,甚至可以说有点鼠目獐眼,活像一名瘦皮猴。
然而,正是这样一位满身旧军人习气的小长官,却在电影中表现出一位有血有肉中国军人的英雄气概和人性善良的一面,这些都是通过董排长与桂花的一段儿女之情表现出来的。
美貌如花的桂花本来是县城里的青楼女子,赎身从良后,带着一位女孩回到家乡生活,结果女孩在日寇空袭中被炸死。
悲痛欲绝的桂花,把女孩的一顶小花帽挂在自己大门外的门梁上,从此闭门裹足,谢绝一切访客。
董排长从其他难民口中听了桂花的故事后,启开了桂花的大门,
发誓要杀掉一打鬼子,替桂花报仇,然后再回来迎娶她。
最后董排长带领敢死队摸黑对昆仑关发起攻坚战,为国捐躯,实现了自己给爱人许下的诺言,也给桂花留下了无尽的痛楚。
笔者还留意到,《铁血》整部电影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到任何中国近代史中关键人物的名字,既没有提蒋中正和国民党,也没有提和共产党。
战场上的军队是中国的军队;昆仑关上百孔千疮、弹孔累累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是中国的国旗,迎风飘扬,向日寇、向世界宣扬国威。
信息再明显不过,抗日救国是全体中国人的事,是全民族的事。
电影中,国军将士前赴后继,为国牺牲,其壮烈场面,其动人之处,催人泪下。
在这方面,电影的镜头对第五军团的英雄事迹一点也不吝啬:在日寇机扫射之下一排排倒下去的优秀中华儿女,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谱写出民族的新生。
在敌人堡垒眼前那一捆捆扎在竹竿上的和,让笔者的脑海里忽然闪过了国共内战时期解放军英雄董存瑞的形像,都是中华儿女的血肉之躯啊……在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今天,以史为鉴,温故知新,实事求是面对历史,走出本民族历史恩怨的阴霾,为振兴中华共同努力,是《铁血》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积极意义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