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南京》观后感
今天,在历史老师的推荐下,我看了由崔永元指导的《我的抗战之保卫南京》纪录片,虽然本片主要是由当年参战国南京保卫战的九死一生活下来的将士或者是烈士子女所讲述,纪录片也是用电脑动画特效复制了当年的军事情况和战场 上的惨烈状况,但是,我相信每一个看过这纪录片的人,内心都会产生深深的感触。
战事来的是那么的突然和迫不及防。中国方面在日军打到南京之前就已经做足了很大的准备,在南京的外围防守,但是,日军来势汹汹,火力很猛,超乎人们的以为,攻占了南京周面的无锡等城市,包围了城市。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六日,日军方面发动了对南京城的攻击。而在之前,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当时蒋介石召开会议,谈主张守卫南京还是放弃南京,会议中在座的国民党将领竟然没有一个愿意出来抵抗的,弄得蒋介石颇为尴尬,然后来唐生智站了出来说愿意守卫南京,蒋介石就任命他为总司令。 
在网上看到的资料是这样子的:1937年11月,国民革命军在淞沪会战中失利,上海被日本占领。中国方面就此开始准备在上海以西仅300余千米的首都南京的保卫作战。12月1 日,日军下达进攻南京的作战命令,南京保卫战开始。唐生智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指挥15万国军
抵抗作战。国民党当局在战役组织指挥上出现了重大错误。战前未作周密部署,最后决定突围时又未拟定周密的撤退计划,更没有经过参谋作业,致使守军在突围中,自相践踏,争相夺路,损失特别残重,国军的抵抗就此瓦解。 12月13日,南京沦陷,不足五万人的日军入城,由此开始了连续八个多月对 三十多万战俘平民震惊世界的大屠杀。
1937年12月1日,日本大本营下达了《大陆命令第八号》“命令:中支那方面军司令官须与海军协同,攻克敌国首都南京”。详细部署则命令按“参谋总长指示”办。进攻南京的日军部队在淞沪会战中遭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在会战后大 部回国休整,只有三个师团争先恐后地杀向南京。若按这一标准推算,从正面进攻南京的日军约有5万人,从南京外围迁回的约有两万多人,共约七万多人。
参加南京保卫战的中国部队为第七十二军之八十八师、第七十八军之三十六师、教导部队、宪兵部队,另外,自淞沪担任掩护撤退的第七十四军、第六十六军、第八十三军也先后奉令退回南京参加战斗。这三军都是残缺部队,老兵很少,新兵大都尚未受过训练。5日拂晓,第六十六军派在句容占领前沿阵地的两个团与日军接触,苦战后方始突围,损失很大。6日,日军约一联队向湖熟镇前沿阵地猛攻,第五十一师守军抵抗后,始将湖熟镇放弃。
同时,由土桥镇攻击索墅镇之日军,复向淳化镇阵地施行威力搜索,大批日机整日在淳化镇阵地轮番轰炸,守军冒死抗战。 7日,淳化镇与东昌街间的汤水镇前第一线阵地,为日军骑兵突入,守军被迫于入暮后撤退至第二线,固守汤山及汤水镇。侵入淳化镇之日军以步、炮、飞机协同向守军阵地猛攻,机掩体都被击毁,守军伤亡很多。至8日,日军进攻淳化镇愈烈,并分向东樵村西庄附近包围,企图截断守军归路,第五十一师奋勇抵抗,死亡累累,其中五营官兵全部壮烈牺牲。由于后援未及时赶上,淳化镇于下午4时失守。同日,日军以主力及炮兵、机械化部队进攻汤山守军第二道防线,与守军混战至8时许。
到12月8日为止,日军已进到南京近郊,东北面到达栖霞山,东面到达大胡山,南面到达汤水镇、淳化镇,西南面到达袜陵关和江宁镇。此时南京守军是自上海的受挫之师,新败之余坐守孤城,而敌军士气正旺,夺城在望。
但是就崔永元的纪录片中看到和听到的,不得不说,中国的确是在南京做了比较大的准备,可是,中国方面虽然有德械部队,日本有机械化部队,他们先是飞机,接着是迫击炮,最后是用装甲车撞墙,相比之下,国民党这边的武器还是差了不少的,当时的南京城墙固然很坚固,但是还是无法抵挡小日本的飞机加大炮的轮番轰击。战斗激烈那是可想而知的,“眼睛都睁不开”。
我觉得吧,国民党的当时在正面战场上确实是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当南京已经无法守住的时候,官兵们撤退的时候,又是异常的惨烈,有互相开的,甚至有被踩死的,这是个没有组织得当的地方。死了那么多的人,确实是让人很痛惜。日本人的侵略性是令人发指的。
南京大屠杀观后感
看了《保卫南京》之后,我体会到了,一个民族要想不被外欺负,就得强硬起来。在某些时候,即便是输,也得输的有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