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十渡门票
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命题回顾
本文中考命题出现年份
       
吉林省2010年中考
长春市2008年中考
 
复习导向
从近几年中考试题规律来看,本文在2012年中考中仍然会作为重点篇目出现。要注重强化学生对重点实词、文学常识的巩固,文章内容的理解,情感思想的感悟,考查知识点与往年基本保持一致。
考点梳理
   
   
陶渊明,名,元亮 东晋浔阳柴桑人。著名的田园诗人。他少有大志,希望大济苍生,但黑暗的社会现实使得他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他虽然只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一类的小官,却看透了腐败的官场,终于在41岁时解绶辞官,归隐田园,种豆采菊,吟诗作文。
记,是一种文体,即记述事物的文章,有的作者还会在记载事物的同时,发一些议论或感慨。本文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
   
俨(yǎn  阡(qiān)陌( mò)  髫(tiáo  怡(yí)    要(yāo  邑(yì)骥(jì)如何编麻花辫    间(jiàn
重点成语
豁然开朗          世外桃源        无人问津        怡然自乐
文言知识
见书下注释
1文中描写渔人见到桃花林美景的句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文中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文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平静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写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6渔人初见桃花林的感受是:渔人甚异之。
现代文学经典作品
7渔人初到桃花源的感受是:豁然开朗。
8侧面写出桃花源不易被发现的原因是:初极狭,才通人
9文中与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豁然开朗。
10根据桃花源的故事人们得出了一个至今沿用的成语是:世外桃源
第一段:渔人无意中发现桃花林。
第二段:描述桃花源中美好的生活图景。
第三段:桃花源中人的来历和情感。
第四段:离开桃源寻访未果。
第五段:桃源无法追寻,倍添神秘。
 
 
虚实结合的写法。作品既具有浓烈的浪漫虚幻彩,又有强烈的真实感人力量。在虚景实写的同时,又实中有虚,有意留下几处似无非无,似有非有,使人费尽猜想也无从寻求答案的话题。桃源人的叮嘱和故事结尾安排的“不复得路”、“规往未果”等情节,虚虚实实,恍迷离,便是这些话题中最堪寻味之笔。另外,多用白描手法,语言通俗流畅,明白如话,叙写情事如口说家常,描绘人物如面对朋友。
文章主旨
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否定与批判。
回击中考
长春市2008年中考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朝代)著名诗人 (1)
【简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陶渊明的生活年代掌握的情况。要准确掌握。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
芳草鲜美( ) 屋舍俨然( )
便扶向路( ) 寻病终( )
【简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习本课时必须掌握的重要词语的含义,要求学生记忆要十分准确,并能在语言环境中对词语做准确解释。
3.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        ,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      (2)
【简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世外桃源”含义的理解。
4.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2)
【简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的写法的分析,掌握情况。
5.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3)
【简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吉林省2010年中考
1.本文的作者是 (人名), (朝代)诗人。(1分)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便要还家( 怡然自乐(
3.缘溪而行的渔人忽然看到美丽静谧的桃林,此景激起了他极大的好奇心,并让他产生了
穷尽桃林的愿望。请从文中出这处景物描写。(2分)

4.渔人穿国山洞,眼前豁然开朗,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派祥和的景象。请你谈谈渔人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2分)

5.盛世少有隐者。面对当时的社会,作者在不苟且、不同流、难释怀的复杂情感下,隐居山林并描绘出仪真仪幻的桃花源。请你说说作者创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3分)
09年广东省
1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时还是“□□□□”
2008甘肃省金昌市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
2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08苏州
1、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
实战备考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朝代)著名诗人 (1)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
芳草鲜美( ) 屋舍俨然( )
便扶向路( ) 寻病终( )
3.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        ,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      幼儿园个人工作总结(2)
4.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2)
5.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3)
 
长春市2008年中考
1.晋代(东晋).陶渊明
2鲜艳美丽整齐的样子沿、顺着随即,不久
3.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或环境幽美的地方。
4.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5.此题只要能围绕作者的矛盾思想来答,语言表述清晰流畅即可。示例: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桃花源记的成语“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人的遗忘曲线”,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
吉林省2010年中考
1.陶渊明 东晋或晋代
2.①类②交错相通③通,邀请④愉快的样子
3.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4. 围绕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们生活,社会风尚回答。或围绕美丽富足,和平安宁,自由快乐,尊老,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回答也可。
5.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对黑暗现实的否定与批判,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意愿。
09年广东省
第一个:欲穷其林
第二个:怡然自乐
第三个:处处志之
第四个:不复得路
2008甘肃省金昌市
1第一问:渔人的行踪。第二问: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
2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避秦时乱
08苏州
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
实战备考
1.晋代(东晋).陶渊明
2鲜艳美丽整齐的样子沿、顺着随即,不久
3.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或环境幽美的地方。
4.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5.此题只要能围绕作者的矛盾思想来答,语言表述清晰流畅即可。示例: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