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桃源的成语故事
世外桃源的成语故事
  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种长期相沿⽤的固定短语,来⾃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们的⼝头故事,下⾯是YJBYS⼩编为⼤家搜集的成语故事,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世外桃源
  《桃花源记》是东晋伟⼤⽂⼈陶渊明的代表作之⼀,是《桃花源诗》的序⾔,选⾃《陶渊明集》。借武陵渔⼈⾏踪这⼀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由平等⽣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活不满。
  作品原⽂
  晋太元中,武陵⼈捕鱼为业。缘溪⾏,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甚异之。复前⾏,欲穷其林。
  林尽⽔源,便得⼀⼭,⼭有⼩⼝,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初极狭,才通⼈。复⾏数⼗步,豁然开朗。⼟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美池桑⽵之属。阡陌交通,鸡⽝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着,悉如外⼈。黄发垂髫,并怡然⾃乐。
  见渔⼈,乃⼤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村中闻有此⼈,咸来问讯。⾃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论魏晋。此⼈⼀⼀为具⾔所闻,皆叹惋。余⼈各复延⾄其家,皆出酒⾷。停数⽇,辞去。此中⼈语云:“不⾜为外⼈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骥,⾼尚⼠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问津者。
  世外桃源的成语故事
  注释译⽂
  字词注释
  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年)。
  武陵:郡名,今武陵⼭区或湖南常德⼀带。
  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为,作为。
  缘:顺着沿着。
  ⾏:⾏⾛这⾥指划船。
  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忽逢:忽然遇到。逢,遇见。
  夹岸:两岸。
  杂:别的,其他的。
  鲜美:鲜艳美丽。养生饮食
  落英:落花。⼀说,初开的花。
  缤纷:繁多⽽纷乱的样⼦。
  异之:以之为异,即对此感到诧异。异,意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诧异,认为······是奇异的。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复:⼜,再。
  前:名词活⽤为状语,向前。
桃花源记的成语  欲:想要。
  穷:尽,形容词⽤做动词,这⾥是“⾛到······的尽头”的意思。
  林尽⽔源:林尽于⽔源,桃花林在溪⽔发源的地⽅就没有了。尽,完,没有了。
  便:于是,就。
  得:看到。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
  若:好像。
  舍:舍弃,丢弃,
  初:起初,刚开始。
  才通⼈:仅容⼀⼈通过。才,副词,只。
  ⾏:⾏⾛。
大学城有哪些学校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然,……的样⼦。豁然,形容开阔敞亮的样⼦;开朗,开阔明亮。
  平:平坦。
  旷:空阔;宽阔。
  屋舍:房屋。
  俨(yǎn)然:整齐的样⼦。
  之:这。
  属:类。
  阡陌交通:⽥间⼩路交错相通。阡陌,⽥间⼩路,南北⾛向的叫阡,东西⾛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阡陌,⽥间⼩路。
  鸡⽝相闻:(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种作:耕种劳作。
  ⾐着:穿着打扮,穿戴。
  悉:全,都。
  外⼈:桃花源以外的世⼈,下同。
  黄发垂髫(tiáo):⽼⼈和⼩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以指⽼⼈。垂髫,垂下来的头发,⽤来指⼩孩⼦。髫,⼩孩垂下的短发。
  并:都。李白的长相思
  怡然:愉快⾼兴的样⼦。
  乃⼤惊:竟然很惊讶。乃,竟然。⼤,很,⾮常。
  从来:从……地⽅来。
  具:通“俱”,全,详细。
  之:代词,指代桃源⼈所问问题。
麦秋
  要:通“邀”,邀请。
  咸:副词,都,全。
  问讯:询问消息,打听消息。
  云:说。
  先世:祖先。
  率:率领。
  妻⼦:指妻室⼦⼥,“妻”“⼦”是两个词。妻:指男⼦配偶。⼦:指⼦⼥。
  ⾢⼈:同乡(县)的⼈。⾢,古代区域单位。《周礼·地官·⼩司徒》:“九夫为井,四井为⾢。”  绝境:与⼈世隔绝的地⽅。绝,绝处。
  复:再,⼜。
  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从这⾥。
  遂:就。
  间隔:隔断,隔绝。
  世:朝代。
  乃:竟,竟然。
  ⽆论:不要说,(更)不必说。“⽆”“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论”。
  为:对,向。
  具⾔:详细地说出。
  所闻:指渔⼈所知道的世事。闻,知道,听说。
  叹惋:感叹惋惜。惋,惊讶,惊奇。
  余:其余,剩余。
  延⾄:邀请到。延,邀请。⾄,到。
  去:离开。
  语:告诉。
  不⾜:不必,不值得。
  为:介词,向对。
  既:已经。
  便扶向路:就顺着旧的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标记。志,动词,做标记。处处,到处。
  及郡下:到了郡城。及,到达。郡,太守所在地,指武陵郡。
  诣(yì):到。特指到尊长那⾥去。
  如此:像这样,指在桃花源的见闻。
  寻向所志:寻以前所做的标记。寻,寻。向,先前。志,名词,标记。
  遂:终于。
  得:取得,获得,⽂中是到的意思。
  ⾼尚:品德⾼尚。
  ⼠:⼈⼠。
  也:表判断。
  欣然:⾼兴的样⼦。
  规:计划。
  未果:没有实现。果,实现。
  寻:随即,不久。
  终:死亡。
  问津:问路,这⾥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
  作品译⽂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以打渔为⽣。⼀天,他顺着溪⽔⾏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桃花林,⽣长在溪⽔的两岸,长达⼏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对此(眼前的景⾊)感到⼗分诧异,继续往前⾏船,想⾛到林⼦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座⼭,⼭上有个⼩洞⼝,洞⾥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进去了。起初洞⼝很狭窄,仅容⼀⼈通过。⼜⾛了⼏⼗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平坦宽⼴的⼟地,⼀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地、美丽的池沼,桑树⽵林之类的'。⽥间⼩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们在⽥野⾥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完全⼀样。⽼⼈和⼩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得其乐。
  村⾥的⼈看到渔⼈,感到⾮常惊讶,问他是从哪⼉来的。渔⼈详细地做了回答。村⾥有⼈就邀请他到⾃⼰家⾥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的⼈听说来了这么⼀个⼈,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不再出去,因⽽跟外⾯的⼈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把⾃⼰知道的事⼀⼀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各⾃⼜把渔⼈请到⾃⼰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停留了⼏天,向村⾥⼈告辞离开。村⾥的⼈对他说:“我们这个地⽅不值得对外⾯的⼈说啊!”
  渔⼈出来以后,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去,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即派⼈跟着他去,寻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向,再也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刘⼦骥是个志向⾼洁的隐⼠,听到这件事后,⾼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了。
  创作背景
实线掉头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济苍⽣”之志,可是,他⽣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贪腐,对外⼀味投降,安于江左⼀隅之地。统治集团⽣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
重,加深了对⼈民的剥削和压榨。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陶渊明的⼀腔抱负根本⽆法实现。同时,东晋王朝承袭旧制,实⾏门阀制度,保护⾼门⼠族贵族官僚的特权,致使中⼩地主出⾝的知识分⼦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像陶渊明这样⼀个祖辈⽗辈仅做过⼀任太守⼀类官职,家境早已败落的寒门之⼠,当然就“壮志难酬”了。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和污浊⿊暗的现实社会发⽣了尖锐的⽭盾,产⽣了格格不⼊的感情。义熙元年(405年),他坚定⽽坚决地辞去了上任仅81天的彭泽县令,与统治者最后决裂,长期归隐⽥园,躬耕僻野。
  他虽远在江湖,仍旧关⼼国家政事。元熙⼆年(420年)六⽉,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段,⽤棉被闷死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法改变、也不愿⼲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个与污浊⿊暗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以寄托⾃⼰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的。
【世外桃源的成语故事】相关⽂章:
08-16
12-28
01-03 12-08 12-08 12-08 12-08 09-24 09-19 09-17